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 李佳
摘 要:如何確定“人的本質”的前提,是任何唯物史觀必須首先回答的問題。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馬克思從人的實踐活動所形成的社會關系視域看人,指出“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這為我們科學地認識人、理解人、引導人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也為我們做好新時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益啟示。
關鍵詞: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人的本質;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俄歲斯新馬克思主義流派復興社會主義思想研究”14BK5072);黑龍江省高校社科學術創新團隊“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當代價值研究”;黑龍江省社科研究規劃項目“俄歲斯當代馬克思主義流派研究”(12D0103)
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創新提出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并以此作為統籌、指導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的最根本原則。人民主體地位的核心是以人民為本,“以人民為本”是馬克思關于“人的本質”理論在新時期的最新詮釋和發展,從根本上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也為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鑒。
1 《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人的本質”理論的文化詮釋
1.1 “人的本質”的現實維度
馬克思從唯物史觀視域出發,認為人類歷史前提是現實的“有生命的個人”,這些有生命的現實的人通過實踐活動從自然界攝取精神食糧和物質生活資料,“這是他們的活動和他們所需要的物質生活條件,包括他們已有的和由他們自己的活動創造出來的物質生活條件。”這就使馬克思批判地繼承費爾巴哈“人是人的本質”這一思想“積極內核”基礎上,又超越了費爾巴哈的唯心主義,科學地闡明了人的本質是“人是人的最高本質”這一新的科學論斷。
1.2 “人的本質”的實踐維度
馬克思認為,人作為一種“類”的存在物的全部特性就在于“類”的生命活動性質,人的類的特色就是人類自覺的活動,而這種活動本身就是實踐的。他進一步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指出:“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人的這種有意識的實踐活動改造客觀世界,同時也改造人自身,使自己得到發展。正是在實踐中人才實現了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人本身也才具有了作為人的根本意義和最高本質。
1.3 “人的本質”的社會維度
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指出:“人的本質并不是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系的總和。”社會關系是由所有的個人所具有的各種綜合因素及其各種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所構成,而所有的個人的這種綜合關系又是在社會中逐漸形成與累積似發展的,所以從社會維度來講,社會性是“人的本質”理論的基本屬性。
2 “人的本質”理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關聯
2.1 “人的本質”理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學理論依據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關于大學生——“人”的思想轉化工作,而這一根本問題離不開對“人的本質”的探討,準確理解、深刻把握有關“人的本質”核心內容,對于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依托學科之一,馬克思關于“人的本質”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新時期關于“人”的學說的時代表征和展現,掌握了“人的本質”理論,就為我們“育人為本”,不斷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供了理論武器。
2.2 “人的本質”理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途徑
“科學的理論可以武裝人、可以引導人、可以塑造人”,從這點來講,馬克思關于“人的本質”理論是進行高校思想“理論”教育的根本途徑。通過這一“理論”教育,可以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論素材,為了解大學生思想和影響大學生行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預見性和科學性,開辟了一個新途徑。
2.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的在于大學生“本質形成”
大學生“人的本質”的形成是在大學生社會化進程中實現的,是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形成的各種社會關系的總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基于對大學生社會化漸進程度的細致思考,通過對大學生精神境界的塑造與提升,豐富他們的文化學識和情感世界,最終促進大學生個體本質的形成和人的全面發展。
3 “人的本質”理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啟示
3.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以“育人為本”為原則
人作為一種類本質存在,需要從自己的內在需要的“內在尺度”出發把握和占有物的尺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要以尊重和滿足大學生這一主體性需要作為出發點,克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人過度的外在制約而忽視良好道德修養是大學生個體內在需求的傾向,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3.2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應體現“情感性”特點
“人的本質”是具體的、現實的,有血有肉,充滿情感的,我們“不能強制人們放棄唯心主義,也不能強制人們相信馬克思主義。”更“不能用大棒把人們趕進天堂”。“要使理論掌握群眾,就要讓理論親近群眾”,只有從反映受教育者的情緒情感的內心世界為切入口,充滿耐心地反復地把自己的理想、信念澆注到大學生的心靈里,才能使理論符合他們的需要,才能增強理論的親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3.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以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為最終指向
“人的本質”理論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教育活動與大學生的社會實踐、創業教育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大學生的實踐越豐富,其活動范圍和接觸事物的深度、廣度就必然增加,社會化程度也必然會提高,最終促進其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巖:馬克思人的本質理論及其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載于《南昌師范學院學報》,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