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云峰
摘要:在現今高校管理日益法制化、透明化的環境下,高校學生權利保護問題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重視。近年來,出現了諸多的學生告母校的案件,這無疑呈現了我國高校在學生權利的保護方面有著很大的問題。一系列的案件警示人們:學生的有關權利保護制度不僅要經受眾多的相關法律法規的檢驗,更要健全學生的參與制度、高校的行政管理權相關規定、學生的權利救濟制度。
關鍵詞:高校;行政管理權;學生私權;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4)12-0093-02
我國在1999年開始施行高等教育擴招策略,且規模在快速地增加,特別是在其后的五六年間,大學擴招將近3倍多。鑒于辦學規模的擴大和時代對高等教育的要求,我國的公辦高校都開始施行相關的教育管理、投資、擴招、學校管理、教育性科研、畢業生就業等眾多層面的革新策略。
一、高校行政管理權的現狀與因素
(一)高校行政管理權的內涵
高校的行政管理權是一項權力,或是一項權利,這個概念很有歷史性的爭議,要理順權利及權力的關系,把歷史與現實相結合進行評定,才能真正地明確管理權的含義。行政管理權是高校的自主權,也是政府的權力賦予高校的產物。高校的行政管理權與高等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在教育還沒有普遍形成國家級的管理職能前[1],學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是屬于教育內部的機構管理?,F今,高等教育逐漸發展成為了專門的領域,不止是教育管理的內容、規模持續地革新、擴展,而且權利的分配與其他的組織體制也在快速地健全,逐漸復雜多樣化及規范化。
(二)高校行政管理沖突的現狀
國家利用立法、司法、行政等諸多的方式強化了高等教育的管理程度,這使得高校的管理有了內、外部的分別。高校的行政管理權就是為了能保障教育功能最終目標的實現,對高校進行的合理有效管理。學校對學生的管理權力是天然的,學生也應該遵守及服從,這是學校與學生之間較為傳統的法律關聯基準。尤其是教育國家化以后,教育權利就從父母的手中過渡到國家手中,也是直接從私權轉換為國家掌控的公權,學校其實就是國家教育權利的實施人,且具有相應的權威,致使學校的行政管理權利意義有了法律的認可及保護。中國自始至終,無論官私學,師生之間的關系都是不對等的管理關系,也就是不承認學生的權利,呈現教育者的權威[2]?,F代化意義學校的出現及國家開始實行管理教育,致使師生之間這種管理及服從的不對等關系也進入了學校。在目前的環境下,高度集權型管理體系及高校作為教育主管部門的附屬仍是主流,這更是加強了學校的行政管理權利成為權力的認定。
二、大學生私權的內容及現狀
(一)大學生私權的內容
很多學者對“權利”都有著不同的觀點,其中包含了資格說、自由說、效益說等。在現今的社會生活中,一個人的權利及自己身份與法律地位是密切相關的,不一樣的身份、法律地位的人會有不一樣的權利。高校的學生剛好是處在邊際公民、準成年人的狀態,在高等學校接受教育這一特殊時期,是社會人也是學校人。所以,其權利的內涵也較廣,依照我國的有關規定,學生可以向有關部門申訴學校處分的不公平,對其他的一些侵權行為及自身、財產等合法權益,可以進行相關的訴訟。
(二)大學生私權的現狀
1.參與教育活動的權利
我國相關的法律規定了學生具有參與教育活動的計劃安排等各類活動、運用各種教學設備、圖書資料的權利。這些規定都是保證學生接受教育的基準,而且是學生的最基本權利,任何的組織及個人都不能利用非法的借口來剝奪學生的此項權利。高校應該提供相應的標準的教學設施、必要的資料用品等,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有平等的使用權[3]。
2.獲取物質幫助的權利
要想讓更多的人都可以有接受教育的機會且鼓勵學生勤奮學習,國家應給予相應的經濟及物質幫助。依照國家的有關規定設立獎學金、貸學金、助學金,使學生能夠得到各類的經濟資助,且生活比較艱難的學生也應有減免學費的待遇。這樣就能夠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保障學生順利地完成相應的學業,成為對社會及國家有用的人才。
3.獲得公正的評價
學生有著在學業及成績、品德上得到公正的評價,完成規定的學業且獲取專業的證書、學位證書的權利。教育者要公正地對學生進行評價,這是學生的權利也是教師的要求。教學者要以客觀、公平、公正的心態對學生的品德、學業成績、行為進行評價,不能帶著自己的喜好及情緒評價某一個學生,致使出現一定的偏差[4]。而且對學生要進行綜合的評價,利用統一的標準進行全方位的評價,不能存在多重的評價標準。高校的學生正處于塑性的關鍵階段,可行性的教育就是學生自身的可塑性,所以教育要實事求是全方位地看待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公正的評價結果。
4.人身權
人身權通常分為人格權及身份權,學生的人身權就是要求所有的人要尊重他們的人格尊嚴、人身自由等,因此學校在運用權力的時候要尊重學生,讓人身權呈現一種對權力的約束。對廣大的大學生來說,他們期望得到他人的獨立人格尊重,而且還能使自己決定本身的各類權力,以及希望學校能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后再決定處理方案。
5.財產權
財產權的內容就是財產的利益,學生及高校常常會出現財產利益方面的民事關系。在最新的憲法修正案中,規定公民的私有財產是不容侵犯的,學生一般處在弱勢地位,權利更是容易受到損害,因此要保護學生的合法財產權益[5]。
6.社團組織權
在學校內組織社團也是高校學生所具有的權利,這是以公民的結社權為基準產生的。高校的學生是一個群體,他們的學習及生活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因此,學生們有權力組織有關民主管理及豐富校園文化、促進互相之間的交流的社團活動。各個社團之間都應有自己的組織紀律、活動規章等,能夠接受學校的指導及管理。endprint
7.法律規定的其他權利
學生也是公民,也有著相應的人生自由、政治、結婚、生育等權利。有些高年級的大學生、碩士生、博士生等,他們已經到了最低的結婚年齡,依據國家的相關規定是可以結婚的?,F今也還有很多的高校對學生的戀愛、結婚有著一定的限制,并有著相應的責罰制度,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違反了國家有關的規定。
三、高校行政管理權與學生私權強化沖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一)提升學校管理者依法行政的能力水平
學生管理人員的素養及工作能力會直接影響最終的管理效果,這也關系到學生的相關利益及學校的形象。要強化學生管理隊伍的建設,提升管理者的水平,切實做到依法管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堅持內化自身的道德理論修養,提升思想教育水平和政治素質;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對象,更好地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學生的思想中去;要強化合法管理、執法嚴明,高校要構建相關的體制,做到有法必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明確思路,抓住有利條件,適時地將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制度轉化為學校的規章制度,以便在行政管理中有法可依。
(二)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加強學生的法治觀念
加強高校的法律教育,轉變教育的觀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改變以往較為傳統的法治認識,將法律意識培養作為重點,并將此意識滲透到學生的日常行為中,讓學生形成良好的遵紀守法的習慣。在高校中開設的相關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程一般高校大一新生入校后第一學期就開設,這對于強化大學生的法制教育、提升大學生維護法律的尊嚴及保障權利的自覺性、內化大學生的道德與法制觀念極其重要。因此,這門課程的教育教學方式要革新,要重視學生的主動性,改變以往的教育教學模式,將法制教育與學生的道德養成教育緊密聯系起來,積極結合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實際案例,將學生的法律意識培養更好地滲透到教學活動中。
(三)培養學生的法律信仰,強化道德約束
信仰是人們目前為止最高的意識形態,也是人們行為的動力源泉。法律信仰能重建人們對法的新看法,且讓人們對法律存在一定的依賴及歸依感,進而激發人們對法律的崇敬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讓學生自覺地去學習法律,樹立法律信仰。只有內心崇法的人才能更加主動地約束自己,在權利受到侵害時利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在培養法律信仰的同時,大學生還應該強化自我道德約束,通過自我教育、自我訓練,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思想道德行為,鍛煉自己在實際行為中的果斷、自制、堅強等心理素養。
利用1995年出臺的《教育法》及1999年出臺的《高等教育法》作為教育實踐指導性法律文件,到現在已有十幾年的歷史了,大多內容均是禁止性、限制性的有關規定,其中很少明確學生應有的權利和義務。有些規定甚至是與法律相互抵觸的,沒有一定的法律依據且內容非常不合法,很明顯此類法規是不能對實際的工作進行有效引導的,這暴露出高校管理的相關法律盲區。當今高校要依法辦學,將教育管理及辦學活動融入法治的路線,深化教育革新,才能推進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這是完成新時代教育歷史使命的保證。
參考文獻:
[1]謝冰.論加強高校管理中對學生隱私權的保護[J].荊門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7).
[2]魏蕾,韓玉楠.加強高校學生隱私權保護初探[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2,(2).
[3]蔡潔.論我國高校行政執行權的規制原則[J].教育科學,2014,(5).
[4]衛揚中.高校行政管理法治化的理性思考[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3,(3).
[5]羅麗華,周靜.論高校學生隱私權及其保護[J].理論月刊,201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