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麒豪+++黃穎



摘 ? 要:美國海軍軍官學院(United States Naval Academy,USNA)位于馬里蘭州首府安納波利斯,是愛國者聯盟(The Patriot League)盟校之一。USNA是美國海軍培養初級軍官的重點學校。在2012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文理學院排名中,USNA與美國西點軍校并列全美第一。在全美高中顧問推薦文理學院排名(High School Counselor Rankings of National Liberal Arts Colleges)中,USNA與西點軍校、美國空軍軍官學院并列第一。在福布斯2011年美國一流大學(Americas Top Colleges 2011)排名中,USNA位列第17名。USNA高度重視通識教育,通過不同學科的知識獲取方式和思考方式來增加學生的基礎知識,訓練其批判性思維,培養其綜合應用能力,既注重為學生提供廣博的知識,又突出傳授工程學知識。我國軍事院校應借鑒USNA通識教育的有益做法,明確通識教育的目標和理念,注重發揮工程技術培養的傳統優勢。
關鍵詞:美國海軍軍官學院;通識教育;工程教育
通識教育自19世紀初被提出后,其有代表意義的表述就多達50余種。我國學者李曼麗在綜合了對通識教育的各種表述后,從性質、目的和內容三個維度對通識教育的概念內涵做出了界定:就性質而言,通識教育是所有學生都應該接受的非專業性教育;就目的而言,通識教育旨在培養積極參與社會生活、有社會責任感、全面發展的社會人和國家公民;就內容而言,通識教育是一種廣泛的、非專業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識、技能和態度的教育[1]。雖然這個定義從“是什么、為什么、教什么”三個方面對通識教育進行了比較全面地界定,但此表述在性質和內容上將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割裂開來的論斷并不準確,就教育目的而言,社會本位傾向也比較明顯。總之,通識教育旨在讓學生綜合、全面地了解人類知識的總體狀況(包括主要知識領域的基本觀點、思維方式和歷史發展趨勢),通過融會貫通的學習方式形成寬厚、扎實的專業基礎以及合理的知識、能力、思維和價值結構,同時認識和了解當代社會的重要問題,發展全面的人格素質與廣闊的知識視野。[2]
USNA注重培養具有高等教育素養和良好軍人素質的合格軍事人才[3]。美軍五星上將艾森豪·威爾曾指出,美國軍官應與一流大學畢業生一樣,擁有廣泛的知識結構,而且還要具備軍事機構任職所需要的專門本領[4]。作為美國海軍培養初級軍官的唯一一所學歷教育院校,USNA致力于培養具有廣泛知識和能力的軍官[5]。在通識教育理念的指導下,USNA培養了大批軍隊領導和眾多社會精英。深入研究USNA通識教育的實踐舉措,借鑒其先進的辦學經驗,對提升我國軍事院校辦學治校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一、主要舉措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大學的本科教育摒棄了以往對普通教育和專業教育非此即彼的認識,開始考慮以整體知識觀來統一普通教育和專業教育,追求本科課程和大學教育的完整性,強調知識的廣度與深度間的平衡以及整體結構與個性選擇的結合,倡導主動和實踐性的學習[6]。換言之,美國大學的本科教育就是通識教育,只是不同的大學采取了不同的實踐方式。通識教育主要有四種實施類型:分布必修型、名著課程型、核心課程型和自由選修型[7]。USNA作為文理學院的代表之一,主要通過核心課程的方式貫徹通識教育理念。
第一,學科專業分布合理。USNA的學科專業涵蓋了文理與工程專業,為通識教育提供了較好的學科基礎(見表1)。大學是以各種學科為中心組織起來的學術機構,以學科和專業為基石建構、發展而成的學術組織。大學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的基本活動形式就是對各學科專門知識的創設與操作。大學職能的實現有賴于對學科知識的傳播、生成和應用[8]。USNA專業課程基于社會職業分工,注重培養能夠勝任某一崗位的人,更強調“主修”(Major)的概念,內容涵蓋自然、工程、人文、社會等領域。此外,USNA的專業設置具有軍校的專業特色,如設有海洋學、造船學、海洋工程等專業。這表明USNA在強調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同時,也注重形成和保持自身的特色,在學科專業的組織上善于打破人、物、知識和信息的部門壁壘,積極快速建立有利于資源共享、領域交融的學科專業環境。[9]
第二,核心課程設置均衡。USNA通過文理融合的學術教育計劃、職業軍事科目和體育必修課程來實現通識教育。USNA設有工程、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職業軍事學科及體育教育等必修課程[10], 其中公共必修課程共有24門(見表2)。[11]
從表2可知,USNA學生的學習量非常大。在未考慮職業軍事科目和體育課程的情況下,學術教育計劃課程最少有39門。這一數量遠遠高于美國地方高校的課程數量,甚至高于哈佛大學(本科課程總量約為32門)[12]。雖然在所有必修核心課程中工程課程所占比重較大,但核心課程的知識分布是以學生全面發展為基礎的,旨在通過不同學科的知識獲取途徑和思考方式來增加學生的知識,訓練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提高綜合應用能力(見表3),并非簡單的專業基礎教育。需要指出的是,USNA在第一學年設置了公共核心課程,除了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課程外,第二學年以后的核心課程都依據美國本科教育主流的STEM③模式設置,以此支撐其通識教育,培養有教養、有文化的全能軍事人才。[13][14]
二、基本特點
(一)鼓勵學生廣泛地涉獵知識
USNA一直堅持不讓任何一名學生掉隊的理念。USNA通過小班教學(每班不超過18名學生)的形式,為學生提供平衡的教育,以滿足學生在工程、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軍事職業、體育等領域的知識需求,使其在部隊任職和服務國家時能夠進行多樣化的選擇。學生入學第一年不分專業,經過一年的核心課程學習后,在學術和軍事指導教員(academic and military advisors)的幫助下確定專業。學院的課程設置涵蓋科學、工程、人文、社會科學等領域,而且人文社會類課程與科學工程類課程比例均衡。這種蘊涵通識教育理念的課程設置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知識和多樣化的選擇,培養了學生科學探究、邏輯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
(二)核心課程所占比重大
USNA高度重視通識教育,其核心課程占課程總量的66%以上,遠遠超過美國一些一流大學的核心課程比重。例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核心課程比重為50%~53%,杜克大學的核心課程比重為47%,哈佛大學的核心課程比重為40%[15]。這種高度重視通識教育的做法并不是讓學生對各領域的知識“一把抓”,而是通過多領域知識的學習,給予學生相應能力的訓練,使學生體會到知識的相通性,培養學生從多角度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16]
(三)高度重視工程課程
USNA提供的學術計劃主要集中在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四個方面。其中,工程類課程占較大比重。這是因為工程類課程能夠為學生靈活使用軍事裝備與器械奠定基礎,并會經常應用在其他專業[17]。這同樣是出于現實的需要:下級軍官經常要面對高度復雜的武器裝備,高級軍官必須能夠指導并評估下屬的技術性工作[18]。此外,這與USNA重視工程學的傳統不無關系。19世紀蒸汽機發明以后,美國海軍就成立了獨立的工程師軍官隊伍,并在安納波利斯開設了獨立的工程學專業課程。
三、啟示
(一)明確通識教育的目的和理念
在美國,不論是地方高校還是軍事院校都有較好的通識教育傳統,并且在推動通識教育時投入了大量資源。教學前有長期的規劃、嚴格的審核;教學過程中有教學助理的協助;教學后有檢討、改進等工作[19]。從20世紀50年代末到80年代初,USNA對通識教育進行了長期的探索,并努力保持專業訓練改革與學術改進的平衡,以培養獻身海軍事業且具備發展前途的人才[20]。與USNA注重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和能力發展的通識教育相比,我國軍事院校的通識教育還存在一些問題,如課程結構不合理、門數開設較少、教學組織形式多為大班授課等。[21]
事實上,軍事教育與通識教育理念的有機結合具有較強的適切性。一是強調培養軍官的綜合素質;二是人才培養計劃,學術教育與軍事、體育等同時進行;三是軍事教育的經費有保障,且師生比較高,這為通識教育的實施提供了必要條件。因此,軍事院校應樹立通識教育理念,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為抓手,倡導文理兼容、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并重,從各個層面和途徑提高學生的科技素質和人文素養,以培養大批“能打仗、打勝仗”的高素質軍事人才。
(二)注重發揮工程技術能力培養的傳統優勢
USNA在教育訓練中高度重視工程課程知識的教授。第十四次全軍院校會議后,我國軍事院校的學歷教育與任職教育相對分離,學歷教育突破了以往崗位應急型的人才培養模式,確立了培養既精通某一專業領域又具有廣博知識的一專多能的人才培養目標[22]。確立此培養目標更深層次的涵義是,在進行通識教育的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工程技術能力。從我國軍事院校教學時間的分配來看,工程課程的教學比重偏低,這值得我們深思。
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我國軍事院校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并且擁有一支高學歷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在這支隊伍中,有一批能夠策劃組織重大項目的學術帶頭人,有一批指導推進學術創新發展的拔尖人才,還有一批解決裝備技術保障復雜難題的專家。他們的經驗和閱歷有助于學生建立工程學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國軍事院校設置課程時要注重提高工程學專業必修課程的要求和課程比例,充分發揮院校在工程技術方面的傳統優勢,使學生具備扎實基礎知識的同時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
注釋:
①美國軍校課程門數的計算方法與美國普通高校一致,以課程開課持續1個學期的時間為基本計算單位。比如,英語這門課開設了2個學期,課程的門數為2門(若不作另外說明,該解釋適應于本文其他部分)。表1中的課程門數均為達到畢業或獲得學位標準要學習的最低課程數,不同的專業要求的最低學習課程數量有所不同。職業軍事科目和體育課程未記入本表。
②USNA將專業分為I、II、III三個學部(工程、理學、人文與社會科學),每個學部下設多個專業。工程核心課程是一組系列課程(4~7門),以學部為基本單位設置,學部內部還有專業類群的設置差異。
③STEM代表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
參考文獻:
[1]李曼麗.通識教育:一種大學教育觀[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1999:17.
[2]陳向明.對通識教育有關概念的辨析[J].高等教育研究, 2006,27(3):11-15.
[3]劉向東.美國軍官職業教育研究[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9:53.
[4][17][18]馬斯蘭德,瑞德韋.軍人與學者[M].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 2011:30,206,222.
[5][20]國防科技大學訓練部.西點軍校叢書之九——變革中的美國軍校[M].長沙: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 1989:6,182-216.
[6]郭德紅.美國大學課程思想的歷史演進[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7:170.
[7]Levine.A Handbook on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M].San Francisco: Jossy-Bass Publishers,1978:9.
[8]萬力維.控制與分等:權力視角下的大學學科制度的理論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5:1.
[9]劉小強.高等教育學科專業制度:回顧、反思與方向[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1):33-39.
[10]Leaders to Serve the Nation[EB/OL].http;//www.usna.edu/Catalog,2014-03-06.
[11]United Starts Naval Academy Concerned Alumni[EB/OL].http://www.usnaconcernedalumni.org/majors.htm,2014-03-06.
[12]胡志剛,趙志鵬,孫曉紅等.西點教育計劃與我軍院校學歷教育的比較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121-130.
[13]United Starts Naval Academy Concerned Alumni[EB/OL].http://www.usnaconcernedalumni.org/majors.htm,2014-03-06.
[14]United Starts Naval Academy. Course Information[EB/OL].http://www.usna.edu/acdean/courses/all_course.html,2014-03-06.
[15]沈媛媛.中美大學通識教育課程比較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7:51.
[16]范玉芳,陳勇,曾健.軍事高等教育的發展與軍事院校的通識教育——以美國西點軍校為例[C].比較軍事教育:使命·建設·發展——全軍“比較軍事教育學術研討會”優秀論文集.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2011:224.
[19]黃俊杰.大學通識教育的理念與實踐[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255.
[21]皇甫衛華,張奕,凌榞.軍隊院校學歷教育中的通識教育課程建設研究[J].海軍院校教育,2012(4):40-42.
[22]張亞非,趙儉,范榮平.伴隨我軍現代化建設發展的指揮軍官學歷教育[J].中國軍事教育,2007(4):42-45.
編輯 王俊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