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程教學作為一項繁雜、重大的工作,是一項動態(tài)的工作。課堂教學作為實施課程的基本方法,自新課標實施以來,初中數學更要求注重課程教學方法和理念。結合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對教學有效性進行了思考。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課程教學作為一項繁雜、重大的工作,它并不局限于教科書與特定知識,而是一項動態(tài)的工作。初中數學作為九年義務教育的重要學科,廣受家長和教師的重視。但是從當前的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來看,學生存在著教學效率不高、主動性差等問題。針對這種情況,為了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數學教師必須有計劃地設置教學活動與學習機會,通過指導學生實踐、感知、參與、體驗,幫助學生完成數學課程設置的任務,更好地感受學習成果與快樂。
一、影響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
1.學習機會不等
雖然初中數學教學不是精英教育,不能滿足全體學生的要求,但是必須滿足大多數學生的學習要求,這也是數學課堂教學的依據。雖然在數學教學中,每個學生聽講的時間都一樣,但是教學效果卻有很大的差異,很多時候只有少數學生掌握了數學知識,其他學生卻沒有顧及到,這也是影響教學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從數學應用題教學來看,學生很少有分析應用題題型的機會,整個班集體,通常只有將近五分之一的學生思維活躍、能力強,快速參與到應用題分析中,五分之三的學生能夠參與到部分應用題分析中,其他五分之一的學生,則長期得不到應用題分析的機會。長此以往,初始教學中,應用能力較差的學生很可能在后續(xù)學習中擴大。
2.教學密度影響
教學時間有限,已經成了數學教師抱怨的理由,很多教師將教學質量不高歸結為教學時間有限,卻沒有考慮到教學時間是否充分利用。教學時間作為影響教學成果的主要因素,教學密度有著重要的影響力。教學密度是在活動中合理利用時間比例,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和密度,要掌握好特殊密度。從當前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來看,普遍存在著學生違反紀律、教學設施不足、教學過程啰嗦等問題。部分教師由于過于強調教學密度,卻忽略了數學新舊知識的學習、掌握與鞏固,在基礎知識掌握不牢的情況下,不僅影響了教學效率,同時對后續(xù)學習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二、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
有效教學作為兼顧情感溝通、知識傳輸、培養(yǎng)智慧、塑造個性的過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為了提高教學有效性,必須從教學策略與方式入手。
1.把握好教材框架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為了保障教學效率,必須做好教材框架的整體把控,學生只有對知識有了整體認識,才能為更深層次的學習奠定基礎。所以,在備課時,數學教師必須注重各個知識結構的關聯(lián)性,從教學設計中幫助學生喚醒知識結構,這樣才能和新知識產生聯(lián)系,提高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同時,根據教學內容安排,教師應該適當劃分學習機會,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數學學習機會與材料,這樣才能不斷提升能力和素養(yǎng)。
2.強化探究式學習進程
從學科特點來看,數學具有極強的邏輯性、概括性和抽象性。通常,一個題型具有多種解決方案,很多看似一樣的問題,面對的卻是各種不同的問題。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我不提倡題海戰(zhàn)術,而是讓學生掌握問題實質,最后才能收到舉一反三的成效。例如,在二次函數y=ax2+bx+c的圖象和x軸相交時,我們可以用y= x2-x-6,y=x2-2x+1,y=x2-x+2這三個函數讓學生對問題進行探究,最后引出教學重點和主題。
3.注重教學互動
在傳統(tǒng)的初中數學教學中,由于只注重技能與知識的傳遞,在教師掌控的局面下,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出現這種情況的有教育理念以及缺乏平等所致。因此,在現代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將以人為本作為教學的基本理念,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通過和學生交流,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調整。
4.優(yōu)化教學方法,合理使用教學手段
自新課標實施以來,自學輔導、討論法、探究法、情境法在教學中得到了很大的應用和推廣。尤其是近年來,各種探究活動與教學方式應用在課堂教學中。為了提高教學有效性,不能盲目使用,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恰當、合理地應用教學設施與方法。
教學有效性作為保障教學質量的基礎,是為人師的要求。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結合初中生學習情況以及接受能力,從學生容易接受的層面,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姚興明.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認識與思考[J].新課程:中學,2013(05):95.
[2]林堪川.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認識與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4(11):137.
作者簡介:李平,男,1975年1月出生,本科,就職于河北省秦皇島市北戴河區(qū)教師進修學校,研究方向:初中數學教學。
編輯 韓 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