摘 要:如何使課堂評價更高效,這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積極應答,做到尊重個體差異,評價對象有針對性;注重個性感受,評價多面性;關注語言錘煉,評價多樣化。
關鍵詞:評價誤區;高效評價;針對性;多面性;多樣化
即時性評價對語文教師而言非常熟悉,可是實際操作中卻有人走進了一個又一個的怪圈。
怪圈一:濫用評價語,表揚過頻、過高。語文課堂評價的一個極端就是有些教師漂亮話一句接一句,高帽子一個戴得比一個高。
怪圈二:評價刻板化,過于單調。記得剛剛工作時,自己教的是二年級的學生,我發現語文課上學生雖然紀律很好,但是舉手發言的學生寥寥無幾。課后我反復回憶,多方請教,發現還是自己評價語言過于單調造成的。
怪圈三:評價語功利化。經常看到公開課上執教低年級的教師手拿小貼畫,請學生回答問題時,答對了便在腦門上貼上一顆小星星,此時表揚已經失去了實際指導性意義。
究竟怎樣才能走出這些怪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呢?我認為需要做到下面幾點:
一、及時給予準確的評價,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在和學生的對話過程中要給予及時、中肯的評價,擯棄空洞華麗的贊美,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得到真正收獲。
以《學棋》一課的指導朗讀環節為例,如果教師在學生讀完后,能夠這樣評價“你讀得真流利!如果能抓住這句話中‘能手和‘遠近聞名這兩個關鍵詞來讀,一定會更有感情。”我想,這個學生再讀這句話一定會有進步。
二、允許并尊重個體差異,評價對象有針對性
教師在不同個體發表觀點時,要允許并尊重差異性的存在,針對不同的對象給予不同層次評價。
以《鳥島》教學為例:
師: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思考為什么這個小島被稱作“鳥島”?請勾畫出關鍵詞句。
生1:我從“一群一群”“陸續飛來”這兩個詞感受到春天到了,許多鳥兒飛到島上來,這里鳥兒的種類和數量都很多,所以被稱為“鳥島”。
師:你真細心!抓住了表示數量的詞語感受到小島上鳥兒的多。
生2:我從“安家筑巢”“養育后代”兩個詞看出鳥兒們很喜歡這里,小鳥把這個島當成了安家和養育后代的地方,所以叫“鳥島”。
師:你從鳥兒們的生活需求來談,真是個善于思考的學生。
教師的評價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而有所變化,不但激勵了學生,也給學生帶來了進一步閱讀的期待。
三、關注語言的錘煉,評價語多樣化
1.欣賞、激勵的評價
欣賞和激勵式的評價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在評價中思索。
以《臺灣的蝴蝶谷》教學為例:
師:春天到了,一群群小蝴蝶飛到蝴蝶谷里來,誰想變成美麗的小蝴蝶,一起去蝴蝶谷看看?
生1讀句子。
師:你是那只黃蝴蝶,陽光下你全身金光燦燦。
生2讀句子。
師:真是一只美麗的花蝴蝶,你在空中翩翩起舞的姿態可真美!
師:我們一起做一回小蝴蝶,飛去蝴蝶谷看看吧!
課堂上,教師用“你是一只金光燦燦的黃蝴蝶”“讓我們一起做一回小蝴蝶去蝴蝶谷看看吧”這樣的語言將學生帶入文章語境之中,置身文本之內。
2.幽默、風趣的評價
幽默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語言藝術,更是語文課堂的潤滑劑。因為幽默能夠調節并活躍課堂氣氛,拉近師生間的心理距離。
例如,于永正老師教學《狐假虎威》的片斷:
師:“扯著嗓子說”,“扯”懂嗎?
生:是“拉”的意思。
師:不錯,“扯著嗓子”中的扯是拉什么呢?
生:拉嗓子!
師:把嗓子拉長?這能受得了嗎?
教師這種幽默感與新課程同步發展,既調整了學生的情緒,又讓學生在歡笑中度過每一節語文課。
3.啟發式的評價
語文的學習不能僅僅停留在文本的表面,還需要體味課文的精妙之處,使學生養成思考和探索的習慣,這離不開教師的啟發式評價。
例如,在教學《沉香救母(二)》一課,文末寫道:“沉香一頭撲進了媽媽的懷抱。”這時我不是直接結束課文,而是利用書中的插圖,讓學生觀察圖上母子倆的表情,想象一下,這時他們的心情如何?一開始學生說到他們的心情很激動,我繼續引導,沉香有了一身高強的武藝,媽媽不覺得奇怪嗎?她會說些什么?這樣,層層推進式的引導,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更深刻了。
教師要重視起課堂上對學生的評價,真正激勵學生不斷地追求進步,激發他們獲取新知的興趣。
參考文獻:
張靜.新課標下小學語文課堂評價的現狀調查與思考[D].西北師范大學,2006.
作者簡介:田珊珊,女,1984年5月出生,本科,就職于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月苑第一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