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錦福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新課程改革強調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探索、思考的過程理解和接受知識,達到教育目的。通過營造有效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生動的教學情境中身臨其境的體驗和思考,通過體驗和思考的方式對事物形成主觀認識,使學習過程動態化,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方式,我們稱之為體驗式教學。后天生活中的學習和內化是一個人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的主要因素,所以,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體驗和感悟是思想品德教學中需要重視的環節,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在體驗中反思,在體驗和反思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在思想品德課中運用體驗式教學法是學科性質及其形成和發展特點的需要,也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關鍵詞:初中教學;思想品德;體驗式教學
體驗式教學就是通過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通過創造實際的或重復經歷的情境和機會,呈現或再現、還原教學內容, 使學生在親歷的過程中理解并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產生情感、生成意義的教學觀和教學形式。體驗式教學是一種注重互動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強調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和能力,讓學生在學習時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去感知,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去自感悟,從而達到對新事物進行認知。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運用體驗式教學法的目的,是讓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的同時,注重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以及學生能力的培養。可以說體驗式教學的運用是激發學生生命活力,更是促進學生成長的需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實施體驗式教學是值得研究的課題,本文就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運用體驗式教學方法進行探討。
1 精心創設情境
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是體驗式教學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應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通過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實現教學目標打下基礎。如何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去體驗和感知,是教師在運用思想品德體驗式教法備課的一項重要內容。創設一個好的情境,對體驗式教學的實施和提高教學效果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通過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現代化教學技術以及現場演示等方法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比如通過講故事的方法,將課本內容融入到故事之中,通過讓學生理解故事中蘊含的深意,了解所要學習的知識。運用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呈現或還原教學內容,將學生帶入特定的情境之中,讓他們親身體驗和感觸,從而引發思考和感悟,達到主動學習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情境的選用和創設必須要以教學內容為中心,切勿付諸于形式,偏離主題。
2 運用角色扮演
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讓讓學生結合生活體會和觀察,扮演劇情角色,能讓學生表演之后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在劇情中培養道德情感,形成道德信念,從而讓他們學會如何正確處理實際生活中遇到的生理、心理以及道德情操等方面的問題。教師要有針對性的選取學生關注的問題,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盡可能讓每一個學生得到體驗學習的機會。如:在講授《走進青春》這課時,針對初中生青春發育期之后生理發育和心理發展處于一種不平衡的狀態,導致初中生出現心理的矛盾,產生叛逆和抵觸的情緒,時常與父母發生沖突。可以針對這種現象設計劇情,由學生自導自演,展示生活中與父母發生矛盾的過程,讓同學們感同身受,再進行引導分析。最終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理解父母對自己愛只是表達的方式存在問題,但確實最真摯和無私的,從而引導學生去理解。
3 組織思辨活動
初中階段的學生對事物的看法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認知,雖然他們的學習的知識還不夠豐富,但已經基本具備了有效組織和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通過組織學生進行思辨類活動能有效培養學生求真務實、嚴謹縝密的學風,還能讓學生之間互相交流思想,分享經驗。思辨活動主要是針對某一問題或觀點組織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或辯論,從而澄清錯誤認識,增強是非善惡觀念。但要注意組織活動一定要保證行之有效,不能只注重形式,切忌走過場,偏離了教學目標。因此,教師課前一定要做好準備工作,首先確立辯論的主題。比如,現代社會網絡的應用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于中學生也不例外,面對網絡學生自有自己的體會,因此提出關于網絡對中學生而言是有利的還是有害的問題辯論,讓持不同觀點的同學為正反方,派代表闡述己方觀點,讓他們用事例、理論支持己方觀點,對彼方觀點進行反駁,老師可充當主持人,也可以請課代表做主持人。通過辯論課既提高了學生的理論,又完成了政治理論的傳授,學生不僅掌握知識,拓寬了知識面,增長了見識,還鍛煉了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通過課堂授課方式的調整,使課堂生活化,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4 開展社會調查
思想品德課是生活實踐性很強的一門課程,要引導學生參與多種形式的課外實踐活動。結合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實地調查、收集資料、問卷調查等。活動前先擬好調查提綱或調查表,讓學生利用節假日或課余時間,到社會上去實地調查、親身感受,用實踐中的鮮活事例來增加學生認知以及培養學生用課本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組織開展社會調查活動,使學生體驗社會,體驗生活的同時,引導學生在正確認識社會、學會生活,有助于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還能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社會調查活動既體現了思想品德課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的教學原則,又吸引并鎖定了學生的注意力,有效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5 結語
教學實踐證明,體驗式教學是一種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能有效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水平的教學方法。體驗式教學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它不僅讓學生學到了知識,還對學生的道德、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作為教師不斷學習和實踐,加強體驗式教學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應用,實現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張瑛. 初中思想品德課體驗式教學研究[D]. 上海師范大學 2007
[2] 張青云,方相林. 論體驗教學的認識及其實踐[J].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07(20)
[3] 徐柏春. 初中思想品德課開展體驗式教學探析[J]. 吉林教育. 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