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臻
摘 要: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生發展的引導者和促進者,所以,教師要創設問題情境,尊重學生個性,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開展多種教學活動,采取多種評價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中、在互助中、在表現自我中成長。
關鍵詞:放手;問題情境;學生個性;合作意識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不再是喋喋不休的“說教者”,不再是知識的占有者和闡釋者,而是學生發展的引導者和促進者。下面就這個觀點談幾點自己在平時教學過程中的體會和看法。
一、創設問題情境,多問,少答,多總結
心理學家魯兵斯坦認為:“思維通常是由問題情境產生的,以解決問題情境為目的。”因此,在教學中,不斷地創設問題情境,以疑尋思,從一開始上課,就要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參與學習,要從學生身邊的事、感興趣的事入手,讓學生更易找到問題的切入點,由淺入深,在不知不覺中被問題引入到學習重點中來。比如,講“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一課時,教師問“同學們有沒有看過日出?”“誰能描述一下日出的過程?”“如果我們用圓來表示太陽,用直線表示地平線,你能畫出來嗎?”“你可以畫出幾種不同的狀態?”“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有幾種?”一連串的問題,讓學生由身邊的事開始動口、動手、動腦,直到主題,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越來越勇敢,內向的學生也開始回答問題。
二、尊重學生的個性,多聽,少說,多鼓勵
課標中明確指出:“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人也是富有個性的,教育不是生產商品。對于數學來說,大部分題目的答案是唯一確定的,但方法是不定的,在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題或是有不同觀點時我們應及時給予鼓勵,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個吃驚的表情、一個欣慰的笑容,都能讓學生欣喜不已。也許有時他的觀點并不正確,我們不能簡單直接地打斷他,讓他說,在他說的過程中,認真聽的學生會指出他的錯誤,或是他自己推出一個錯誤的結論,此時老師的打斷會扼殺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思考問題的主動性。
三、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多放,少講,多肯定
新課標中不斷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即教師是導演,學生是主角,教材是劇本,課堂是他們的舞臺,其實學生的表演欲望、表達能力以及對成功的渴望都很強,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放手,退到幕后,遇到不好講的或是講不清楚的問題時,讓學生討論,借助集體的力量,總結出自己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法,許多時候,學生的方法更簡單、更清晰,我們所要做的就是簡單的小結,特別是方法的小結,并及時地對學生的表現給予肯定以及鼓勵。
四、開展多種教學活動,多動,少靜,多表揚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正處于愛玩的年紀,動手能力特別強,我們可以利用學生愛動的特點,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比如,課前,可以請愛動的學生在黑板上畫好所需的幾何圖,或是讓他做要用的教具,并在課堂上肯定他們的勞動,對他們的付出表示感謝,他們聽講時就會格外認真。再比如,對學生突出的表現,或使用了一種特別簡單的方法,或是取得了較大的進步,或是做出了一道數學難題,號召全班學生用掌聲給予鼓勵。對于評講無味的計算題、習題課,可以用各種方式激發他們的競爭意識,分小組,看哪一個小組最快,哪一組最認真,哪一組說得最完整等等。還可以定目標、競爭對手等方式來挑戰、來PK。無論用哪一種方式一定要有相應的獎懲措施,輸的一方或唱支歌,或講個笑話,或鞠躬認個輸,或模仿一種動物等等,很少有學生會認輸的,在下一場比賽時他們會更認真、更細心,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讓枯燥的課堂生動起來,讓學生體會到更多學習的樂趣。
五、采取多種評價方式,多笑,少批,多說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重視,學生更是這樣。在批改作業時,畫一個笑臉,積累幾顆星星,寫一個“Good”都會收到意外的效果。數學試卷上除了孤獨的分數外還可以寫上“大意失荊州!”“你太有才了!”“分數告急!分數告急!”等等,這樣會給學生帶來更多的感觸。另外,一些肢體語言:摸一摸學生的頭,拍一拍學生的肩膀,借用他的參考資料,拿他的圖當樣板來分析等等,都是無形地對學生的一種肯定。為學生的點滴進步喝彩,讓學生享受著被人認可和欣賞的快樂,讓學生在合作中成長,在互助中成長,在表現自我中成長。
總之,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多問,多聽;多鼓勵,多表揚;在講新課時,教師講的和學生說得一樣多,在講習題課和復習課時,學生講的要比老師講得多。就讓我們用心做好準備,安心退到幕后,把舞臺讓給學生,放心地放手,做一個開心的“懶”教師。
編輯 張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