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佳
摘 要 學習倦怠嚴重制約著研究生教育的質量。為了了解碩士研究生學業倦怠的基本現狀,本文對350名碩士研究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碩士研究生存在普遍的學習倦怠現象,且在生源、是否跨專業和專業因素上存在著顯著差異。學校需根據實際情況加強對碩士研究生學習的輔導工作。
關鍵詞 碩士研究生 學習倦怠 調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3.2 文獻標識碼:A
碩士研究生是我國科研人員的主要后備力量,從某種意義上講,是我們實現“中國夢”的保障之一。1999年以來,我國研究生的教育規模急劇擴張,與此同時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給碩士研究生造成了許多心理壓力,其中學習倦怠是較為普遍的問題。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文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式,抽取一所高師院校的研一學生,共發放問卷350份,回收有效問卷263份,有效回收率為75.1%。由于被試高校是師范院校,女生和文科專業比例較高,故問卷中男生93名,女生170名;跨專業讀研105名,未跨專業158名。
1.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李納娜編制的《碩士研究生學業倦怠量表》,該量表分為情緒低落、低成就感和行為不當三個維度。該量表以連榕編制的《大學生學習倦怠量表》為基礎,針對研究生進行修訂,采用5級評分制。其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37,半分系數0.771,信度良好,測試的可靠性比價高。
2 碩士研究生學習倦怠總體狀況
調查結果表明,學習倦怠總分高于60分者有113名,即42.97%的碩士研究生存在學業倦怠;總分介于40分與60分者有150名,即57.03%處于中間不確定狀態。數據表明碩士研究生普遍存在學習倦怠,超過半數的學生處于中間不確定狀態,如果這種狀況繼續惡化,顯然會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帶來很大負面影響。
在學業倦怠三個維度中,情緒低落和行為不當的項目均分為2.905和2.812,均低于3分,只有成就感低項目均分3.05接近中值,說明碩士研究生的學業倦怠主要集中于成就感低維度。其原因可能是碩士研究生是從接受性學習向純粹性學術研究的過渡階段,所要求的專業積累和學術研究是一個復雜并且持續的過程,不免經歷挫折,同時也無法短時期內滿足學習的成就感。因此,學校、導師應對其采取一定的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增加階段性成果的肯定,將導師負責制與自主學習有效結合,增加其成就感,就可以在改善學業倦怠現象的同時,預防學業倦怠現象的出現。
3 碩士研究生學習倦怠差異性分析
本文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及單因素方差分析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結果顯示碩士研究生的學習倦怠在生源、是否跨專業考研和所屬專業上存在顯著差異,但在性別、生源地、應往屆、婚戀狀況、年齡等方面都不存在顯著性差異(見表1)。
3.1 碩士研究生學習倦怠性別因素的差異分析
性別因素上,在學習倦怠總體水平及三個維度上男女都不存在顯著差異, 這與國內許有云等人的研究結果略有出入,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被試是一所高師院校,在男女生人數比和專業上具有特殊性。因此雖然男生學習的心態較女生更放松,能更好地調節自己情緒,但高師院校會針對女生開設特色課程、課外活動及其心理輔導。其次,不論男女碩士研究生面臨同樣的學習和就業壓力,尤其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傾向于更好地完成學業,以期將來有更好的工作選擇。因此,雖然男生在學習倦怠總體水平及各個維度上得平均分和標準差都高于女生,但并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3.2 碩士研究生學習倦怠生源因素的差異分析
生源因素上,學習倦怠總體水平沒有顯著差異。首先,不同生源的學生均有學習壓力,本科四年通過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兼職和網絡等途徑積累了知識,開闊了視野。其次,不同生源的學生經過本科階段的磨合,生活方式已經十分接近了。
但是不同生源的碩士研究生在情緒低落這一維度上有顯著性差異,來自城市的情緒低落水平高于城鎮。原因在于對于來自農村的學生來說,攻讀到碩士,父輩寄托了更大的期望,但是研究生學習與本科有很大區別,大部分不再是接受性學習,不全以課堂和成績來評價學習。那么學生在學習上的適應期更長,收到成效的時間更長,這些使得他們面對巨大的期望,內心急切,久而久之心情沮喪,內心感到失望和挫折。因此,一方面學校要做好心理輔導和就業輔導工作,主動疏導學生心理壓力。另一方面,學生不僅要加強與老師的交流,更要積極參加一些健康向上的課外活動,以轉變低落的心情。
3.3 碩士研究生學習倦怠是否跨專業因素的差異分析
是否跨專業因素上,學習倦怠總分存在顯著性差異。尤其是在行為不當的維度上,跨專業碩士研究生顯著高于原專業學生。
首先,跨專業學生是否認同所跨專業,他們大多未深入了解和思考所跨專業是否合適自己,更換專業更多的是基于對考試難度和就業前景的考慮。學科之間雖然并無絕對的界限,但每一門學科都有自身明確的思維特征以及研究方法,倘若跨專業學習無法認同,就很難有合適的學習行為。其次,跨專業讀研的學生并沒有原專業四年本科的專業培養,僅有的是研究生備考時記憶性學習,而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對學生有更高的要求,跨專業的學生學習內容難度較大,初期很難適應,所以其倦怠水平要高于原專業的學生。因此,一方面跨專業的學生要主動閱讀專業書籍,努力夯實專業基礎。另一方面導師應對學生適時引導和鼓勵。
3.4 碩士研究生學習倦怠專業因素上的差異分析
專業因素上,學習倦怠總分存在顯著性差異。尤其是在行為不當的維度上,理工科碩士研究生顯著高于文科學生。
首先,理工科有較強的實踐性,研究生階段課題研究需要大量的反復實驗,可能會在一定程度對學習和科研產生厭倦。其次,高師院校氛圍中理工科學生較不活躍,紓解自己倦怠的方式較少且單一。這兩點都會導致一些不良行為,比如師范類研究生半數以上學生長期在外做家教或者代各種輔導班。三分之二的學生很少與導師聯系溝通學術問題,很少扎實做研究等等。因此,應加強導師和學生雙方的責任感,導師有針對性給學生真正的學術指導。另一方面,學生應該嚴格要求自己,一心一意跟著導師做好科研助手工作,同時積極參加課外活動,緩解自己的學習壓力。
4 結論
被試高師院校碩士研究生存在較普遍的學習倦怠,且情況較嚴重。各個因素在倦怠總分和情緒低落、低成就感和行為不當三個維度上,男女、應往屆、婚姻狀況和是否有工作經歷在倦怠總分和各個維度上有差異但未達到顯著水平;生源在情緒低落維度上有顯著差異,農村大于城鎮;是否跨專業讀研和所學專業在總分上有顯著差異,兩者差異顯著主要集中在行為不當這一維度上。
參考文獻
[1] 程陶,李納娜,桑軻.碩士研究生學業倦怠、專業承諾的狀況及其關系[J].心理研究,2008.
[2] 趙蒙成,劉婷,母小勇.碩士研究生學習倦怠的調查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1.4.
[3] 李納娜.碩士研究生學業倦怠分析[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9.endprint
摘 要 學習倦怠嚴重制約著研究生教育的質量。為了了解碩士研究生學業倦怠的基本現狀,本文對350名碩士研究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碩士研究生存在普遍的學習倦怠現象,且在生源、是否跨專業和專業因素上存在著顯著差異。學校需根據實際情況加強對碩士研究生學習的輔導工作。
關鍵詞 碩士研究生 學習倦怠 調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3.2 文獻標識碼:A
碩士研究生是我國科研人員的主要后備力量,從某種意義上講,是我們實現“中國夢”的保障之一。1999年以來,我國研究生的教育規模急劇擴張,與此同時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給碩士研究生造成了許多心理壓力,其中學習倦怠是較為普遍的問題。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文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式,抽取一所高師院校的研一學生,共發放問卷350份,回收有效問卷263份,有效回收率為75.1%。由于被試高校是師范院校,女生和文科專業比例較高,故問卷中男生93名,女生170名;跨專業讀研105名,未跨專業158名。
1.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李納娜編制的《碩士研究生學業倦怠量表》,該量表分為情緒低落、低成就感和行為不當三個維度。該量表以連榕編制的《大學生學習倦怠量表》為基礎,針對研究生進行修訂,采用5級評分制。其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37,半分系數0.771,信度良好,測試的可靠性比價高。
2 碩士研究生學習倦怠總體狀況
調查結果表明,學習倦怠總分高于60分者有113名,即42.97%的碩士研究生存在學業倦怠;總分介于40分與60分者有150名,即57.03%處于中間不確定狀態。數據表明碩士研究生普遍存在學習倦怠,超過半數的學生處于中間不確定狀態,如果這種狀況繼續惡化,顯然會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帶來很大負面影響。
在學業倦怠三個維度中,情緒低落和行為不當的項目均分為2.905和2.812,均低于3分,只有成就感低項目均分3.05接近中值,說明碩士研究生的學業倦怠主要集中于成就感低維度。其原因可能是碩士研究生是從接受性學習向純粹性學術研究的過渡階段,所要求的專業積累和學術研究是一個復雜并且持續的過程,不免經歷挫折,同時也無法短時期內滿足學習的成就感。因此,學校、導師應對其采取一定的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增加階段性成果的肯定,將導師負責制與自主學習有效結合,增加其成就感,就可以在改善學業倦怠現象的同時,預防學業倦怠現象的出現。
3 碩士研究生學習倦怠差異性分析
本文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及單因素方差分析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結果顯示碩士研究生的學習倦怠在生源、是否跨專業考研和所屬專業上存在顯著差異,但在性別、生源地、應往屆、婚戀狀況、年齡等方面都不存在顯著性差異(見表1)。
3.1 碩士研究生學習倦怠性別因素的差異分析
性別因素上,在學習倦怠總體水平及三個維度上男女都不存在顯著差異, 這與國內許有云等人的研究結果略有出入,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被試是一所高師院校,在男女生人數比和專業上具有特殊性。因此雖然男生學習的心態較女生更放松,能更好地調節自己情緒,但高師院校會針對女生開設特色課程、課外活動及其心理輔導。其次,不論男女碩士研究生面臨同樣的學習和就業壓力,尤其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傾向于更好地完成學業,以期將來有更好的工作選擇。因此,雖然男生在學習倦怠總體水平及各個維度上得平均分和標準差都高于女生,但并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3.2 碩士研究生學習倦怠生源因素的差異分析
生源因素上,學習倦怠總體水平沒有顯著差異。首先,不同生源的學生均有學習壓力,本科四年通過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兼職和網絡等途徑積累了知識,開闊了視野。其次,不同生源的學生經過本科階段的磨合,生活方式已經十分接近了。
但是不同生源的碩士研究生在情緒低落這一維度上有顯著性差異,來自城市的情緒低落水平高于城鎮。原因在于對于來自農村的學生來說,攻讀到碩士,父輩寄托了更大的期望,但是研究生學習與本科有很大區別,大部分不再是接受性學習,不全以課堂和成績來評價學習。那么學生在學習上的適應期更長,收到成效的時間更長,這些使得他們面對巨大的期望,內心急切,久而久之心情沮喪,內心感到失望和挫折。因此,一方面學校要做好心理輔導和就業輔導工作,主動疏導學生心理壓力。另一方面,學生不僅要加強與老師的交流,更要積極參加一些健康向上的課外活動,以轉變低落的心情。
3.3 碩士研究生學習倦怠是否跨專業因素的差異分析
是否跨專業因素上,學習倦怠總分存在顯著性差異。尤其是在行為不當的維度上,跨專業碩士研究生顯著高于原專業學生。
首先,跨專業學生是否認同所跨專業,他們大多未深入了解和思考所跨專業是否合適自己,更換專業更多的是基于對考試難度和就業前景的考慮。學科之間雖然并無絕對的界限,但每一門學科都有自身明確的思維特征以及研究方法,倘若跨專業學習無法認同,就很難有合適的學習行為。其次,跨專業讀研的學生并沒有原專業四年本科的專業培養,僅有的是研究生備考時記憶性學習,而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對學生有更高的要求,跨專業的學生學習內容難度較大,初期很難適應,所以其倦怠水平要高于原專業的學生。因此,一方面跨專業的學生要主動閱讀專業書籍,努力夯實專業基礎。另一方面導師應對學生適時引導和鼓勵。
3.4 碩士研究生學習倦怠專業因素上的差異分析
專業因素上,學習倦怠總分存在顯著性差異。尤其是在行為不當的維度上,理工科碩士研究生顯著高于文科學生。
首先,理工科有較強的實踐性,研究生階段課題研究需要大量的反復實驗,可能會在一定程度對學習和科研產生厭倦。其次,高師院校氛圍中理工科學生較不活躍,紓解自己倦怠的方式較少且單一。這兩點都會導致一些不良行為,比如師范類研究生半數以上學生長期在外做家教或者代各種輔導班。三分之二的學生很少與導師聯系溝通學術問題,很少扎實做研究等等。因此,應加強導師和學生雙方的責任感,導師有針對性給學生真正的學術指導。另一方面,學生應該嚴格要求自己,一心一意跟著導師做好科研助手工作,同時積極參加課外活動,緩解自己的學習壓力。
4 結論
被試高師院校碩士研究生存在較普遍的學習倦怠,且情況較嚴重。各個因素在倦怠總分和情緒低落、低成就感和行為不當三個維度上,男女、應往屆、婚姻狀況和是否有工作經歷在倦怠總分和各個維度上有差異但未達到顯著水平;生源在情緒低落維度上有顯著差異,農村大于城鎮;是否跨專業讀研和所學專業在總分上有顯著差異,兩者差異顯著主要集中在行為不當這一維度上。
參考文獻
[1] 程陶,李納娜,桑軻.碩士研究生學業倦怠、專業承諾的狀況及其關系[J].心理研究,2008.
[2] 趙蒙成,劉婷,母小勇.碩士研究生學習倦怠的調查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1.4.
[3] 李納娜.碩士研究生學業倦怠分析[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9.endprint
摘 要 學習倦怠嚴重制約著研究生教育的質量。為了了解碩士研究生學業倦怠的基本現狀,本文對350名碩士研究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碩士研究生存在普遍的學習倦怠現象,且在生源、是否跨專業和專業因素上存在著顯著差異。學校需根據實際情況加強對碩士研究生學習的輔導工作。
關鍵詞 碩士研究生 學習倦怠 調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3.2 文獻標識碼:A
碩士研究生是我國科研人員的主要后備力量,從某種意義上講,是我們實現“中國夢”的保障之一。1999年以來,我國研究生的教育規模急劇擴張,與此同時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給碩士研究生造成了許多心理壓力,其中學習倦怠是較為普遍的問題。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文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式,抽取一所高師院校的研一學生,共發放問卷350份,回收有效問卷263份,有效回收率為75.1%。由于被試高校是師范院校,女生和文科專業比例較高,故問卷中男生93名,女生170名;跨專業讀研105名,未跨專業158名。
1.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李納娜編制的《碩士研究生學業倦怠量表》,該量表分為情緒低落、低成就感和行為不當三個維度。該量表以連榕編制的《大學生學習倦怠量表》為基礎,針對研究生進行修訂,采用5級評分制。其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37,半分系數0.771,信度良好,測試的可靠性比價高。
2 碩士研究生學習倦怠總體狀況
調查結果表明,學習倦怠總分高于60分者有113名,即42.97%的碩士研究生存在學業倦怠;總分介于40分與60分者有150名,即57.03%處于中間不確定狀態。數據表明碩士研究生普遍存在學習倦怠,超過半數的學生處于中間不確定狀態,如果這種狀況繼續惡化,顯然會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帶來很大負面影響。
在學業倦怠三個維度中,情緒低落和行為不當的項目均分為2.905和2.812,均低于3分,只有成就感低項目均分3.05接近中值,說明碩士研究生的學業倦怠主要集中于成就感低維度。其原因可能是碩士研究生是從接受性學習向純粹性學術研究的過渡階段,所要求的專業積累和學術研究是一個復雜并且持續的過程,不免經歷挫折,同時也無法短時期內滿足學習的成就感。因此,學校、導師應對其采取一定的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增加階段性成果的肯定,將導師負責制與自主學習有效結合,增加其成就感,就可以在改善學業倦怠現象的同時,預防學業倦怠現象的出現。
3 碩士研究生學習倦怠差異性分析
本文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及單因素方差分析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結果顯示碩士研究生的學習倦怠在生源、是否跨專業考研和所屬專業上存在顯著差異,但在性別、生源地、應往屆、婚戀狀況、年齡等方面都不存在顯著性差異(見表1)。
3.1 碩士研究生學習倦怠性別因素的差異分析
性別因素上,在學習倦怠總體水平及三個維度上男女都不存在顯著差異, 這與國內許有云等人的研究結果略有出入,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被試是一所高師院校,在男女生人數比和專業上具有特殊性。因此雖然男生學習的心態較女生更放松,能更好地調節自己情緒,但高師院校會針對女生開設特色課程、課外活動及其心理輔導。其次,不論男女碩士研究生面臨同樣的學習和就業壓力,尤其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傾向于更好地完成學業,以期將來有更好的工作選擇。因此,雖然男生在學習倦怠總體水平及各個維度上得平均分和標準差都高于女生,但并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3.2 碩士研究生學習倦怠生源因素的差異分析
生源因素上,學習倦怠總體水平沒有顯著差異。首先,不同生源的學生均有學習壓力,本科四年通過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兼職和網絡等途徑積累了知識,開闊了視野。其次,不同生源的學生經過本科階段的磨合,生活方式已經十分接近了。
但是不同生源的碩士研究生在情緒低落這一維度上有顯著性差異,來自城市的情緒低落水平高于城鎮。原因在于對于來自農村的學生來說,攻讀到碩士,父輩寄托了更大的期望,但是研究生學習與本科有很大區別,大部分不再是接受性學習,不全以課堂和成績來評價學習。那么學生在學習上的適應期更長,收到成效的時間更長,這些使得他們面對巨大的期望,內心急切,久而久之心情沮喪,內心感到失望和挫折。因此,一方面學校要做好心理輔導和就業輔導工作,主動疏導學生心理壓力。另一方面,學生不僅要加強與老師的交流,更要積極參加一些健康向上的課外活動,以轉變低落的心情。
3.3 碩士研究生學習倦怠是否跨專業因素的差異分析
是否跨專業因素上,學習倦怠總分存在顯著性差異。尤其是在行為不當的維度上,跨專業碩士研究生顯著高于原專業學生。
首先,跨專業學生是否認同所跨專業,他們大多未深入了解和思考所跨專業是否合適自己,更換專業更多的是基于對考試難度和就業前景的考慮。學科之間雖然并無絕對的界限,但每一門學科都有自身明確的思維特征以及研究方法,倘若跨專業學習無法認同,就很難有合適的學習行為。其次,跨專業讀研的學生并沒有原專業四年本科的專業培養,僅有的是研究生備考時記憶性學習,而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對學生有更高的要求,跨專業的學生學習內容難度較大,初期很難適應,所以其倦怠水平要高于原專業的學生。因此,一方面跨專業的學生要主動閱讀專業書籍,努力夯實專業基礎。另一方面導師應對學生適時引導和鼓勵。
3.4 碩士研究生學習倦怠專業因素上的差異分析
專業因素上,學習倦怠總分存在顯著性差異。尤其是在行為不當的維度上,理工科碩士研究生顯著高于文科學生。
首先,理工科有較強的實踐性,研究生階段課題研究需要大量的反復實驗,可能會在一定程度對學習和科研產生厭倦。其次,高師院校氛圍中理工科學生較不活躍,紓解自己倦怠的方式較少且單一。這兩點都會導致一些不良行為,比如師范類研究生半數以上學生長期在外做家教或者代各種輔導班。三分之二的學生很少與導師聯系溝通學術問題,很少扎實做研究等等。因此,應加強導師和學生雙方的責任感,導師有針對性給學生真正的學術指導。另一方面,學生應該嚴格要求自己,一心一意跟著導師做好科研助手工作,同時積極參加課外活動,緩解自己的學習壓力。
4 結論
被試高師院校碩士研究生存在較普遍的學習倦怠,且情況較嚴重。各個因素在倦怠總分和情緒低落、低成就感和行為不當三個維度上,男女、應往屆、婚姻狀況和是否有工作經歷在倦怠總分和各個維度上有差異但未達到顯著水平;生源在情緒低落維度上有顯著差異,農村大于城鎮;是否跨專業讀研和所學專業在總分上有顯著差異,兩者差異顯著主要集中在行為不當這一維度上。
參考文獻
[1] 程陶,李納娜,桑軻.碩士研究生學業倦怠、專業承諾的狀況及其關系[J].心理研究,2008.
[2] 趙蒙成,劉婷,母小勇.碩士研究生學習倦怠的調查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1.4.
[3] 李納娜.碩士研究生學業倦怠分析[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