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效的課堂教學是每位歷史教師不斷追求的共同目標。進行中學歷史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對提高教學質量、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都有重要的意義。從生活化的教學內容、趣味化的教學過程、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三個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初中歷史;有效;教學策略
有效的課堂教學是當今教育界共同探討和研究的課題。那么,到底什么是課堂效學的有效性呢?余文森教授曾這樣解釋:“有效的課堂教學就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也就是說如何能在有限的45分鐘內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學的功能和作用,完成教書育人的目標呢?下面,本人結合自己的初中歷史教學實踐,從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三個方面談談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挖掘、運用生活化的教學內容,活化歷史課堂
歷史講述的是人類的富有無限生命力和主觀能動性的活動,而歷史的生命源于生活。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不斷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將歷史教學與生活有機結合,才是有生命力的教學,是實現歷史教學價值的所在。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生活內容,豐富學生的生活常識
初中歷史教材內容不僅包括了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還有關于社會史的內容,這些貼近學生生活的內容對他們有很強的吸引力,讓學生感到親切和熟悉,在學習歷史過程中,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習俗,培養了學生觀察和思考的好習慣,豐富了學生的生活常識。
2.尋找教材內容與生活的連接點,增長學生的生活智慧
在歷史教學中,引導學生不斷將學到的歷史知識運用到實際的學習和生活中,幫助學生知古鑒今,開拓思維,掌握事物發展的規律。例如,在教學“民主與法制建設”這一內容時,聯系生活中發生的學生耳聞目睹的違法事件,使學生增強是非觀念和法律意識,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所以說,如果歷史教師能把生活中發生的事實引入到課堂中,就會給枯燥的教學內容和書本知識增添生活的氣息。
二、趣味化的教學過程,給歷史課堂增添生機和活力
1.優化課堂導入,引發學生好奇和興趣
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堂導入,能驅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欲望。具體可以采用學生熟悉的謎語、成語導入,也可運用名言詩詞導入,或者結合本地鄉土歷史導入,或者利用多媒體回放歷史事件導入等方式,只要結合教學目標、符合學生的心理和認知規律,能調動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的,我們都可以運用。例如,在教學“西安事變”這一內容時,先給學生播放“西安事變中華清捉蔣”的片段,因為中學生都喜歡看電影和電視,這樣就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再讓學生深入思考和討論張學良、楊虎城為什么要扣押蔣介石,發動西安事變?結果怎么樣?這一事件在當時產生了怎樣的影響等,緊扣學生的心弦,開始新課的講授。
2.設置問題情境,激發學生主動探究
傳統歷史教學往往是教師一言堂,而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樣的課堂肯定是缺乏生機和活力的,培養出的學生也必然會思維閉塞,視野狹窄。如果我們能巧妙設置問題情境,對學生進行啟發引導,做到教師精講,學生積極思維,學習的效果和質量肯定會更高。例如,在教學“法國大革命”這一內容時,設計一系列問題讓學生進行探究:從教材中的示意圖,你能看出法國當時的現狀嗎?為什么在這種情形下人的反抗意愿最強?資產階級想在這場革命中得到什么呢?這場革命你認為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學生的思維在問題的驅動下很快活躍起來。
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使歷史課堂精彩紛呈
1.利用多媒體輔助歷史教學
利用現代多媒體手段輔助歷史教學,具有傳統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優勢。多媒體技術將圖像、動畫、聲音等多種載體有機綜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各種感官,通過再現歷史事件,豐富歷史人物,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引發情感上的共鳴。將抽象的歷史知識進行具體形象的描繪,從無聲到有聲、從抽象到具體,擴大了課堂知識容量,激發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為教學錦上添花。
2.適時適度地穿插歷史故事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和教學的具體內容,穿插一些歷史故事,能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學“鴉片戰爭”這一內容時,穿插講述了奕山“馬桶御洋兵”的故事,使學生在嘲笑清朝將領愚昧無知的同時,也深刻領悟到中國為什么會在這場戰爭中會失敗的原因,激發了學生努力學習,奮發圖強的愛國意識和思想。
總之,要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作為教師必須要學習現代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勇于實踐,勤于反思,敢于創新,不斷提升教學的藝術,才能切實提高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聶幼犁.歷史課程與教學論[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薛云飛.淺談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的提高[J].中學教學參考,2012(03).
作者簡介:金愛微,女,1987年9月出生,本科,就職于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山口鎮初級中學,研究方向: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
編輯 魯翠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