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昌維
摘 要: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改革倡導的一種新型學習方式,是以“學生為主,主動學習”為理論依據,以“集思廣益,探究創新”為核心內容,以“互幫互勉,競爭激勵”為原則的一種讓學生“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在樂中學,在學中樂”的新型教學組織形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讓學生在寬松、和諧、合作、民主的課堂氛圍中主動學習,相互交流、想象創造,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又培養了主動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合作學習;小組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改革倡導的一種新型學習方式,是以“學生為主,主動學習”為理論依據,以“集思廣益,探究創新”為核心內容,以“互幫互勉,競爭激勵”為原則的一種讓學生“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在樂中學,在學中樂”的新型教學組織形式?!昂献鲗W習”已走進當今課堂。它是指在小組或團隊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經歷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有明確分工的相互性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能積極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的互動,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使所有學生能進行有效地溝通,建立并維護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決組內沖突。讓學生在寬松、和諧、合作、民主的課堂氛圍中主動學習,相互交流、合作競爭、想象創造,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又培養了主動學習的能力。然而,合作學習也是有利有弊的。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必須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身心特點,科學合理地組織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盡量克服合作學習的弊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實施合作學習的幾點思考:
1 學習小組的構建要科學合理、分工明確
學習小組的建立是進行合作學習的前提條件,是否科學、合理的構建學習小組將直接影響合作學習效率和質量的高低,因而小組內部成員的組成結構就顯得尤為重要。如果小組內成員結構配置不合理、不科學,就會影響教學計劃的順序完成。如:有的小組實力太強,綜合素質太高,而有的小組實力又太弱,比賽時由于強弱懸殊太大,學生就體會不到競爭帶來的樂趣,這樣分組不利于學生學習的發展,同時這種結構搭配會使弱組中沒有較優秀的參照榜樣,沒有龍頭,學習就會出現困難現象,以至于形成學業不良的惡性循環。因此,我們必須科學落實合作學習分組。選擇了合作學習的伙伴之后,還有一個合作學習者角色的分配問題。角色的確定與選擇實質是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分工問題,有了明確的分工,合作才能進行。教師要有意識地通過組內角色的分配,或偶爾將組間任務具體化,鼓勵學生承擔個人責任和完成各自任務。小組合作學習的伙伴角色分工對于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合作學習活動中來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將不斷地創造出更多更具體的小組角色來。
2 處理好獨立學習與合作交流學習的關系
學生的合作與成人的合作有所不同,成人已經完成了上學打基礎的任務,他們合作的最主要目的是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工作中的各種問題,而較少關心每個人發展得怎么樣;而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人類已有的知識經驗,學生合作交流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每個人的發展,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然后才能談到合作交流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學生只有具備這樣的個性,才能夠打下走向社會從事獨立工作或與別人合作的基礎。這些個性有很多獨立的成分,因此,要處理好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關系。在合作交流學習之前要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問題,每個學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進行探究、交流,共同解決問題;這樣做給不愛動腦思考或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提供了進步的機會,對提高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有幫助的。
3 進行合作學習的方法指導
教師建立并組織了合作學習,并不是說教師就無事可做了,而是要不斷地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進行必要的指導。這種指導是一種過程性指導,教師要注意及時發現合作中的問題,幫助合作小組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教師要善于觀察,掌握學習動態,特別要對合作不協調的小組或合作有困難的小組給予及時的幫助和引導,使每個小組都能在學習中有所收獲,按時完成合作學習任務。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適時給予指導,促進小組的成長。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僅僅安排或鼓勵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的活動并不能保證合作學習有效地進行,教師最需要教給學生的應該是合作學習的技能與方法。只有當學生具備一定的合作學習技能時,才能較順利地開展合作學習。教師在指導學生的合作學習技能時,不僅要正面傳授合作學習的知識與技能,提出一些明確的要求,而且還要創造條件或情境,讓學生通過體驗總結形成獨特的和富有個性的技能。
4 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
合作學習通過組內異質結構分組技術,把每個人的成功建立在小組集體的共同努力之上,從而是使同學間互相幫助順利實現;通過組間同質結構分組伎術,又保證了每個人都有公平爭贏的機會,都有潛在成功的希望。這種雙重制約的機制其實質在于建立起激勵學生自覺學習的動饑、樂于探索的意愿及對成功的不解追求。小組合作學習不排斥課堂內的競爭,而是使個人間的不平等競爭轉為小組間相對公平競爭,先合作后競爭,競爭又促進了合作。小組合作學習的成功基于小組合作成員的共同努力,必須發揮每個小組成員的最大潛力,它講求的是整體目標達成的同時實現個人目標。同時小組合作成員是一個學習的共同體,這個鏈條上任何一環出現問題都不能有效實現小組合作學習的目標。所以要確立一種促進學生在小組集體中不僅個人努力并且樂于與同學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約機制。評價機制應強調參與與互動,自評與他評相結合,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的主體可以是老師、學生,也可以是家長等校外人員。老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在課堂中進行評價可以促進小組合作有序,有效的完成。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自己和自己比”可以讓學生更全面的認識自我,使學生更明確更理性地學習;學生對他人的評價過程也是學習和交流的過程,能夠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是自我反饋、互相學習的過程,能夠促進學生能力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同時,對小組集體的評價與對小組成員個人的評價要相結合,并側重于集體評價。這樣就會使小組成員認識到小組成員是一個學習的共同體,個人目標的實現必須依托于集體目標的實現,而防止出現個人英雄主義,小組歧視現象,讓他們認識到小組成員的共同參與才是合作學習所要實現的目標。
合作學習作為一種課堂教學形式與策略,是教師在教學中為實現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與發展的一種選擇。和其他學習方式一樣,合作學習不能適應所有的數學問題情景,只有靈活選擇教學策略,才能有效達成合作學習目標,使合作學習從形式走向實質。
參考文獻
[1]劉吉林、王坦 .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北京:人民教育,2004(2)
[2]《新課程與學習方式的變革》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王坦.
[3]《如何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小學數學教育》2002.12
[4]《論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 《教育研究》2002.2李淑媛.
[5]曾琦《合作學習研究的反思與展望》 《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