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巖
摘要: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持續發展,職業教育為新形勢下國家的建設提供了大量的技術人才。與此同時,由于職業教育辦學基礎較為薄弱,對外部社會的發展缺乏應變意識和能力,在客觀上也造成了職業教育創新力度不夠,教育模式陳舊等弊病。只有不斷創新職業教育體系,適應時代的發展,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才能保持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可持續性,職業教育才能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一部分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關鍵詞:職業教育;創新體系;評價體系;創新精神
中圖分類號:G71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4)12-0012-02
職業教育作為較高等級的教育類型,在提升接受教育者的綜合素質(尤其是就業勞動技能)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也促進了我國人力資源整體性的進步。同時,職業教育作為貫徹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措施,符合國家對于教育行業的期望和要求[1]。當前,我國職業教育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積累了一些辦學經驗,但是由于職業教育辦學基礎較差,區域發展有所差異,同時,職業教育院校師資隊伍參差不齊、專業能力和實踐能力不能滿足教學要求,導致了少數職業院校辦學質量較為低下,達不到人民群眾對于職業教育的期望。加之與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國家對職業教育的投入相對不足,職業教育的教學環境和實踐環境有限,需要進一步升級和完善[2]。
一、處理好職業教育與素質教育以及不同課程之間的關系〖HS)〗新形勢下的職業教育,首先要面對和處理的,就是理順專業課、公共課之間的關系,將增強學生的就業技能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有機地結合起來,因為高職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還要確保學生具備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專業技能能夠為學生帶來合適的崗位[3],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能夠保證學生具有多種崗位融會貫通的能力,使學生在學校和社會中都同樣具有適應力,對他們未來的發展將產生長期而深遠的影響。職業教育滿足學生生存需要,素質教育為學生提供繼續深造、縱深發展的機會。所以說,高職教育的專業課和公共課需要進行合理的安排,不能因就業而就業,要適當地增加學生公共課和專業基礎課的比重,使學生在未來就業的過程中能夠具備更好的適應性和可塑性。
二、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培養主動學習的能力
興趣是人們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傾向性,是維持活動持續進行的內部動力。興趣既是教育目標,也是教育手段。不斷激發和維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是教學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也是教師和學校工作的基本目標[4]。一個人的興趣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他的行為方向、行為選擇進而決定他將成為什么樣的人。高職學生由于年齡段的特性,具有較強的好奇心,且善于質疑,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適當地利用這一條件,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提問的濃厚氛圍,使得學生敢于提問,有深度地提問,有目的地提問,并對問題進行橫向或者縱向的聯想,在提問的過程中經過教師的引導自主尋找問題答案,伴隨著與同學的交流和討論,發散思維,互相學習長處和優點,讓學生獲得學習的滿足感。這就需要教師仔細挑選學習任務和技能學習目標,通過有效的獎勵和良性刺激,使得學生擺脫過去被動接受的消極學習思路,變為主動學習、積極創造,只有讓學生保持這種積極的學習態度和價值觀念,才能使學生從內心最深處認同學校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并對所學知識進行充分的消化和吸收,從而使學生長期受益。
三、培養創新個性
良好的個性是形成完美人格的重要條件。受以前國家整體教育體制的影響,職業教育也存在過度管理、模式化管理的情況,這與當前社會對于職業院校提出的靈活性、創新性要求是背道而馳的,大多數職業院校都有著統一的教學大綱、教學模式、教材,甚至學科不同的職業院校都存在相同的教學評估體系[5]。這對于職業院校在未來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所以說,構建個性化、具創新意識的教學培養環境,目前來說是十分迫切的需要。創新個性應遵循如下原則:從個性趨向來講,必須貫徹全面性和自主性原則;從個性差異來講,必須堅持針對性和適量性的原則;從個性的養成來講,則應堅持長期性與滲透性相結合的原則;從教學規模來講,應該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因材施教,注重教育實效與學生個性發展[6]。
四、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
現代信息技術是當前社會中最具有創新性和革命性的技術類型,承載著人類最先進的思維結晶和技術成就。日常的生活和工作過程都已經離不開信息技術,在職業教育的開展過程中,同樣離不開信息技術的輔助和支持。多媒體輔助教學、遠程注冊、選課等都已經實現了無紙化申請和網絡審批。通過網絡的連接和互動,學校、教師、學生可以形成立體化的學習氛圍,能夠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合理地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認知,讓學生能夠在具備交互式學習環境的氛圍中高效學習,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教師的教學任務也因為信息技術的介入而有了更新。
五、優化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傳統的職業教育以普通高等教育為模本,在教學方式方法、教學水平測評、教育理念以及教學方向上體現不出職業教育區別于傳統高等教育的特點。而在職業教育辦學初期,重視理論教學以及教學評估、輕視教學實踐,以至于到了后期由于社會對職業教育崗位的需要而導致輕視理論教學,唯教學實踐是用的兩個極端情況,這些都成為了阻礙職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正常發展的不利因素[7]。科學實用的教學評價體系,必須建立在推動職業教育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之上,既要徹底地從過去以理論為本位的應試教育體系中解放出來,也不能陷入到重實踐、輕理論的怪圈之中,任何教學培養方案的制定以及教學內容的選定都需要服務于職業教育的辦學根本,既要引導學生掌握核心理論,方便其更好地開展實踐,又要在此基礎上合理分配實踐課程的比重,使得職業教育擺脫過去的應試局面,同時又能夠較好地滿足社會對職業教育就業崗位的要求。
六、創新校園文化,構建職業教育軟實力
無論是高等教育機構還是職業學院,校園文化都是衡量該學校競爭力的一項重要指標。厚實的校園文化能夠激發學校自身和師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導人們的行為和思想。校園文化是高校的一種隱藏屬性,對置身其中的人產生潛隱默化的影響。廣義的校園文化,包括了學校的辦學宗旨、辦學理念、約定俗成的行為規范、群體認同的價值觀念等[8]。
要創新校園文化,構建職業教育軟實力,必須做到:第一,職業學校應該建立起一種較為寬容的文化環境。只有寬容的環境才能孕育出人們的創新意識,如果文化氛圍約束性過強,沒有寬容的社會風氣支持,人們的創新能力將得不到有效釋放。高職院校的學生整體學習水平較普通高等學校的學生差一些,也存在一定的自卑感,自信心較弱,如果沒有一種寬松的環境,將很難將他們培養成符合社會需要的創新型人才。第二,職業學院需要具備民主的團隊氛圍。教育創新是一項實踐性較強的活動,需要具有創新意識的人參與到體系建設中來。要打造一支創新型的教學團隊,進而有效地指導創新教育的開展[9]。團隊中的成員應該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奮斗,通過施展各自的優勢和長處,敢于發表獨特的見解。讓思想進行充分的溝通,讓創新的思想在更高的層次上實現融合和擴展。從這一層面上來說,寬松民主的校園文化環境,有助于職業教育創新工作的開展。
七、建立一支具有創新精神的職業教育教師團隊
作為與社會緊密關聯的職業院校,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職業院校也應該放眼于現實社會和未來,不斷創新以適應社會對職業院校的需要。職業院校的教師針對這種情況要認清形勢,樹立不斷進步、隨時充電的意識,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對自己已經形成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進行隨時的更正和革新,敢于自我否定,用客觀的態度來評價課程開展的實際情況,不斷地完善自我,提高自我[10]。為了加強職業教育創新,應構建職業教育創新教學體系,為此職業院校的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據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來制定和調整高職學生培養的方向,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改革陳舊的教學模式,重新確定新的教學內容,剔除不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陳舊課程,在重視基礎理論研究的同時,大膽地立足實際情況,拓展適應當前社會需要的教育課程,使職業教育更加符合時代的要求,為社會提供更多高素質、技能型的學生。
參考文獻:
[1]楊寧俠.信息化技術促進職業教育創新化的分析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3,(4).
[2]李曉.論職業教育創新思維能力及素質的培養[J].職教論壇,2013,(26).
[3]徐健.江蘇省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實驗區建設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1,(32).
[4]叢文新.強化職業教育素能意識——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思路之二[J].中國培訓,2012,(3).
[5]沈健.落實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奮力推進職業教育創新發展[N].江蘇教育報,2011-01-10(001).
[6]朱芳芳,新形勢下職業教育創新管理探討[J].當代職業教育,2012,(11).
[7]劉月.高等職業教育創新人才培養思考[J].科技創業家,2012,(20).
[8]管建福,夏晉祥.“中國夢”與職業教育創新[J].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2).
[9]程娜娜.關于職業教育創新的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9).
[10]彭文武,李金保.職業教育創新及未來發展展望[J].湖南社會科學,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