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麗+趙洋
摘 要 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牢固占領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陣地,對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意義重大而深遠。做好高校形態工作,不僅要提高認識、突出重點,更要在創新方法、提高實效上下功夫。
關鍵詞 高校 意識形態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1 牢固占領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陣地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必須把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高校是宣傳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和推動理論創新的重要基地,是各種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的前沿陣地,承擔著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引領社會思潮、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應當看到,當代大學生意識形態的總體態勢是積極向上的。但也要清醒認識到,新媒體陣地日益強大,大學生社會閱歷淺,思想認識水平有高低,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長期復雜艱巨。牢固占領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陣地,要更加堅定自覺地把意識形態工作放到高校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位置,進一步強化和落實領導與管理責任。要切實發揮好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主渠道作用、一線教師的主力軍作用、網絡陣地的主戰場作用和各級黨政干部的骨干作用,進一步提高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進一步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學習教育,加強馬克思主義哲學、黨史、國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引導廣大師生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要加強對校內媒體、學生課堂、學術講座的管理,牢固占領意識形態工作的主陣地。要加強網絡內容建設和網絡論壇管理,強化網上輿論引導,唱響網上主旋律。旗幟鮮明地反對和抵制錯誤思潮、錯誤觀點在校園的傳播和影響,牢牢掌握學校意識形態工作的主動權。
2 高校意識形態建設的主要工作
(1)大張旗鼓地給學生講馬列。沒有理想信念,就會迷失前進方向,大學生面對深刻變化的社會、豐富多樣的生活、形形色色的思潮,更需要理想信念上的有力引導。在高校,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工作的指導地位,必須深入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教育。在堅持老祖宗、學好大道理這一問題上,一定要旗幟鮮明、理直氣壯,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為重點,圍繞黨的目標任務,結合中國夢的宣傳教育,激發廣大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和奮斗精神,把國家夢、民族夢與大學夢、個人夢有機結合起來,深入開展馬克思理論學習教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學習教育、深入開展黨史、國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學習教育,堅定廣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增強對黨的政治認同和情感認同,并引導他們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學習奮斗。
(2)強化教師層面的理想信念教育。高校教師是推動高等教育事業科學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情操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示范引導作用。強化教師層面的理想信念教育,對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確保高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一方面要加強理論學習。組織廣大教師深入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學習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基本要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加強中國夢的宣傳教育,組織教師深入學習領會中國夢的精神實質,凝聚起實現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力量。結合國際國內形勢發展變化、黨和國家重大政策措施的出臺,宣傳我國各項事業的新進展新成就,分析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講解中央和上級黨委的決策部署,幫助教師準確了解國情、正確把握形勢,回答好教師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堅持報告會、座談會、研討會、培訓班、讀書班等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建設信息化學習平臺,豐富政治理論學習方式,增強政治理論學習的吸引力、感染力。另一方面要加強師德建設。激發教師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嚴守教育教學紀律和學術規范,切實肩負起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光榮職責。大力宣傳優秀教師先進事跡,營造優良校風教風學風,激勵教師愛崗敬業,以高尚師德、人格魅力、學識風范教育感染學生。
(3)深入宣傳教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好師生的核心價值觀教育,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觀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師生日常生活,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大力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工作、理論研究工作、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廣大師生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樹立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促進國家繁榮昌盛;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偉大事業之中,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夢”,踐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引導廣大師生樹立馬克思主義自由觀和平等觀,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遵守國家法律和規章制度,明辨是非、抑惡揚善,堅決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蝕,理智做事、文明做人,培育健康良好的個人心態,促進社會文明進步;以促進學校和諧穩定為已任,以奉獻學校發展進步為榮耀,踐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引導廣大師生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恪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常修善德、常懷善念、常做善舉,崇尚真善美、摒棄假惡丑,守正向善,提高個人品質修養;樹立發奮成才、立志報國的遠大志向,成為德才兼備的時代新人,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做學生健康成長的示范者、指導者和引路人,踐行“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
3 做好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方法途徑
科學的方式方法是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水平的關鍵。當前,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面臨許多新形勢新任務,這迫切需要我們在繼承運用過去有效做法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方式方法,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1)創新話語體系。話語體系是思想理論體系和知識體系外在的表達形式。話語體系創新,是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宏觀布局與微觀操作相結合的過程。在理論研究上,要提升話語體系的科學性,注重用中國的理論、中國的學術、中國的文化解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形成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話語體系。在理論教育上,要注重大眾化,將理論語言轉化為通俗話語,用更親切、鮮活、打動人心的語言來傳播科學理論。要增強包容性,將時尚語言、網絡語言等非主流語言加以合理引導和轉換,促進主流話語的創新發展。
(2)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在高校青年人思維活躍,做好他們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富有時代氣息、富有生機活力,以理服人、以情動人,以鮮活事例、先進典型感染人、鼓舞人、引導人、塑造人。要注意平等互動,增強師生的參與度,變單向傳播為雙向交流,在思想碰撞中實施有效引導。要在融入滲透上下功夫,深入學生之中,傾聽學生呼聲,努力把思想政治工作滲透到學生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的各個方面,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3)創新宣傳方式。互聯網和新媒體的發展,給高校意識形態工作帶來新的挑戰,尤其是大學生對網絡比較依賴,容易受到網絡的影響,但同時又是影響網絡的重要力量。要完善高校新聞信息發布和新聞發言人制度,改進新聞宣傳的文風作風,增強新聞發布的社會效果。要創新學校媒體傳播方式,提升教育信息傳輸能力。要加強網絡管理,探索建立線上線下互動一體的思想政治工作運行機制,增強高校網絡輿論引導話語權。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4年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點課題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SZJYD-14211)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 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 努力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報,2013-08-2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