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健
摘要:實訓基地作為高等職業教育全面開展有效教學活動的一個最基本的條件,對從整體上提高高職院校的教學水平與質量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高職院校的實訓基地也是廣大高職院校積極展開“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一個重要載體,故在經濟轉型升級時期,高職院校必須加強其實訓基地的內涵建設,以培養出一大批既具有高職業技能又具備良好職業素養的應用型創新人才。基于此,通過簡要分析當前眾多高職院校在實訓基地建設方面的現狀及其可能存在的相關問題,為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內涵建設提出幾點行之有效的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內涵建設
中圖分類號:G718.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4)12-0018-02
實習實訓作為廣大高職院校培養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的一個主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是我國職業教育中的一大特色與靈魂,同時也是其區別于其他一般教育的一個重要標志。高職生通過參加實訓活動以形成對社會的了解,并在接觸生活實際的過程中獲得與自身專業相關的實際生產技能與管理知識,從而為畢業后個人的長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可以說,實踐教學是我國職業教育得以生存的根基所在,并依賴于實訓基地的建設。因此,高職院校實訓基地的建設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其實踐教學的質量與水平,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1當前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來,伴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重視力度與投資力度的加大,全國眾多高職院校幾乎都積極展開了有關校內外實訓基地的建設,并努力探索出有關基地建設的新型模式,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就。然而,在經歷了規模與數量的擴張后,當前眾多高職院校實訓基地的建設普遍出現了“重硬件而輕內涵”的現象,產生了資源結構性矛盾;管理制度不完善,致使實踐教學同實際生產之間出現脫節的情況,且實訓基地中相關設備的整體利用率都比較低,而實訓指導書同一些相應新購設備間也時常出現脫節的情況[1];實訓指導教師的綜合素質較低,缺乏必要的實踐教學經驗,進而無法真正發揮出實訓基地在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中的積極作用。因此,需要在繼續加大高職院校實訓基地硬件條件建設的基礎上,從多方面入手,不斷加強高職院校實訓基地的內涵建設,最終促使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實現質的飛躍。
同時,由于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國家政策制度力度以及各大高職院校本身條件等眾多因素的不同,直接導致各高職院校在實訓基地建設水平方面存在不一致的情況。當前,國家雖然加大了對一些國家示范院校與國家骨干校中實訓基地建設的投入,使它們走在職業院校的前列,但是這些院校在建設實訓基地時也是通過不斷摸索、不斷總結經驗而慢慢發展起來的。因此在新時期,各高職院校需要在充分借鑒其他院校在實訓基地內涵建設方面的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本院的辦學特色與相關專業的特點,以逐步形成具有本校特點的實訓基地內涵建設發展模式。
2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內涵建設的相關措施
從哲學角度來看,內涵指的就是事物本質屬性的總和,而內涵建設則為事物各方面內在屬性的建設,比如管理制度、組織結構與軟實力等。因此,在高職院校,相較于外延性的建設,其實訓基地的內涵建設不再僅僅只是一些場館的建設以及先進設備的投入了,更多的是要在現有硬件條件下,通過積極實施制度的創新與結構的調整,以不斷提高其“軟實力”,從而使實訓基地建設的整體效益與質量得到穩步的提高[2]。也就是說,新時期,高職院校實訓基地的內涵建設需積極探索出一套以特色、效益、文化與質量為核心的發展模式。
2.1深化體制改革,完善管理制度
新時期,在高職院校中,其實訓基地體制問題是其全面展開內涵建設的一個根本性問題,故各大高職院校需不斷深化其實訓基地的體制改革,積極抓好實訓基地的設置與布局等方面的調整工作,并在教學大綱的指導下全面展開深層次的資源整合。如對于那些出現功能有所重疊的實訓室可將其進行合并,使其相關資源得到最優化的配置,并通過不斷加強中心化的管理體制,以逐步形成功能強大且特色鮮明的實訓中心。以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為核心,以創新其教育理念為主導,并以學科群或者是專業大類為基礎對實驗室的功能、結構等進行合理重組與優化,以全面實現資源的有效共享,努力搭建出以公共基礎、技能實訓與專業綜合為主的實驗教學平臺,最終積極構建出數字化、信息化與開放化的新型實驗室管理模式[3]。
同時,在高職院校的實訓基地中,還需對其相關設備進行有效的管理,積極探索出新型設備管理模式,并通過構建高效管理運行機制推動實訓基地的體制改革,逐步實現結構、規模、質量與效果的完美統一,做到科學化管理,以充分發揮出實訓基地建設的真正效益。此外,在高職院校中,有關實訓基地管理主要包括設備管理、人員管理與資產管理,以及課程管理等多個方面,故一個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是該基地實現有序、高效運行的保證。而在其管理制度建設中又包括了基地生產管理體制、組織機構及其運行的機制、安全操作規程與質量管理標準、技術規程以及行為準則、道德規范等多方面的內容。因此,各大高職院校需積極制定出與其實訓基地相適應的管理規章制度,從而使其安全生產教育實現制度化發展,并嚴格遵循相關規程以逐步加強對設備的管理、維護與保養,從而使基地內相關設備在得到最大化使用的基礎上,降低消耗,最終使人身與設備的安全得到有力的保障。
2.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實訓指導水平
在實訓教學環節中,若指導教師具備豐富的實踐教學經驗與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必將從整體上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故各大高職院校在展開實訓基地內涵建設時,還需采取措施以不斷加強其實訓教師的綜合素質。
(1)多種形式并重以改善師資隊伍的結構。如對于理論課教師,院校可加強對其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而對于實訓教師可加強對其理論知識的灌輸,并積極引進一些具有行業企業背景的人才來逐步增強實訓師資力量。
(2)加強對教師的全方位培養,以逐步提高“雙師型”教師的質量。如對于專業理論課教師,可采取指導學生展開技能競賽、參加各種技能培訓或是到企業掛職鍛煉等新式,以逐步提高其職能技能。endprint
(3)積極打造出具備教學與科研雙重能力的實訓教師。如學校可從那些校企合作企業中選聘一些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人員來院擔任實訓教師,并通過開展專題講座的形式來指導專業實訓課程的建設,進而使實訓教師的職業崗位能力與實訓指導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或是積極鼓勵實訓教師參與到企業項目的開發工作中,以進一步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提高實訓教學的質量。
2.3引進企業化管理模式,創造職業氛圍
在高職院校的實訓基地建設中,院校可遵循實踐教學生產化原則,建設一些生產性教學車間,并設置生產部與技術部等相應的部門,而教師和學生則分別擔任企業管理人員與員工,并承攬相關的生產任務,以營造出一個相對真實的生產場景來積極展開各種生產性的實訓,最終實現“工學結合產業化”發展。同時在實訓過程中,需積極貫徹并落實“以訓養訓”的原則,以探索出生產性實訓的新型管理模式,并構建出合理的生產管理運行機制。如高職院校在建設化工技術實訓中心與機械綜合實訓中心時,就可按照企業工位模式來設置學生的實訓工位,在營造真實職業環境的同時充分發揮出“四位一體”的功能,讓學生在實訓基地中進行真實的生產性實訓[4];而對于計算機網絡技術實訓中心與過程控制技術實訓中心,高職院校可積極營造出一個工業仿真的環境,以在實踐活動中不斷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并發揮出實訓基地在培養技術型人才中的積極作用。
3結束語
總之,在高職院校中,其實訓基地內涵建設涵蓋著豐富的內容,涉及到實訓軟硬件建設中的眾多方面,直接影響到實訓教學的質量與水平。因此,各大高職院校在全面開展實訓基地內涵建設的實踐中,需積極做好實訓基地的“軟件”建設,使之能夠與基地的“硬件”建設相匹配,從而培養出一大批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來滿足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李壽田,錢劍林,唐蓉,等.高職園藝技術專業“六園一體”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探索與實踐——以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職教通訊,2013,(14):30-34.
[2]路榮平.高職院校生產性實訓基地:內涵、特征與建設策略[J].職業技術教育,2011,(35):73-75.
[3]周天沛,代洪.高職院校實訓基地管理機制創新的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1):162-164.
[4]林紅梅.高職院校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企業模式運作機制的研究[J].職教論壇,2013,(6):86-8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