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雄飚
摘 要:在體育課程中,運動參與是學生發展體能、獲得運動技能、提高健康水平、形成樂觀開朗的學習態度和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徑,而促使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的關鍵是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與豐富多彩的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從而收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在體育課堂中貫穿以“健康第一”為宗旨;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促進自主創新學習,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思想意識,主動參與體育活動興趣及實施終身體育活動的技能能力。
關鍵詞:終身體育 活動技能 鍛煉手段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2(a)-0160-02
目前,我國學校體育教學已經形成了“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主導”這樣的格局,改變了過去學生被老師牽著鼻子走的教學現象,這就要求學生在課堂中必須積極發揮學習主動性。學習主動性是人們本身對某種體育活動獲得一定的認識后并產生興趣,積極參與,全力投入某種活動的自覺行為表現。而體育興趣是學生產生主動性的基礎,因而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也是至關重要的。
1 活動目的
根據關于全面實施“體育、藝術2+1項目”的通知精神,同時為了豐富學生課內外活動內容,培養終身體育活動意識,以“健康第一”為宗旨;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促進自主創新學習。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思想和實施技能活動的主動參與能力,獲得陪伴終生的鍛煉手段。
2 活動方案
2.1 背景
“體育、藝術2+1項目”是教育部為了落實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推動學校體育和美育改革與發展,逐步推進的一項重要工程項目。其含義是通過學校組織的課內外體育和藝術教育活動,讓每個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中都能較好地掌握兩項運動技能和一項藝術技能,學生終身體育和提升審美素質,陶冶情操奠定良好的基礎。而我們職業教育階段則是進一步發展和完善此項工程的重要陣地。“這個,我也能做到”“那個,讓我來試試看”每節體育課的上課準備活動,總會出現這樣的聲音。日語中的“力的測試運動”、漢語中“身體素質練習”等,筆者體育課始終貫穿這些看上去似乎很難完成但試試會很簡單亦能測驗自己能力的運動。這種運動的魅力在于,它不僅僅是測試與考驗自身素質的一種游戲,它更讓學生在挑戰中獲得成功,收獲喜悅,還可以獲得陪伴終生的鍛煉手段。
2.2 參加對象
職業高中,高一年級全體學生。
2.3 時間,地點
正常的體育課堂,與課外活動。
2.4 形式
一階段,作為一個上單元課來安排。二階段,在課堂教學中根據課堂內容作為準備活動或者增強某項運動的輔助練習手段來加以運用。
2.5 準備
(1)分類編寫,按所需身體素質分:①柔軟型;②走跑型;③平衡型;④懸垂型;⑤跳躍型;⑥翻轉型;⑦搏力型;⑧組合運動型等等。
按身體姿勢分,包括走、跑、爬、站立等7個類型。
(2)組織學生骨干集中學習,通過學生骨干輔助教師教學。
(3)安排學習時間。①作為單元練習教學。②在后面的課堂教學中結合課堂內容組合練習。
3 活動過程:單元教學,四周20課時(表1)
3.1 第一部分:單人活動
3.1.1 走、跑、爬的健身法
例:“鎖膝走步”
方法:半蹲,上體前曲,雙手置于又膝關節后互握,保持這種姿勢,以小腿邁步向前進。
要點:雙手始終緊握,步子松開,頭稍稍抬起,逐漸加快速度。
目的:提高身體協調性和靈敏性,增加腰、腿部肌肉力量和韌性。
3.1.2 海豹走
方法:仰臥,直臂反腕(手指向后)支撐,雙腿伸直,腳面著地,保持這種姿勢向前爬行,像海豹一樣。
要點:臀部腰上翹,全身放松,只靠兩手腕力量交替向前移動,拖帶全身向前挪動。腳面與地面摩擦力較大,不宜光腳練習。
目的:提高手腕、手臂力量,增強腰腹肌力量。(本練習適合高中女生)
3.1.3 手腳親近
方法:準備時直臂俯撐,雙腳合手同時向中間位置移動,一直移動到使雙手和雙腳靠近,身體成“拱橋”,接著手和一腳再一點點地向前后移動,還原準備姿勢。雙手雙腳同時或者像走步那樣,手、足交替地向中間靠攏也可以。
目的:提高柔韌性和身體協調能力。
3.1.4 握足膝步走
方法:雙膝跪在墊子上同,兩手分別握住兩腳尖,保持好身體平衡,以膝蓋向前走。
要點:務必在墊子上進行。完成握足膝步走時,保持上體平衡很重要。
目的:提高柔韌性和協調性。(適合女生活動)
3.1.5 “V”字形滾動
方法:俯臥或者仰臥于地板或墊子上,雙臂和雙腿同時向上翹起,使身體成“V”字形,身體橫方向滾動,在滾動時,雙手、雙腳不允許觸地面。使雙臂、雙腿在橫滾動時離地面或墊子越遠越好。
要點:開始時,如果滾動不起來,同伴可在身旁輔助。
目的:提高身體的柔韌性。
3.1.6 低重心變換跑
籃球、手球、足球等運動中的跑,與田徑運動跑不同,很多情況下是沿著之字形、鋸齒形或弧形路線跑,需要躲閃對手,身體重心也必須左右上下突然地變換。低重心變換跑可以為球類運動打下基礎。
方法:在地面上蛇形線等沿線練習低重心并左右躲閃跑,重心上下變換快速上跑。
目的:提高球場上需要的快速跑能力和協調性。
“多姿勢起跑”“向后繞走”“旋轉橫移步”“交叉旋轉橫移步”等各種身體變換的練習方法。endprint
3.2 第二部分:站姿健身法
3.2.1 仰身后望
方法:背對肋木或墻壁站立,相距約與自己身高相同,兩手扶在腰間。上體后仰并仰頭,試試自己有看到哪個肋木或墻壁多高處。堅持天天或經常此練習,逐漸能看到更低的地方,也就提高了身體后屈的幅度。
要點:仰身后屈上體時,注意身體平衡。
目的:提高柔軟性和平衡能力。
3.2.2 其他練習方法
“肘膝相碰”“膝頂下巴”可以提高身體柔軟性,協調能力,增強腰腹力量。
“金雞獨立”“單腿蹲起”“跳起拍膝”“跳起拍腳底”“騰空摸腿尖”等則可以提高彈跳力身體暴發力及協調性和靈敏性等等。
“鉆膝拉手”“背后握手”“纏頸拆耳”“拍腳尖腳跟”“反弓拍踵”等一看一聽名稱就很容易做出動作,從而不僅僅是提高身體的柔韌性,還提高了腰、背、肩關節的柔韌生同時也發展了腰腹、腿、背等力量。
3.3 第三部分
蹲、坐姿的健身法,躺、臥姿健身法,倒立平衡健身法等都是以簡單有趣卻具挑戰性的身體活動,達到發展身體各方面素質為目的的身體活動。
3.4 第四部分
二人到多人健身活動及利用輕器械健身活動。
例:“站起蹲下”“拉手平衡”“切跳”“跳躍開合腿”“仰身走步”“小飛機”“大風車”“排除搭肩跳”“8字形行進”“誰站得最穩”“球鉆隧洞”“背頂球”“腹彈球”“又從背夾球頭頂球”“頭上跨下傳接球”“斜面轉身”等等,這些不僅僅孩子們的游戲,也可以是富有情趣活躍家庭氣氛和陪伴終身的一項體育活動。評價標準(見表2)。
4 反思與總結
通過第一階段的實施,發現這些活動運用起來十分方便,它不但使課堂內容多樣化,學生對身體活動的興趣提高,課堂氣氛活躍,總期待下一節課會出現這樣的快樂有趣的身體活動,“這個,我也能做到”是學生在課堂里說的最多的一句話。
教師應知道他們在努力身體力行,開發自身潛力的能力。他們在挑戰中失敗在失敗后獲得成功,收獲了終生體育。
這里介紹了很多種健身的方法,其實只要學會其中的某一系列或者某幾個練法,天天去練習,就將會終生受益。
參考文獻
[1] 李德軍.體育教學“趣”當先[J].新課程:小學,2010(10):66.
[2] 叢文勝.淺談體育教學中學生興趣的培養[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1):337.
[3] 孫萍.高校學生體育教育與興趣培養探析[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1):345-346.endprint
3.2 第二部分:站姿健身法
3.2.1 仰身后望
方法:背對肋木或墻壁站立,相距約與自己身高相同,兩手扶在腰間。上體后仰并仰頭,試試自己有看到哪個肋木或墻壁多高處。堅持天天或經常此練習,逐漸能看到更低的地方,也就提高了身體后屈的幅度。
要點:仰身后屈上體時,注意身體平衡。
目的:提高柔軟性和平衡能力。
3.2.2 其他練習方法
“肘膝相碰”“膝頂下巴”可以提高身體柔軟性,協調能力,增強腰腹力量。
“金雞獨立”“單腿蹲起”“跳起拍膝”“跳起拍腳底”“騰空摸腿尖”等則可以提高彈跳力身體暴發力及協調性和靈敏性等等。
“鉆膝拉手”“背后握手”“纏頸拆耳”“拍腳尖腳跟”“反弓拍踵”等一看一聽名稱就很容易做出動作,從而不僅僅是提高身體的柔韌性,還提高了腰、背、肩關節的柔韌生同時也發展了腰腹、腿、背等力量。
3.3 第三部分
蹲、坐姿的健身法,躺、臥姿健身法,倒立平衡健身法等都是以簡單有趣卻具挑戰性的身體活動,達到發展身體各方面素質為目的的身體活動。
3.4 第四部分
二人到多人健身活動及利用輕器械健身活動。
例:“站起蹲下”“拉手平衡”“切跳”“跳躍開合腿”“仰身走步”“小飛機”“大風車”“排除搭肩跳”“8字形行進”“誰站得最穩”“球鉆隧洞”“背頂球”“腹彈球”“又從背夾球頭頂球”“頭上跨下傳接球”“斜面轉身”等等,這些不僅僅孩子們的游戲,也可以是富有情趣活躍家庭氣氛和陪伴終身的一項體育活動。評價標準(見表2)。
4 反思與總結
通過第一階段的實施,發現這些活動運用起來十分方便,它不但使課堂內容多樣化,學生對身體活動的興趣提高,課堂氣氛活躍,總期待下一節課會出現這樣的快樂有趣的身體活動,“這個,我也能做到”是學生在課堂里說的最多的一句話。
教師應知道他們在努力身體力行,開發自身潛力的能力。他們在挑戰中失敗在失敗后獲得成功,收獲了終生體育。
這里介紹了很多種健身的方法,其實只要學會其中的某一系列或者某幾個練法,天天去練習,就將會終生受益。
參考文獻
[1] 李德軍.體育教學“趣”當先[J].新課程:小學,2010(10):66.
[2] 叢文勝.淺談體育教學中學生興趣的培養[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1):337.
[3] 孫萍.高校學生體育教育與興趣培養探析[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1):345-346.endprint
3.2 第二部分:站姿健身法
3.2.1 仰身后望
方法:背對肋木或墻壁站立,相距約與自己身高相同,兩手扶在腰間。上體后仰并仰頭,試試自己有看到哪個肋木或墻壁多高處。堅持天天或經常此練習,逐漸能看到更低的地方,也就提高了身體后屈的幅度。
要點:仰身后屈上體時,注意身體平衡。
目的:提高柔軟性和平衡能力。
3.2.2 其他練習方法
“肘膝相碰”“膝頂下巴”可以提高身體柔軟性,協調能力,增強腰腹力量。
“金雞獨立”“單腿蹲起”“跳起拍膝”“跳起拍腳底”“騰空摸腿尖”等則可以提高彈跳力身體暴發力及協調性和靈敏性等等。
“鉆膝拉手”“背后握手”“纏頸拆耳”“拍腳尖腳跟”“反弓拍踵”等一看一聽名稱就很容易做出動作,從而不僅僅是提高身體的柔韌性,還提高了腰、背、肩關節的柔韌生同時也發展了腰腹、腿、背等力量。
3.3 第三部分
蹲、坐姿的健身法,躺、臥姿健身法,倒立平衡健身法等都是以簡單有趣卻具挑戰性的身體活動,達到發展身體各方面素質為目的的身體活動。
3.4 第四部分
二人到多人健身活動及利用輕器械健身活動。
例:“站起蹲下”“拉手平衡”“切跳”“跳躍開合腿”“仰身走步”“小飛機”“大風車”“排除搭肩跳”“8字形行進”“誰站得最穩”“球鉆隧洞”“背頂球”“腹彈球”“又從背夾球頭頂球”“頭上跨下傳接球”“斜面轉身”等等,這些不僅僅孩子們的游戲,也可以是富有情趣活躍家庭氣氛和陪伴終身的一項體育活動。評價標準(見表2)。
4 反思與總結
通過第一階段的實施,發現這些活動運用起來十分方便,它不但使課堂內容多樣化,學生對身體活動的興趣提高,課堂氣氛活躍,總期待下一節課會出現這樣的快樂有趣的身體活動,“這個,我也能做到”是學生在課堂里說的最多的一句話。
教師應知道他們在努力身體力行,開發自身潛力的能力。他們在挑戰中失敗在失敗后獲得成功,收獲了終生體育。
這里介紹了很多種健身的方法,其實只要學會其中的某一系列或者某幾個練法,天天去練習,就將會終生受益。
參考文獻
[1] 李德軍.體育教學“趣”當先[J].新課程:小學,2010(10):66.
[2] 叢文勝.淺談體育教學中學生興趣的培養[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1):337.
[3] 孫萍.高校學生體育教育與興趣培養探析[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1):345-3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