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毅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國際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社會對專業技能和外語知識兼備的行業翻譯復合型人才需求劇增。為切實提高高職英語專業學生英語語言綜合應用能力,達到語言技能和交際能力并重的培養目標,本文旨在探索高職院校翻譯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方式,以適應日益發展的行業需求。
關鍵詞:高職院校;翻譯教學;模式探索
隨著世界各國經濟技術的飛速發展,國際合作日益加強,英語作為一種國際化語言,作為各國交流的橋梁,無疑在我國行業發展和與國際接軌的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翻譯教學是英語專業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是幫助學生完成從語言表層的學習到語言實踐的必要途徑。在許多高等院校里,英語翻譯課雖被列為英語專業必修課,但翻譯教學,尤其是翻譯實踐教學長期以來沒有受到重視,目前的翻譯教學普遍偏重于翻譯理論及文本材料的翻譯譯,這使得許多高職學生難以適應特殊行業中對外交流的需要,所以構建新的適合高職院校學生的翻譯模式模式勢在必行。
筆者以高職英語專業翻譯教學為背景,結合高職高專學生英語學習現狀,探索適合高職院校學生的翻譯教學模式。
1 高職學生基本情況
與一般本科院校學生相比,高職高專學生的基礎條件、學習成績相對較弱,英語水平則更加薄弱,除此之外,高職高專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普遍存在缺乏學習興趣、學習方法低效率、學習被動等特點。筆者對該校英語專業的學生圍繞英語學習方法、興趣和學習困難展開了一系列問卷調查,調查顯示,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學生對英語學習感到茫然,缺乏學習興趣,學習動力不足,只是被動的接受老師的灌輸。而還有相當一部分同學雖對英語學習充滿熱情,也非常努力,但效果卻不理想。因此,高職高專學生英語水平的限制以及學生學習中的一系列問題都對翻譯教學提出了挑戰。
2 高職英語專業翻譯教學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一路高漲,英語專業更是遍地開花,幾乎所有高等院校都開設有英語專業,但數量擴充的背后卻沒有伴隨質量的提升。英語教學方式十分傳統落后。而翻譯教學,長期處于英語教學的邊緣地帶,翻譯教學理論、教學方法研究缺乏科學性、系統性,很多人對于翻譯教學存在模糊的認識,常常把翻譯教學等同于外語教學。因此,目前大多高職院校在英語翻譯教學中,仍然以語言教學的模式來講授,注重技法講解,注重書本上的理論學習,而沒有充分考慮高職學生以就業為導向的培養目標以及他們英語水平較差、學習興趣較弱等情況,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另一方面,許多教授翻譯的老師并不是科班出身,不是翻譯專業畢業,幾乎沒有什么翻譯實踐經驗,導致他們對翻譯的理解和實踐都十分有限,很多只是紙上談兵、照本宣科,教學普遍偏重于翻譯理論的灌輸,在教學過程中,過分側重語法、詞匯的講解,這使得許多高職學生學習起來什么困難,翻譯實踐能力嚴重缺乏,這種模式嚴重偏離了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高職教育觀,不能滿足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如何改變這種普遍存在“費時多、收效低,重理論、輕實踐”的局面? 如何幫助學生突破翻譯學習瓶頸,提高翻譯實踐能力? 諸多問題與不足揭示:高職高專翻譯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3 建立翻譯教學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模式
3.1 調整課程設置
目前,許多職業院校的課程設置不合理,不成體系,并沒有明確的培養目的,許多課程沒有與行業結合,跟不上社會的發展需求。針對高職高專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學習現狀,建議將翻譯課程體系進行合理設置,制定第一學年翻譯基礎知識(含詞匯、語法教學)、翻譯基礎理論、翻譯技巧講解及練習必修課程,第二學年英美文化背景、區域行業和地方支撐產業背景講解及普通文本翻譯實訓必修課程,第三學年行業講座及實習式服務地方經濟翻譯實踐
通過每一階段的分級教學,循序漸進提高不同英語層次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
3.2 明確課程目標
翻譯本身就是一種社會性的實踐活動,有很強的市場導向性,正如費米爾的翻譯“目的論”所指出的一樣,翻譯必須以目的為導向。因此,考慮到高職高專英語教育的基本要求,翻譯教學必須瞄準人才市場需要和高職高專學生的生存需要,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在目前的高職院校翻譯教學過程中,許多學校仍然沿用老師主講,學生主聽,以老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花大量的時間去講解、灌輸理論知識,而完全忽略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只會紙上談兵,實踐能力差。因此,翻譯教學必須打破這種模式,要以學生為中心,少講多練,將時間還給學生,將課堂作為學生展示的舞臺,多為學生創造實踐的機會。還應開辟第二課堂,將工廠、企業、組織機構作為實踐教學的第二課堂,努力讓學生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翻譯能力。
3.3 豐富課程教學內容
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建構主義教學模式,強化課堂實踐教學,增加課堂實踐教學學時,通過提問、啟發、討論等方式,積極引導學生參與翻譯實踐,促進師生有效互動,克服傳統“滿堂灌”教學方法的局限性,提高學生自主翻譯能力。具體教學形式:
課堂要點操練(要求學生就學過的重點和難點分組討論,互動一番,或要求他們就重要的英漢句型和范文進行操練、背誦,并靈活運用,創造生動逼真的對話交際情景);
選擇現實生活中常用的文本材料翻譯;筆者所在的學校今年與一家專門的外貿公司合作,邀請該公司在學校建立外貿實訓基地,請正真有經驗的外貿翻譯人員為學生授課。上課所講內容、所選材料都是該外貿公司中所實實在在涉及到的,如與其他國家的電子郵件來往、外國公司的簡介、報關等材料。同時,采用實戰的授課方式,讓學生利用互聯網正真與外國客戶溝通,翻譯相關文件材料。遇外貿談判翻譯,便將學生分組,讓其各自扮演談判雙方和翻譯人員,真實模擬外貿談判的場景,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真實體驗外貿談判的流程,感受翻譯的過程。這種與企業零距離接觸教學方式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深受學生的喜愛,不少同學表示,這種實踐性的教學方式,讓所有學生都能夠參與進來,在緊張興奮的氣氛中更加直觀的去體會、學習和反思翻譯過程。通過這種方式獲得的翻譯體會、知識技巧能夠在學生的記憶中保留很長的時間。
課堂即興翻譯比賽(由老師從外貿企業中選出翻譯材料,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進行翻譯實踐,結合教師和客戶的反饋評選出最佳譯作);采用比賽的方式,將學生分組對抗,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翻譯熱情。筆者曾運用此種方法在該校應用英語專業的學生中做過教學示范,教學效果非常好。具體操作如下:筆者在上該校大二英語專業學生的商務廣告翻譯課時,先介紹講解廣告翻譯相關技巧,然后將班上學生分成若干組,為每一組學生分配相關廣告,讓學生討論翻譯,評出最好譯本。最后,在實踐強化練習中,筆者主動聯系相關外貿公司,請他們拿出一個特定的產品,讓學生以組為單位,為其設計一句中文廣告詞,并通過小組討論配上英文翻譯,并拿出一定的資金作為獎勵。這種激勵性的比賽方式激發了學生的熱情,他們的參與度非常高,每位同學都積極獻策,想出了許多很好的廣告語,并且運用相關技巧,進行了翻譯。最后,經過老師點評、公示評選以及結合同學投票的方式評選出了最佳廣告語和最佳譯文,并為獲勝的同學支付相關報酬。這種方式讓學生真實的體會到了翻譯的價值,能夠創造財富,大大的促進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少同學表示從此次翻譯實踐中獲得了一定的成就感,對翻譯學習更加充滿信心。
4. 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英語翻譯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就業導向,重點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突破課堂教學局限,課內與課外有機結合,全力為學生創造豐富多彩的課外翻譯機會。鑒于翻譯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本課程應重視課外翻譯實踐活動的開展,使其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拓展和延伸,由側重語言教育向應用能力培養轉變,真正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復合型翻譯人才。。
參考文獻
[1]文軍.論以發展翻譯能力為中心的課程模式.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
[2]朱小雪.翻譯理論與實踐-功能翻譯學的口筆譯教學論,2010
[3]黃友義.社會需要更多的實用翻譯人才[J].中國翻譯,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