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素描教學是美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傳統的教學模式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壓制了學生的探究意識。在素描教學中一直都存在著一些局限性和模式性,針對這些存在的問題,論述了對素描觀念的再認識、素描造型語言的運用、畫面的構成等,并論述了一些新的訓練方法,能夠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公式化;創造力;畫面的構成;訓練方法
素描是繪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素描學習而言,在強調研究對象構造、注意結構的精確、偏重于理性觀察方法的同時,應更加注重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與訓練,突破傳統已有的思維習慣,應用全新創造性思維方法是極其重要的。
打破公式化,開發學生的創造力才是教師與學生共同的目的,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具有開創意義的思維活動。創新能力是藝術的靈魂,怎樣才能改變目前這種離藝術越來越遠的狀況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對素描觀念的再認識
素描應該是一種很自由的表達,不僅僅遵從舊有的寫實,關注光線、影調、透視等規則;更重要的是觀念的自由表達,就是要擺脫純客觀世界的束縛,不僅要畫得像,而且還要畫出畫者與畫面安排之間主觀性的關系,并對繪畫的語言性、符號性加以思考。現在的設計性素描就是擺脫傳統觀念進行創作的范例之一。
二、素描造型語言的運用
素描的造型語言是在二維平面上塑造出三維空間的物象,傳達畫者的精神感悟的方式方法。
1.點、線、面的運用
點是畫面構成的最小單位,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可以使人的視線停留在它上面,點又使人感到是力的一種凝聚,點的可大可小,無疑是畫面的點睛之筆。線是繪畫者個性的表現,有多少畫者就有多少種運用線條的手法,所以我們不要拘束于整排整齊的線條。線具有運動感,是表現節奏和旋律的一種運動,在對客觀物象的分析后,可以用線條以簡練概括的手法,生動迅速地抓住客觀物象最本質和激動的東西。
2.材料的多樣化選擇
素描材料的豐富不亞于其他繪畫,而在現代素描教學中,大多數學生在一幅畫中只采用一種材料作畫,導致素描作品的豐富性欠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素描作畫的過程中,材料選擇也可多種多樣,應讓學生嘗試找出適合自己的繪畫工具,用不同的材料來進行素描練習,這樣學生才會更有興趣,使繪畫變得更有意義。
三、畫面的構成
1.空間
空間是造型藝術的重要構成要素,在不同時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空間的表現方法不同:西方的焦點透視法、中國傳統繪畫的散點透視法。若將這些透視法加以變化和應用將會創造出全新的視覺效果。這樣有三種技法:
(1)擴大透視
把正常透視關系夸大,突出近大遠小的對比關系,使近處的物體產生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使近處的物體產生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創造出全新的視覺效果。
(2)反透視
打破正常透視關系下物體的輪廓,呈現出反常規的畫面效果。
(3)散點透視
這種透視方法是中國畫中特有的方式,將其融入素描中,創造出不同凡響的效果,如全景式構圖。
2.對比夸張
在構圖畫面的兩個以上的視覺元素中,夸張其中某一元素使其與畫面中其他視覺元素形成強烈的反差效果,達到突出展示其中某一個物體的目的。
四、訓練方法
1.結構表現訓練
我在高中學的是明暗的表現性素描。“五大調子”分得很清晰,開始學的時候感覺很不錯,明暗對比強烈。但時間一長畫面變膩了,自己也就沒有了感覺,原因是由于對物體的結構不了解。
2.抽象造型訓練
(1)變形
變形是最常使用的一種造型方法,就是將自然物體的形象破壞并做夸張處理。藝術家為強化形式,因而對形與色進行夸張變形的靈感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靈感來自心理情感,面對自然風光,產生個人情感,自然就會把這種情感體現到畫面上,突出什么,減弱什么,實際上已經進行夸張變形。另一方面,靈感來自于原始藝術及民間藝術圖式。從克里姆特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東方藝術給予他的啟示;從馬蒂斯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民間剪紙的影響。
(2)簡化
簡化就是將自然物象的一種簡化,它是以主觀態度去掉細節,從而達到造型的單純化、意匠化,簡化不意味著一味地削弱,簡化是把觀察的形態簡化為按功能需要的最基本成分,去除多余的外形裝飾,體現整體造型的基本特征。
3.構想能力訓練
構想,顧名思義是指構思和想象,帶有創造的意味。一個人構想能力的高低會直接制約其創造能力的強弱。視覺領域內的形象創造能力的培養,主要通過以下訓練方法獲得。
(1)形的聯想
聯想,它有想象、幻想的意味。形的聯想意在引導學生不要被動地去體驗,而要積極主動地思考引發更大的聯想空間。在生活中,只有充分發揮個人的想象力,從自然出發,挖掘各種不同的心理意象,才能使我們的思維更加活躍,不斷涌現新的構想。
(2)直接想象
“想象是人的本能,想象力是一種虛構的幻覺,有創造性的畫家能把虛構和幻覺反映在畫面上。”虛構的事物有悖于常規,而正是“反常”的情景最能吸引人的視線。這是由于人的視覺心理特征決定的,因為“正常”的情景人們司空見慣,無新奇之處,反而是非常的、荒誕的、離奇的、矛盾的可以形成一種類似視覺游戲的情景,不但吸引人們觀看,更能引起人們的思考。
總之,素描作為一種藝術語言是作畫者主觀用以傳達客觀感受的基本手段。“思維指導行為”,學生對造型的認識能力提高能透過形體的表象,深入結構的實體中,抓住形象的本質要素,在培養創造性思維的基礎上進行素描教學,對學生觀察、理解、感受能力的訓練,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興趣,也能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得到全面的基礎訓練。
參考文獻:
劉翔.素描教學方法探析[J].成才之路,2011(17).
作者簡介:彭斌斌,男,1977年9月出生,本科,就職于貴州省遵義市第五中學,研究方向:高中美術學科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