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武術具有濃厚的文化底蘊以及民族特征。武術學習,不僅能使學生磨煉意志,還能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增強體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武術在民族傳統的體育中也占到了一席之地,并且鼓勵學生去學習武術。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初中;武術教學
所謂武術的基本功,就是指在武術運動中所具有一些共性的基礎訓練,以此來獲得并且運用一些武術技法必需的能力作為鍛煉的目的。既然稱它為基本功,道理就像建造房屋的地基一樣,就是練習武術的時候最基礎的東西。但是,如何才能把這項運動開展好,怎樣激發學生,使學生對武術產生濃厚的興趣呢?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要準確掌握教學的方法。下面就幾個方面進行思考:
一、動作示范
動作示范顧名思義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自身具體的動作示范,讓學生能夠在自己的頭腦中建立起自己要學習的動作的表象,以此來了解將要學習的動作的結構和一些要領的方法。動作示范也是在體育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比較直觀的教學方法。在武術教學中,進行規范的動作示范,既能提高學生掌握該動作要領的效率,還能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
教師在進行示范教學的時候,要把動作所要表現的風格體現出來。比如說在武術中,架勢舒展有力便是長拳的特點,而拳勢剛猛,步法穩健則是南拳的風格等。通過這些動作的風格,便能讓學生體會到武術動作所表現出來的形體美以及力度美、嫻熟美還有健康美,讓學生對學習武術具有極大的興趣。在教師親身并且正確的動作示范下,不僅能讓學生提高學習該動作的積極性,還能使學生心情輕松愉快。
二、采用教輔用具
在現在的武術教學課堂上,教輔用具的使用可謂少之又少。但是學生卻對武術的教輔用具有濃厚的興趣。因此在武術課上,教師可以適當地采用一下教輔工具,不僅可以使課堂的氛圍變得比較活躍,還可以使教學內容讓學生很容易接受,可謂一舉兩得。
比如說,在教彈腿的時候,教師便可以把腳靶作為輔助工具,讓學生能夠體驗該動作的重點,發現自己的錯誤,并及時改正。還有一點就是在心理上,學生的腳與腳靶在撞擊過程中發出的聲音,會促進學生的興奮性,更加促進學生對該項運動的喜愛。
三、提高身體素質
現在我們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學生連基本的劈叉都不容易做到,那他能否把武術學好呢?答案顯而易見,肯定是不可能。由此可見,提高身體素質對學習武術來說相當重要。
例如柔韌,運動員只能在骨結構還有肌肉、韌帶、結締組織的正常伸展所約束范圍內有所提高。其實與一些耐力還有速度素質訓練相比,柔韌的訓練會表現得更加具有經常性還有長期性。因此,在進行訓練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讓全身的各關節都活動開,這樣才能使身體微微出汗,不會受傷。
其實,根據生理特征,兒童跟成年人、男生與女生訓練的時機還有強度都有很大的差別。因為兒童關節面的角度較大,并且軟骨較厚,關節內外的韌帶相比成年人來說比較松弛,這些因素也就決定了在兒童時期訓練是最好的。再說一下男生與女生的區別,一般來說女生的柔韌性比男生的要好,一是因為男女生的發育情況不同,有著不同的變異,再者就是男女生的肌肉質量不同,女生的肌纖維較細,并且身體中的脂肪還有水分比男生多。因此在進行身體素質訓練的時候,要根據每位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確定。
四、運用語言法
在課堂上,如果學生有模糊不清的地方時,教師不僅要進行親自示范,還要加上語言的講解,這樣不僅對所示范的動作有所理解還能加深對此動作的記憶。因為武術講究每招每式的套路,都具有自己的含義,因此老師在講解的時候,便要解釋清楚這招式的真正意義。舉個例子,教師在教馬步架打的時候,不僅要展示這個動作,還要講解這個動作中左拳怎么架,右拳怎么打,這樣學生便會對這個動作產生躍躍欲試的想法,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在練習的時候讓學生發力的同時發出例如“嘿”“哈”的聲音。這種行為從生理學上來講,這種大喊能促使人興奮,從而刺激肌體進入興奮狀態。
五、使用對比法
對比法不僅能讓學生積極思考從而分析和判斷動作的對錯,還能夠鍛煉他們解救而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先教學生一個比較短的、簡單的套路,然后在這個基礎之上,把這些套路結合起來,由粗到精。這種行為從心理學角度講,便是一開始把學生的胃口吊起來。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教規定的動作之外,還可以結合其他的動作,讓學生看到中華武術的博大精深,讓學生喜歡上這項運動。畢竟只是一味地依賴教科書,必然會使教學氣氛沉重,索然無味。這也就是說,教師在選例方面要得體適當,從而加深學生對武術的理解和對動作記憶的強化。
中學生練習武術不僅僅是為了來鍛煉身體,也是為了陶冶自己的情操,磨煉自己的意志,還可以培養自己的愛好,認識并且發展自己的潛能。在中學生時代,學生的身體素質、意志品質以及與人相處的能力直接影響其今后事業的成敗,因此,學生從武術中獲得的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健康,還有就是精神上的鞭策和鼓勵,養成一種不怕吃苦、勤奮卓絕的習慣。同時,培養學生對武術的興趣一定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因此,為了提高學生對武術的認知,教師的責任就會變得異常重大。
總而言之,學習武術這一中華國粹,是能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強身健體,促進學生的個性全面發展的。
參考文獻:
[1]林聰.淺析體育游戲在初中武術教學中的合理應用[J].今日湖北:中旬刊,2012(03):108-111.
[2]任海東.初中武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實驗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8(06):29-31.
[3]楊志.簡析初中體育課中武術基礎的奠定[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1(05):370.
作者簡介:張穎,女,1986年7月出生,本科,就職于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孔鎮中學,研究方向:武術。
編輯 薛直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