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鋒
摘 要: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不斷深入,各類舞弊案案件層出不窮,財務欺詐甚至貪污挪用案件也頻頻出現,光靠資深注冊會計師審計已經遠遠不夠,這就需要精通會計、審計、法律等知識的司法會計人員來完成。然而,很多會計司法鑒定人的會計審計上經驗豐富,但在法律知識及證據意識較為薄弱,而在法庭之上,司法會計工作者的角色和功能也常常被混淆,導致法庭無法準確有效認定相關結論和意見。為此,結合我國實際國情,從司法會計管理制度上提出適合我國的可行的改善對策就顯得尤為迫切。
關鍵詞:司法會計;制度建設;問題;對策研究
我國雖然有司法鑒定法規、也有《刑事訴訟法》對司法會計及“有專門知識的人”的規定,但這與司法會計專門法或者司法會計執業準則相去甚遠。司法會計在我國司法界屬于新興學科領域,至今還沒有完整的理論體系加以支持,故司法會計訴訟支持及鑒證業務的工作程序和方法也得不到有效的理論指導。與此同時,我國還沒有專門的司法會計行業協會來制定相應的執業準則來對行業進行規范化管理。因此,在遇到相關難題時,也只能依據《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中對司法鑒定方面的一般性規定進行定奪。由于缺乏統一的執業準則,無論是會計司法檢查還是會計司法鑒定亦或是專家輔助工作,都缺乏操作性和規范性,從而導致司法會計結論的評斷和運用的不規范、不科學。
1 建立會計司法鑒定制度與專家輔助人制度并用的體系
在我國司法會計理論界,目前最主流的觀點是“二元論”即認為司法會計包括會計司法鑒定和會計司法檢查,但訴訟支持的范圍不只是會計司法鑒定,還包括專家證人、專家輔助人及專業咨詢人等。可見,我國司法會計的定位還不明確。
(1)完善會計司法鑒定制度
司法會計從業人員作為會計司法鑒定人參與到訴訟中時,幫助法官對案件中所涉及的專門性問題進行理解。在我國司法實踐中,會計司法鑒定人是由法官依職權或經當事人申請而指派或聘請,且必須處于中立地位,也即獨立于雙方當事人,其提供的鑒定意見理所當然的成為一種獨立的訴訟證據。但法官并不比當事人具有判斷鑒定人優劣的能力,且法官的指定容易導致其更傾向于自己所選擇的鑒定人的意見。因此,我國的司法鑒定的啟動權應學習英美法系國家的專家證人制度,將該權利下放部分到當事人手里,只有雙方對鑒定人的選擇有爭議時,方能由法院從鑒定人名冊中選擇。《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四十七條規定:“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由當事人質證。未經質證的證據,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因此,會計司法鑒定人也必須出庭接受質證,否則其鑒定意見將無法被采信作為定案依據。
(2)建立司法會計專家輔助人制度
在會計司法鑒定制度的基礎上,借鑒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專家證人制度,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有選擇的引入司法會計專家輔助人制度,并參考專家證人制度,允許當事人自主選聘司法會計鑒定人和專家輔助人以實現訴訟的公平和效率,使我國司法會計能更好的適應市場經濟環境下所出現的各種新情況。
(3)完善會計司法檢查制度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六條規定:“偵查人員對于與犯罪有關的場所、物品、人身、尸體應當進行勘驗或者檢查。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指派或者聘請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在偵查人員的主持下進行勘驗、檢查。”在司法實踐中,對于司法會計人員參與會計司法檢查,也應當出臺相關規定加以約束和完善。在會計司法檢查中,偵查人員仍然是主體,而司法會計人員只是作為技術人員提供技術支持作用。偵查人員雖然無法對司法會計人員的專業意見進行辨別,但進入司法程序之后,若要使得偵查過程中的檢查報告成為證據,還需要法庭的質證,此時,對方當事人則有權聘請專家證人或專家輔助人對該證據進行質證,若是虛假或錯
誤的檢查意見,則仍會被排除。只有規范會計司法檢查業務,才能更有效的為司法機關發現犯罪和指示偵查方向提供最有利的證據和線索。
2 拓展我國司法會計業務范圍
一是發展司法會計訴訟支持業務。司法會計訴訟支持業務指的是司法會計從業人員受法院或當事人的聘請和任命,為解決案件中涉及財務會計的專業問題。會計司法鑒定業務是我國司法會計人員的傳統業務,往往只就專門的某一問題進行鑒別和分析,其涉及的范圍較小。而對于司法會計專家輔助人業務,可借鑒美國法務會計的做法,不能將業務范圍局限在法庭之上,而應當拓展到訴前的風險分析與策略制定;訴中的證據審查、收集工作;和解中的協商談判,以及損失計量等方面。二是完善司法會計調查服務。司法會計業務多數集中在偵查經濟犯罪案件方面,受偵查機關的委托進行協助調查,為案件偵破提供線索和方向。可以借鑒美國的做法,將業務范圍擴展到私人業務財產規劃與糾紛處理及企業破產清算業務等方面。
3 合理設置我國司法會計準入資格
目前,司法會計行業存在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有的專業知識扎實但缺乏法律知識等情況。有必要建立完善的司法會計準入機制,從源頭上保證司法會計從業人員的高素質。在知識和技術要求上,熟知會計和審計知識,具備一定的法律意識及證據規則知識,掌握較高水平的計算機處理方法,才能從海量的數據中發現可疑的蛛絲馬跡。在職業道德品質上,從業人員應當時刻秉持公正的態度,用專業的精神對相關問題作出客觀的評價;應當保持應有的獨立性才能保持客觀和專業懷疑,才能得到法庭和當事人的信任。
4 完善司法會計監督與問責機制
借鑒美國法務會計師理事會的做法,在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下設立注冊司法會計師專業委員會,管理并幫助會計師事務所及律師事務所拓展司法會計服務領域。如建立司法會計理論研究支持體系,與知名院校和科研機構組建研究中心;建立與司法會計業務相關的職業準則和道德規范,促進司法會計業務的規范化和標準化;對事務所的資質進行綜合評估、評定等級進行備案;創建司法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機制,為學術交流和研討會提供平臺等。建立司法會計職業準則。司法會計人員專業勝任能力是最基本的素質,即司法會計人員應有的專業知識、技能和經驗,能夠勝任、承接司法會計工作;建立司法會計執業準則,包括司法鑒定準則、司法會計調查取證準則、專家輔助人業務準則、司法會計其他業務準則;完善司法會計報告準則;構建司法會計道德規范,包括客觀性和公正性。建立司法會計從業人員問責機制,最大限度的體現司法會計在經濟和法制建設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陳帥,趙如蘭.中國司法會計鑒定人資格制度探究[J]. 經濟研究導刊. 2013(30).
[2] 董仁周.法務會計職業機制建構研究[J]. 審計與經濟研究. 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