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麗娜
摘 要: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多媒體已成為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手段。小學語文教學中,多媒體的恰當運用,使枯燥的教學內(nèi)容變得有聲有色,感知過程活靈活現(xiàn),從而調(diào)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產(chǎn)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多媒體;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提高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多媒體已成為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手段。小學語文教學中,多媒體的恰當運用,使枯燥的教學內(nèi)容變得有聲有色,感知過程活靈活現(xiàn),從而調(diào)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產(chǎn)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就任何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談幾點感受。
1. 運用多媒體,化難為易
小學語文教材的內(nèi)容可謂是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無所不有。課文中有許多事物對小學生來說都是陌生的,難以理解的。教師可以運用現(xiàn)代化手段使教學內(nèi)容不收時空限制,形象地傳輸、保存和再現(xiàn)知識原型,把間接的知識轉(zhuǎn)化為直接的知識,從而加快理解和記憶的速度。還可以憑借現(xiàn)代技術向?qū)W生提供了動畫、圖像、解說、文字、音樂等多種信息,充分地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能使他們更好更快更準確地把握教學中的重點、難點。這就大大縮短了教學進程,提高了教學效率。小學低年級學生年齡小,以形象思維為主,對詞句的理解有限,對理解也有一定的難度。如果運用多媒體,就能克服時空限制,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轉(zhuǎn)化為直觀、形象、具體的視聽信息,使靜態(tài)的知識動態(tài)化,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從而幫助學生理解詞句、課文。《圓明園的毀滅》是四年級的講讀課文,這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可圓明園中的宏偉建筑、價值連城的奇珍異寶、古玩字畫,對小學生來說是十分陌生的,學生很難體會到圓明園昔日的輝煌與龐大。故此我利用多媒體出示了圓明園的圖片以及許多被英法掠走的珍寶,還讓學生觀看了電影《火燒圓明園》片段。這樣學生在贊嘆圓明園美的同時,既欽佩古代勞動人民高超的建筑才能,萌生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又體會到強盜們的貪婪、瘋狂,激發(fā)學生對英法聯(lián)軍的憤怒之情,把學生帶入當年的特定時代,突破了時空,化遠為近,使學生情、文本情、作者情產(chǎn)生共鳴,為學習課文作好了情感鋪墊。
2. 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景 ,激發(fā)學生興趣
2.1 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生動的童話情境,把新授生字變成一個個生動的生字娃娃,告訴學生,這些生字娃娃找不到家了,如果你能根據(jù)房間的門牌號碼(即生字的讀音)幫他找到家,你就能與這個生字娃娃成為好朋友,生字娃娃就會對你笑一笑。生動的情景,優(yōu)美的音樂,激發(fā)學生主動識字的欲望,為快樂識字打下良好的基礎。
2.2 突破重點、難點
在拼音教學中,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的動畫效果,突出教學的重點。例如,在比較韻母an和ang的發(fā)音時,我們設計了讓“ang”的g閃動或者變色,并提醒學生拼讀時注意舌頭的變化,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如j q x和ü相拼的規(guī)則,除了借助兒歌幫助記憶外,還設計成功畫ü戴了一頂帽子,帽子有兩點,看到j q x 走過來,他就脫帽敬禮,學生看了覺得十分有趣,在笑聲中,他們就牢牢地記住了這一規(guī)則。免費論文參考網(wǎng)。
2.3 加強讀寫訓練
在課文教學時,可以讓學生模仿錄音朗讀,強化朗讀能力;在指導背誦時,第一遍,可播放課文錄像,配以輕聲的錄音;第二遍,錄音沒有了,在畫面旁有重點詞的提示,學生隨著畫面的變換輕聲復核課文;第三遍,學生依據(jù)畫面展示的內(nèi)容輕聲背誦。采用這樣的方法,學生記得牢,背得快又準。在寫字訓練時,由演示多媒體課件代替老師的講寫,學生的學習效果要好得多。在藍天白云的底幕上,田字格顯得格外顯眼,一支漂亮的筆為同學們范寫著生字,甜美的解說伴著輕柔的音樂,讓學生一下子就愛上了寫字,寫出來的作業(yè)比平時漂亮了許多。
2.4 培養(yǎng)語言能力
作文無話可說,無從說起,是學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如以“我們身邊的垃圾”為題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時,可以通過課件將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垃圾及其來源,去向等展現(xiàn)出來,讓學生交流各自的發(fā)現(xiàn)、想法。還可將各自的想法進行設計,在電腦里畫出來,或制成模型,有價值的設想甚至向有關部門建議,使學生真正體會到自己成功的快樂。
3.運用多媒體加以引導,突破重點
多媒體教學以圖形和動畫為主要手段,同時可將圖形由靜變動,由小變大或由大變小,由慢變快或由快變慢。學生通過觀察,使學生如同身臨其境,不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學信息,而且能獲得清晰明快的感受。畫面生動,圖、聲、文配合,能大大提高學生的興趣,使注意力更集中,因而提高課堂效率。如在教《稱象》這篇課文時,其教學重難點是讓學生懂得曹沖稱象的辦法以及他和官員稱貸象的辦法之間的聯(lián)系。在教學時,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設置還原了曹沖稱象的動畫效果,讓學生反復觀察。由于觀察了直觀、動畫的圖片,學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用船代替秤,解決了提不動的難題,用石頭代替大象,化整為零,找到了稱大象的巧辦法這一道理,教學的重難點頓時迎刃而解,真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學效率。
4.巧妙利用網(wǎng)絡,培養(yǎng)學生能力
4.1 查閱信息收集資料的能力
我經(jīng)常設計一些開放的,需要學生主動去探究、收集、整理、獲取信息,并綜合運用這些信息進行創(chuàng)新的“研究性學習”的課余作業(yè)。例如:要學生制作手抄小報,在出版的過程中,學生要尋找大量資料,要進行篩選、排版、打字等,整個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收集信息、選擇信息、審美、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等能力。
4.2 發(fā)散思維能力
在教學《黃山奇石》中,學生僅僅通過語言文字了解了黃山的奇美是不夠的。我們可以將黃山的視頻資料制作成課堂教學網(wǎng)頁。課上,學生通過視頻看到了黃山的怪石嶙峋、危峰突兀,形象地理解了文中的抽象詞句。
4.3 創(chuàng)新能力
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時,教師在屏幕上展示了幾個問題:地球遭到破壞的原因是什么?影響有哪些?我們該如何保護地球?顯然,這是知識與思維并行的拓展型的探究性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從校園網(wǎng)中下載查找到熟讀炙,然后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做一些修正或補充。免費論文參考網(wǎng)。教師做出適時點撥、評價,有效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總之,由于多媒體的靈活多樣性,用它作為教學手段有非常大的優(yōu)越性。它不僅能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更能提高教師的綜合教學水平。因此,我們要在語言教學的實踐中,恰當?shù)剡\用電教媒體,提高教學質(zhì)量,讓它在我們的語言教學中發(fā)揮更大更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馬秀瓊;;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構(gòu)建[J];課程教育研究;2013年16期
[2]李云亮;小學語文教師勝任力模型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王素霞;自主學習模式下教師的導學作用[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