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貞
在社會進程不斷加快的今天,我國的經濟發展的步伐也在加快,市場中對于會計的人才更是迫切的需要著,面對這樣的形勢各個中職院校也都增加了會計專業,目的就是為了培養更多的會計人才來滿足于市場的需求,然而,在眾多的中職院校當中,關于中職會計的教學模式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影響著會計教學質量的提升,尋求創新的教學模式勢在必行,文章中主要針對中職會計實施“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進行了思考。
在當前中職會計的教學中,眾多老師一如既往的遵循著傳統的教學理念,習慣了傳統的“應試教育”,忽略了教學中以學生們為主體的教學方式,過于重視理論教學,失去了對學生們動手實踐獨立思考等綜合能力的培養,會計課堂中的實踐課程更是少之又少,學生們難以得到實踐性的鍛煉,導致教學與實際完全脫離,很多中職學生在畢業后還沒有掌握到基本的會計實踐能力,這種傳統的教學理念不但不能滿足于市場中對于會計人才的需要,更加影響了學生們未來的就業。
從眾多中職院校招聘會計教師的要求上來講,并沒有嚴格的標準和明確的招聘要求,這也就導致會計專業教師整體能力參差不齊。會計本身就是一個綜合性知識非常強的學科,其中所涉及到的知識領域以及范圍都很廣,同時還附有眾多的實踐知識,如果會計教師不具備相關知識的能力和豐富的教學經驗,那么就難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當前的中職會計課堂中,很多會計教師在創新式教學的認識上存在著不足,課堂中教師作為主導,依靠著教材給學生們講述著大量的理論知識,學生們的學習狀態非常被動,大量的理論知識灌輸增加了學生們的學習負擔,時間久了就讓學生們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雖然在眾多校園中普遍應用了多媒體等現代化設備進行輔助教學,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這種單一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形式還并未改變。
如今的會計專業教材在編排的內容上采用的是大量的文字,會計專業本身涉及到的經濟業務就非常復雜,而且還存在著很多抽象的問題,如果只是單一的文字敘述不但不易學生理解,還完全提不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如果在會計專業相關的教材中添加一些生動性的易于學生們理解的元素,那么相信會大大提高學生們學習的興趣。
工學結合是一種學生學習與工作相結合的一種教育形式,最大的特點就是學生學習的開放性、實踐性和職業性。所謂的工學結合,也就是讓學生們以真正工作或實習的身份加入到企業中來,只有這樣才能在實踐的過程當中來學到更多的知識,這是在傳統課堂當中所不具備的優勢。工學結合式教學可以讓學生們擁有更多的導師來指導學生們的學習與實踐,在得到教師管理的同時還能盡早的融入到社會中,并受到企業中專業師傅的親自指導。
推行工學結合對于一個企業來講,不但可以囊入更多的高質量人才,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空間,還能通過校園中的教師為企業中相關的員工進行整體的專業知識培訓,從而進一步的提升了企業的整體素質。對于學生而言,不但能夠盡早的接觸到社會,還能從實踐與學習的過程中積累到更多的經驗,為以后的就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對于學校而言,與企業進行的聯合合作,為學生們的實踐找到了最佳場地的同時,還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生產育人,加強了企業與教育之間的聯系,既促進了校園中的就業率,又實現了教學模式上的創新機制,滿足了當前市場培養人才的需要。
這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對于當下社會發展的背景而言,實現“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就是一種通過兩個不同的教育環境來達到相同的教育目標,從而滿足于雙方的需求,學校和企業作為學生們共同的教育者,雖然在教育的方式上存在著不同,但是這二者之間的教育目的是一樣的,都是為了讓學生們達到一定的能力。
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就是一種定崗實踐的教育,學生們在企業當中充當著真正的員工,老師和企業都有實施教育的權利,學生們會從雙方的教育中領悟到不同的知識與技能,有助于學生們整體素質及能力的提升,企業的發展是與社會中的市場完全接軌的,這樣學生們所積累的經驗也就更加適應了市場中對人才的培養需要,對于中職院校來講,這種教育模式最好不過,既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實踐與發展的空間,又彌補了課堂教學中的不足,不但為學校和企業之間營造了良好的合作關系,更加為培養新一代的人才而做出了貢獻,實現了學生、學校與企業的共贏目的。
通過這種全新模式的教學機制,有利于學生們在企業實踐的過程中加深了對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和理解,也就達到了學以致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式的教學不僅僅只是讓學生們修到學分而進行的實踐活動,它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們能夠在親身體驗、親身實踐的過程中更加熟練的掌握到會計專業的知識與技能,在企業中的實踐會接觸到很多校園中所沒有的知識,學生們會在工作中掌握到會計知識的豐富性,從而不斷的完善知識結構,企業還會根據學生們整體的表現能力來儲備更多的人才,既帶動學生們學習與工作的積極性,還增強了學生們的實踐能力。
在進行工學結合的同時,不但提高了學生們實踐的能力,對于教師而言也進一步的豐富了自身的整體知識和能力,雖然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主要的目標是以培養學生為目的,但是作為教師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只有在學生們掌握到熟練的理論知識和基本實踐操作的基礎上才能走入到企業的實踐中來,這也就嚴格要求了中職校園需要培養這種既懂理論又能完全掌握實踐能力的師資團隊。在校園應聘時,學校可以提升應聘資格的標準,不但要考核會計教師整體的理論知識,還要針對其實踐的能力進行全面的檢驗,只有具備高質量的師資團隊才能培養出高質量的會計人才。學校更可以讓教師深入到企業當中,不斷的在實踐中熏陶更加豐富的知識。
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作為中職的會計教師來說,一定要認識到傳統教學方式中存在的不足,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實現教學方式上的創新,在授課的時候,要以學生們的主體地位為教學中心,實踐課堂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知識的相結合,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互動,時刻關注學生們的學習動向,盡可能的發現學生們掌握知識的程度,以此來調整相應的教學法來帶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進一步的確保“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順利展開。
驗證學生們掌握知識與能力最為正確的方式就是讓學生們深入到親身實踐中來,社會或企業是最好的學習場所,學生們在親身實踐的過程中不但能夠真實的感受到工作的氛圍,還豐富了知識的視野,一方面方便了學生們的學習,另一方面讓學生們得到了鍛煉的機會,也可以說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實踐教學,有利于為中職學生打下良好的就業基礎。
對于中職校園中傳統的考核體系來講,大多數才用的方式就是期末形式的試卷考核,而考核的內容也都是以理論知識為基礎的,這種考核體系不但消除了學生們學習會計知識的積極性,還無法檢驗實際的實踐能力。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創新教育模式就完全彌補了考核體系中的不足,學生們在企業中的實踐本身就是企業考核學生的過程,而且考核的內容綜合了會計專業的理論與實踐,在校園中,老師還能根據學生們所學的和掌握的技能進行綜合的考核,進一步的完善的考核體系。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教育模式開放了中職校園中的教育和學習的平臺,如果說企業是學生們實踐的平臺,那么企業更為教師提供了一個現代化的科研環境,面向現代化的社會與教育環境,作為中職的教師需要在掌握相關知識與能力的基礎上,不斷的開發出適合于社會需求的課題,教師的思想與意識決定著教學質量更加決定著培養人才的質量,校企合作完全為教師提供了借鑒的平臺,教師能夠通過這種環境與社會的前沿接軌,從而豐富了先進的會計理論知識,只有在不斷更新不斷創新的基礎上才能使教育出的會計人才滿足于當前市場的需要。
綜上所述,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于當前社會發展的形勢,實現中職會計專業“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勢在必行,不但能夠滿足與當前教學的需求,提高相應的教學質量,還能帶動學生們學習會計知識的興趣,校企合作更加為學生們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實踐平臺,雙方的教育是傳統教育中不能比的,這不僅僅是為了達到創新式教學的需要,更具備了一定的教學意義,在提高了學生們綜合能力及素質的基礎上,為學生們未來的就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汪婷婷.財務會計類工學結合訂單式人才培養[J].人力資源開發,2015(4).
[2]吳明濤.高校會計類專業體驗式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1(6).
[3]孔德軍.當前會計類職業院校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市場周刊,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