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在全國推行幾年來,我國基礎教育學生學習方式在一些地區(qū)一些學校發(fā)生了一些轉(zhuǎn)變,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對于西部偏遠的農(nóng)村學校,不少學生由于學習方式等原因使得他們成了學困生。就教學中學困生出現(xiàn)的成因及如何轉(zhuǎn)化學困生進行闡述。
關鍵詞:學困生;學習方式;教學策略
在新課程改革中,課程概念、課堂模式都有實質(zhì)性的改變,它不僅要求教師的角色要發(fā)生改變,也要求學生的學習角色要發(fā)生改變。然而在農(nóng)村學校,由于各種原因,學生的學習方式還沒有完全跳出舊框框。筆者在多年的教學中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由于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學習方法不當而成了學困生。這就需要我們認真分析,改進教學方法,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全面的發(fā)展,現(xiàn)就這一現(xiàn)象進行探討。
一、學困生的成因
1.教師的因素
(1)教師教育觀念更新較慢。農(nóng)村一部分教師對新課改的認識不到位,實行的仍然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嚴重制約了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2)教師的教學方法。農(nóng)村學校的一些教師,教學上采用滿堂灌的方式,導致學生失去興趣而放棄學習。
(3)教師的情感因素。部分老師只偏愛基礎好、成績好的學生,這極大地傷害了學生的自尊。
2.學生的因素
(1)社會的因素。受社會“讀書無用論”的影響。
(2)學生自身的因素。學生學習目的不明,形成學習的惡性
循環(huán)。
3.教材的因素
不可否認的是現(xiàn)行的教材,起點較高,任務偏重。
二、針對學困生應對的策略
1.因材施教,分別對待
造成“學困生”的原因有很多,如智力方面、情感方面等。教師要仔細研究,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2.改進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成績反映了學習興趣,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恢復學生自信心,提高其學習興趣。
3.加強思想教育,學習目的教育,消除心理障礙,使學生堅定學好的信心。
4.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好的學習方法是學習成績提高的關鍵。
總之,轉(zhuǎn)化學困生是一項復雜、艱巨而意義重大的工程。只要每位教師徹底轉(zhuǎn)變教育觀念,不斷提高自身素質(zhì),秉持教學都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的理念,我們就一定有信心做好轉(zhuǎn)化學困生的這項工作。
參考文獻:
陳玉琨.課程改革與課程評價[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廖宗良,男,1976年11月出生,本科,就職于四川省冕寧縣勝利學校,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學。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