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
摘 要: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之間借助教學媒介進行對話、交流產生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的過程。生命化課堂教學的理念——目標、評價、教學一致性越發凸顯其重要性。通過教學目標的精確定位、教學設計的推敲與打磨、評價標準的合理設計,將“目標、評價、教學一致性”的理念貫穿到我們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打造日趨完美的生命化課堂。
關鍵詞:教學目標;教學設計;一致性
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之間借助教學媒介進行對話、交流產生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的過程。一些理論研究表明,課堂教學的實質主要是回答三個問題,第一是合理確定教學目標,明確我們要帶學生到哪里,第二是精心設計評價手段,我們如何知道已經把學生帶到了目的地,第三是有效選擇教法,如何安排教學過程以便學生有更好的表現,也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學到了什么(教學環節),所以說,一堂好課必定是要做到這三方面的一致性。
為了探尋“目標、評價、教學的一致性”的課堂教學,我們學校舉行了教學研討會活動。在此次活動中,我很榮幸地執教了初四Unit 7 You a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 Section A 3a這一課。從最初的準備到當天的課堂展示以及研討,一步步走來,我對“目標、評價、教學的一致性”的課堂教學的理解逐步清晰。同時也認識到:要用“目標、評價、教學的一致性”的教學理念來引領英語課堂。
一、教學目標的精確定位
教學目標是一種在教學活動之前預期的學生學習后應達到的標準,它是教學的起點和歸宿。要做到“目標、評價、教學的一致性”,首先要制訂出精確的教學目標。9月20日,我們組成員對我的教學設計進行了討論研究。我原先制訂的目標是:
1.學會運用新單詞和短語句型,描述自己和他人在不同場合應該做什么。
2.通過觀察、體會、感悟,學習現在分詞做伴隨狀語。
3.通過選詞填空、復述課文等活動設計,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兩個國家風俗習慣的不同,為下面的寫作練習做好準備。
4.通過與小組成員的合作學習,列出我國的一些風俗習慣。
第一個目標太籠統,到底要讓學生掌握到怎樣的一個程度呢?他們給予我建議,于是我把第一個目標改成了:能聽懂、會說,并能在具體的情境中運用新的短語和句型。所謂“失之毫厘,謬以千里”,雖然只是幾個字的區別,但是所表達出來的教學目標的含義是截然不同的。有了正確的教學目標后,才能制訂出相應的教學活動和評價設計,才能達到“目標、評價、教學的一致性”。
二、教學設計的推敲與打磨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師對課堂的認識更為準確和細膩。除了宏觀上的把握,更需要在微若沙礫的細節上下功夫。9月21日,我在教研組內進行了一次課堂展示,英語教研組的全體老師為我提出了很多寶貴意見。比如,在學習現在分詞做伴隨狀語時,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我原先的設計是通過圖片引導學生學習,但效果不是太好,學生仍然似懂非懂。其他老師提出應該先出示幾個現在分詞做伴隨狀語的句子,讓學生去觀察、去體會,學生自己悟出來的東西接受起來會比較容易。然后老師通過動作演示,引導學生做句子。再出示相關的圖片,讓學生通過模仿,獨立完成句子。我把這個活動改成了“看一看,找規律”。教學實踐說明:經過修改之后,教學目標、評價設計和教學過程的一致性程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學生的學習也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三、評價標準的合理設計
課堂教學評價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有效手段。教師多樣、靈活、豐富的評價方法,能使學生如沐春風,讓課堂充滿勃勃生機。評價活動是伴隨教學活動同步向前推進的。因此,教師應當在提出教學實施方案的同時,也提出過程評價方案。對于第四個目標,我的評價設計是:用“星級評價”活動,檢測學生在寫作中的表現。標準:能運用正確的句型描述中國的風俗習慣就可以得到兩顆星。但是,這個標準顯得有些單一。如果學生語言非常豐富,而且還能用到以前學習的句型,但有個別的語法錯誤,是不是就得不到星星了呢?要是沒有得到星星,是不是會打擊他們的積極性?老教師給了我指點:可以設置多個獎項,如口語流利獎、最佳創作獎等,這就使每個學生的作文都能得到鼓勵,以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除了本節課的句型,如果你能大膽運用以前學過的句型,可以額外獎勵他們兩顆星,這樣就激發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評價本身不是活動,它是檢驗教學目標是否達成的措施,因此一個目標一個評價活動。學習過程在評價活動的引領下對應教學一一展開。這樣一堂課的教學設計就形成了三個階梯:基于課標、教材、學情的教學目標、與教學目標相應的評價活動跟進、以評價活動為引導的課堂教學的展開,課堂教學順利達到目標,始末相承,融會貫通。
通過這次活動,我得到了鍛煉,獲得了成長。走在教研的道路上,我愿意和大家一起努力,希望將“目標、評價、教學一致性”的理念貫穿到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讓它走進常態課堂,理性教學,促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不斷提高,打造日趨完美的生命化課堂。
參考文獻:
崔穎.現代教育理念下課程觀的建構[J].成人教育,2009(09).
編輯 薛直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