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亞平
摘 要:傳統的英語教學主要是“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往往出現教師在上面講得激情四射,學生則在下面聽得昏昏入睡。這種被動的學習方式,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也阻礙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英語“六模塊”教學中要從自主參與、自主合作、自主探究三個方面挖掘在英語課堂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他們的終身可持續學習奠定基礎。
關鍵詞:初中英語;自主學習;英語課堂
課堂是教師傳授知識的主陣地,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主陣地,是教與學雙向活動的過程。按新課改要求,我們英語教師一直不斷探索有效的教學模式。以建構主義理論為依托的“六模塊”建構式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建構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實現對話交流、動態生成、合作共享,實現學生知識、能力與情感協同發展的課堂。教師若能優化課堂教學,將有助于有效地培養初中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1 創設情景,導入話題
一是還原生活,創設情景。生活是語言的唯一源泉,一切語言都是彼時彼地對生活反映的產物。情景教學中往往可以結合教材中有關日常生活內容創設教學情景,如教室、操場、郵局、商店、電影院等典型的生活場景,引導學生進行“現場實況轉播”、“模擬現場”、等形式的英語交際活動。如教《新目標》七年級下M8 Unit 1 I was born in a small village. 這一課時,模擬見面情景,用英語問答自己,家人,朋友等的出生日期,地點等進行情景會話練習。教《新目標》七年級下M 2 Unit 1 Were getting ready for Spring Festival .時,課前準備大量學生感興趣的這個話題的內容,在課上用英語向學生介紹,激發學生的興趣,隨后開展 “work in pair”的活動,引導學生把學到的英語知識運用到交際活動中去。二是利用圖畫,創設情景。如教《新目標》八年級下M2 Unit 2 No one knew who I was .時,掛上這一課的掛圖,指導學生對這一掛圖的人物進行描述,進而對自己好朋友的描述,怎樣認識,怎樣建立友誼,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形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三是發揮想象,創設情景。課堂貴在學生的參與,通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系統的、動態的、不斷建構生成完善的知識。無論“六模塊”建構式課堂還是建構式生態課堂,它們的目的都是打造高效課堂,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真正讓學生動起來,達到“樂于學,學著樂”的效果。
2 自主合作
合作交流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催化劑。英語課堂中,學生可以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進行有效學習,如work in pairs, work in groups and discuss 等。我們以小組討論為例進行分析。小組討論是指根據學生的能力、性格等各方面因素,把若干名學生組合在一起,為達到同一學習目標,通過相互合作,而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組織形式。我們班有42人,一共分成六個大組,每組學生學習基礎都有好、中、差,這樣可以相互幫助,共同提高。在每個組中,按照自愿的原則,學生又建立每兩個人的互學組。這種既合作有競爭的關系,可以增強他們學習的動機,增大自主學習的機會。例如,在學習9A Unit2 Main task時,教學目標就是要求學生寫一份關于情緒、顏色以及它們所代表的事物的報告,并展示此報告。當時,我主要采用小組討論法。學生先分組討論不同顏色與情緒的關系,例如Work in pairs: A: What does red represent? B: It represents power and strength.然后,讓學生仔細研究Millie從雜志上選得圖,提出一些相關問題并組內解決。學生在小組內輪流發言,其他組員做記錄,必要時加以補充。接著,各小組派代表陳述本組討論的內容要點,其他學生從內容的真實性、結構的邏輯性等方面對每位代表的發言做評述。最后,學生們很容易地完成Millie的報告外,還自主撰寫報告,并成功展現給全班同學。這次小組討論既創造學習自主學習的機會,又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學生受益匪淺,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3 自主探究
著名教育家贊克夫說:“我們要努力使學習充滿無拘無束的氣氛,使兒童和教師在課堂上能夠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良好的教學氣氛,那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可能發揮作用。” 這種“無拘無束”的教學氛圍能激發學生高昂的學習情緒,是挖掘學生創造潛能的直接因素。因此,在英語課堂上,教師應該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創造機會幫助學習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在平時教學過程中上,我經常有意設計一些教學環節,放手讓學生大膽地去想、去看、去說、去做、去懷疑。事實證明,這種課堂既教給學生所學知識,又教給他們獲取知識的方法,真正扎實有效地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識。
4 自主參與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加強學習策略指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課堂教學的具體內容,采用直接講解、間接滲透、學生相互交流等方式,以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逐步形成符合個人學習風格和需要并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的英語學習策略。所以,課堂教學應有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英語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師設計不同的教學任務,向45分鐘要質量。學生應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例如,9A Unit 2 第一課時學習,上課教師先呈現關于顏色的圖片,引出學生感興趣的顏色話題。學生主動歸納各種顏色,補充學習新單詞indigo、pink、violet等。根據所列顏色,學生積極表演對話: Whats your favourite colour?/What colour do you like best? Do you know how many colours there are in a rainbow? 由呈現——歸納——表演——創新這個自主參與過程,學生思維得到訓練,共享交流成果。在歡快愉悅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知不覺完成Welcome to the unit的學習,并且激發學生自主學習colour 的興趣,為Reading學習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1] 劉丹丹. 初中英語生態課堂研究[J].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0(06).
[2] 曾盡. 初中英語自主學習的培養[J]. 陜西教育(教學版), 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