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摘 要:在鋼琴演奏藝術復雜實踐活動過程中,演奏者產生了對作品以及自身演奏的豐富審美體驗和審美價值觀,其表現可以分為三個方面,審美時代性與歷史性相結合,審美藝術性與技巧性的合理展現以及審美的創造性與忠實性相統一,這構成了鋼琴演奏過程中演奏者的審美意識形成和審美價值觀的基本原則,并對鋼琴演奏藝術的升華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鋼琴演奏藝術 二度創作 鋼琴演奏者 審美價值
一、引言
鋼琴演奏的過程既富有藝術性又具有復雜動作技能展現的藝術,它既包含演奏者個人技巧展現的表達過程,又包括對原作品創造性地表現,同時在演奏者的內心世界中,又是審美主體的心理對作品以及演奏過程的審美意識形成的過程。在這一復雜的藝術實踐過程中,我們通常將鋼琴演奏劃分為一度創作和二度創作兩個活動過程,其中作品的原創者即作曲家通過樂譜文本的形成為演奏者提供視覺感受以及內在的聽覺感知,構成了一度創作過程,這也是演奏者彈奏的出發點和前提基礎。而演奏者在一度創作的基礎上,經由一定的演奏技巧和動作技能使原作品轉變為能夠被欣賞者聽覺器官感知的實際再現過程則構成了演奏者的二度創作過程,其重要特征是將原作品進行創造性的藝術再現,這也是鋼琴演奏者藝術實踐的最終表現形式。鋼琴演奏者在從一度創作到二度創作的時間轉換過程中,產生了極為復雜的主體對客體的審美體驗和審美價值觀,其表現主要體現在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所要表現的審美客體的時代性與歷史性相結合,演奏者作為審美主體進行演奏過程中的審美藝術性與技巧性得到合理展現以及演奏者作為審美主體的創造性與忠實性相統一這三個方面,這一表現構成了鋼琴演奏者審美意識的形成和審美價值觀的基本原則。
二、鋼琴演奏過程中審美價值的歷史性與時代性相結合
鋼琴演奏者的審美歷史性體現在演奏者從歷史的角度出發來整體把握音樂作品的風格,同時將作品中隱含的特定歷史因素準確無誤地詮釋出來。音樂作品作為特定歷史時代的產物,必然具有特定的音樂風格,如果割裂音樂作品的歷史淵源,那就不可避免地喪失其明確的音樂意義。因此,鋼琴演奏者首先應以對音樂作品的創作者所處的歷史背景以及生活環境等深入了解為前提,分析并仔細探究音樂作品中所存在的歷史特征性,同時,演奏者應切身轉化為創作者對音樂進行重新感知或者歷經創作者一樣的情感體驗,這樣,創作者的音樂構思及音樂內涵表現才能更能好地被詮釋出來。鋼琴演奏者的審美歷史性其意義在于對作品歷史風格的準確把握和真實再現,這也體現了鋼琴演奏者的歷史責任感和對藝術的尊重。
鋼琴演奏者的審美時代性特征是指演奏者在一定的時代背景下,以時代發展的眼光來審視一部音樂作品。許多鋼琴演奏者都是站在其自身所處的時代立場上,以時代特點及時代審美價值觀來理解音樂作品的涵義并對其進行全新的演繹和詮釋。這一過程為音樂作品重新注入了藝術活力并增添了時代的藝術色彩。鋼琴演奏者充滿時代精神并與時俱進地利用時代審美理念去詮釋音樂作品,這不僅能發掘出作品中未曾引起關注的藝術審美品位,而且很可能使一部優秀的音樂作品能夠超越其當時所處時代的意義。這種以時代審美價值觀念來表現作品的方式并不是要全部抹殺作品的歷史性特征和風格,它要求鋼琴演奏者一定要在尊重作品審美歷史性的基礎上,以時代發展的視角來再現音樂作品。如若一味地追求審美時代性是不可能被接受的,因為它破壞了音樂作品固有的歷史品位和審美風格,也不符合鋼琴演奏者進行二度創作的審美原則和意義。
鋼琴演奏者的演奏藝術在本質上既包含審美歷史性又包含審美時代性特征,這體現了鋼琴演奏者自身的時代精神氛圍與音樂作品所具有的特定審美歷史風格在審美觀念上的協調統一。由于人們的審美觀念會隨著歷史與時代的演進而不斷地發生變化,鋼琴演奏者會用不同的歷史觀點和角度來充分展現音樂作品的藝術魅力,因此,要尋求統一固定標準的審美原則也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說,演奏者在一個時代里所展現出的審美標準也許并不適用于另一個時代,同時即使同處一個時代里,每個不同的審美主體對一部作品的演奏風格及其表現也不盡一致,如有的演奏者推崇演奏過程的歷史忠實性,而有的演奏者則極為強調富有時代風格的審美創造性演繹,由此可見,鋼琴演奏者的藝術演繹應當尋求一種審美歷史性與審美時代性的協調關系,并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才能賦予音樂作品更高的藝術欣賞性和審美價值。
三、鋼琴演奏過程中審美價值的藝術性與技巧性合理展現
鋼琴演奏者演奏過程中審美價值的藝術性是指由演奏者在演奏中的音樂審美感受及其音樂藝術修養因素影響下,在完成全部技術過程中所投射出來的自身音樂表現力。鋼琴演奏者的藝術表現力并非與生俱來,多數是經歷了長期或者終身的審美感知和藝術修養過程而產生的。鋼琴演奏者通過樂感來展現其藝術表現力,因為樂感是演奏者演奏時在一種無意識的狀態下對作品的直覺感悟,并通過樂譜的標記符號來實現其藝術整體性的表現力。鋼琴演奏者在具備了良好的樂感基礎上,對音樂作品的節奏、旋律以及和聲等各種音樂組成部分的熟練掌握基礎上,才能營造和展現出豐富的音響效果藝術效果。因此,音樂欣賞者所能感受到的多層次、多色彩以及多力度的音樂藝術效果就是演奏者對音樂作品審美藝術價值的完美演繹。
鋼琴演奏者演奏過程中審美價值的技巧性是指演奏者如何將音樂作品中的音樂符號轉換成實際音響效果的過程,也是演奏者如何具體演奏作品的方式和手段。鋼琴演奏的技術性包含手指的生理運動操作能力以及大腦神經系統的心理操作層面,其中手指的運動操作能力指手指的靈活、準確以及速度能力,而大腦心理操作能力則指記憶、思維以及想象能力等。鋼琴演奏者的審美技巧性是以手指運動系統的活動為前提的,并將大腦各個技能有機地整合起來,才能使鋼琴演奏技能得到全面發展。然而只有當演奏者的審美技術能力與其審美藝術性達到完美結合,并使二者相輔相成、協調統一時,演奏者對作品的創作和演繹才能發揮到極致并出最高的審美藝術價值。
四、鋼琴演奏過程中的審美創造性與忠實性相統一
鋼琴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的審美忠實性是指演奏者首先依照原作品創作者的樂譜為基礎,對音樂作品的內涵進行充分和忠實地再現過程,這種忠實性的演奏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演奏者要完全忠實于原樂譜來進行演奏,因為樂譜是以文本標記符號存在的用以表現音樂作品內容的載體,它既是創作者的精神創造的凝聚,也是鋼琴演奏者對創作者的音樂智慧進行再度展現的前提條件。另一方面,演奏者的藝術發揮上也要忠實于原樂譜,尤其是原樂譜中所蘊含的 音樂風格的時代特征和個人風格使得鋼琴音樂作品能夠保持穩定性和持久性,因而很少由于時代的變遷而改變作品風格,這也是古典作品仍被現代演奏者垂青的緣故。鋼琴演奏者應當深入細致地分析樂曲的原樂譜,對創作者的社會背景以及時代特征充分予以理解,才能夠準確認知創作者的個人意圖及其作品風格,這對鋼琴演奏者的忠實性有很大幫助。
鋼琴演奏者演奏過程中的創造性是指由演奏的一度創作向二度創作的轉變,即在演奏者的二度創作中增加其自身對作品的重新感受和全新的理解。這種創造性全面反映了鋼琴演奏者的藝術個性及審美情趣的充分發揮,而并不完全是按照樂譜的原貌再現音樂作品的內涵。在此過程中,演奏者必須擁有生命的熱情和創造意識,并將其全部投入到演奏作品的創造性藝術過程中,但前提是這種創作不能完全脫離原作品的精神,畢竟音樂作品都是其民族文化、歷史畢竟以及社會環境在一定條件下的產物。演奏者和原作者由于所處的各種立場及社會背景有所差異,其結果必然引起原音樂作品創作者的一度創作過程與演奏者的二度創作的詮釋過程存在千差萬別,從而在藝術審美過程中表現出了強烈的創造性審美價值觀差異。在這種審美價值觀中,演奏者在表演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摻雜并滲透個人的藝術創造和審美情趣,這既是藝術展現的實現過程也是鋼琴演奏者走向自我成熟的特征之一。只有當鋼琴演奏者對原作品擁有自身獨到的藝術理解之后,才能根據自身的演奏風格完成演奏者的再創作過程。
鋼琴演奏者的演奏過程在一定程度上重新賦予了音樂作品藝術生命力,在本質上它無法脫離忠實性與創造性兩個層面的融合,因此演奏者既要忠實于音樂作品原作的表現內涵來再現作品,又要通過其自身對音樂作品的審美感知來進行創造性地演繹,這一過程是鋼琴演奏者演奏過程中的忠實性與創造性相統一的過程,也是其音樂審美價值觀升華的過程,鋼琴演奏者的演奏過程所賦予作品的藝術性也體現在其忠實性與創造性相統一之中。
五、結語
在鋼琴演奏者的藝術創作中的審美價值表現的幾個方面中,審美技術性是演奏者詮釋音樂作品的重要手段及方式,而審美藝術性則是鋼琴演奏者演繹音樂作品的終極目標,這兩者也是實現演奏者審美創造性與忠實性,審美歷史性與時代性價值觀念的重要前提。在鋼琴演奏者的演奏藝術創作實踐活動中,各個審美價值觀念是相互依存并缺一不可的,它能夠使音樂欣賞者獲得更高的審美體驗,同時也促使音樂作品的展現達到盡善盡美的藝術境界。
參考文獻:
[1] 張前,王次炤.音樂美學基礎[M].人民音樂出版社,1992.
[2] 王次炤.音樂美學新論[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
[3] 張前.音樂二度創作的美學思考[M].上海音樂出版社,1992.
[4] 宋瑾.音樂美學基礎[M]. 上海音樂出版社,2008.
作者單位:遼寧師范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