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忠良
[摘 ? ?要] ? ?教學情境是課堂教學的基本組成部分,創設有價值的教學情境是教學改革的必然追求。當前的中學數學課堂中情境創設失真的現象屢見不鮮,主要表現為“生搬硬套”、“嘩眾取寵”和“故弄玄虛”三種類型。通過探尋數學教學情境創設歸真的策略,創設出自然、情趣、有效的教學情境,使數學課堂更加優質高效。
[關鍵詞] ? ?情境創設;數學教學;失真;歸真
[中圖分類號] ? ?G633.6 ? ? ? ?[文獻標志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005-4634(2014)06-0120-03
情境認知理論指出,知識的學習離不開特定的情境,基于情境的學習有助于知識的構建和遷移。《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也指出,數學教學應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等,獲得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可見,情境創設是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脫離情境創設的教學是不健全的、缺乏活力的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知識的引入、問題的提出和問題的解決大多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開的。但是,在現實教學實踐中,有的教師背離了情境創設的初衷,濫用、錯用情境創設,致使情境創設被異化并走入誤區,從而產生了“失真”現象。
1 ? ? 數學教學情境創設失真面面觀
1.1 ? ? 脫離生活實際的“生搬硬套”型
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是數學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特征。真實的生活情境不僅具有認知上的價值,而且它最接近于學生的生活經驗,能調動學生的認知能力去關注問題。情境創設要提供與學習主題相關的或與現實生活類似的真實情境,以調動學生為理解主題所需要的經驗,幫助學生去發現、探索和解決問題,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教師創設情境時,如果沒有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會導致學生的思維過多地被糾纏于無意義的框架之中,教學效率也會大打折扣。
鏡頭1:在蘇科版《數學》七年級下冊“統計圖的選用”的教學中,一位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了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的價格走勢圖,然后問學生:“這樣的統計圖是什么統計圖?你認為這種統計圖最大的特點是什么?”學生們看得一頭霧水。
這樣的情境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去甚遠,因而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生活情境應當是穿著生活外衣的數學問題,一定要涉及數學的本質。教育心理學指出,當學習材料與學生的知識、經驗相關時,學生就會對學習感興趣。如果創設的情境源于可感知的現實生活,那么蘊含其中的數學知識將變得鮮活和富有生命力。如果隨意捏造情境,或創設與生活實際相悖的情境,都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其結果只會使之變成學習的陷阱。創設的情境應貼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使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讓學生的思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數學本身具有概括性與系統性的特點,找不到合適的教學情境就完全可以直奔主題。
1.2 ? ?阻礙學生思考的“嘩眾取寵”型
情境創設的價值在于它的有效性,表現為能夠使學生在課堂中獲得盡可能多的發展,從而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因而,創設一個富有吸引力的教學情境顯得格外重要,同時必須防止因為情境而淡化學生思考的深度,或忽略學生內在的發展需求。如果教師創設的情境過于強調華麗的外表,例如制作的課件中充斥著斑斕的色彩、悅耳的聲音,難免給人以嘩眾取寵之感。
鏡頭2:在蘇科版《數學》八年級下冊“黃金分割”的教學中,一位教師先用3分鐘時間放映一段芭蕾舞視頻,然后讓學生測量課本圖片中芭蕾舞演員肚臍以上部分與肚臍以下部分的長度,并計算比值,最后引出“黃金分割”的概念。
這樣的情境讓課堂看上去“熱鬧非凡”,學生的注意力被優美的畫面吸引,結果卻往往使課堂教學華而不實。教學時只需展示一張芭蕾舞演員身材的圖片即可,長時間的視頻放映帶來了一些與教學內容無關的非數學信息,干擾學生對數學本質的關注,阻礙學生的理性思考。有價值的情境應該具有簡約的形式而富有深刻的內涵,能啟發學生在交流中展示觀點,在探究中發現結論。所以,情境的創設必須摒棄浮華,應該返璞歸真,將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作為重中之重。
1.3 ? ?超越認知范圍的“故弄玄虛”型
創設教學情境的目的是為學生的學習準備合適的“擺渡船”,促進學生對新知的構建。創設教學情境時,除了要準確把握教學內容以外,還要對學生的認知心理和認知水平進行詳細的分析,再去努力尋找學習內容與學生認知規律的結合點,用符合學生“最近發展區”的情境去促進他們對新知識的同化和順應,從而完成對新知識的構建。假如教師在教學時不顧學生的領悟能力,學生的課堂表現會呈現“節外生枝”的亂象。
鏡頭3:在蘇科版《數學》八年級上冊“等腰三角形的軸對稱性”的教學中,一位教師先以圖片的形式展示了測量中所用到的工具——測平儀;然后向學生介紹測平儀的工作原理。當教師呈現測平儀的復雜結構后,學生提出了許多不著邊際的疑問。在茫然之中,學生的學習熱情被潑了冷水一般。教師最后只能匆匆引入課題。
出現這種尷尬局面的原因,在于學生缺乏有關等腰三角形性質的知識儲備,導致學生無法理解測平儀的工作原理。在等腰三角形的教學中引入測平儀,原本是一種不錯的創意,但測平儀的結構過于復雜,超出了學生的認識能力。事實上,教師可以用等腰三角板制作一架簡易的測平儀。只要在三角板的直角頂點處系一重物,將等腰三角板緊貼黑板,并使其底邊與黑板的下邊緣重合,若系重物的繩子正好經過三角板底邊的中點,則黑板的邊緣是水平的。這樣,教學內容變得更加形象、直觀,有利于學生完成對等腰三角形性質的構建。所以,教學情境的創設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并賦予情境一定的“數學味”,必要時還需對情境進行加工、改造,使之更好地服務于課堂教學。
2 ? ?數學教學情境創設歸真的策略
數學教學中情境創設失真現象的出現,絕非偶然。它既有教育體制方面的原因,也有人為的因素。消除這些障礙固然需要全社會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但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必須想方設法創設有效的情境。
2.1 ? ?崇尚自然,貼近日常生活
情境創設必須緊扣教學內容,必須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服務,真實面對學生的起點,自然展現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師應該圍繞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關的事物或與學生的直觀經驗相沖突的對象,設計出能體現數學人文價值的教學情境,并以這些情境為主線去實施教學,必能充分調動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或知識背景,進行富有數學意義的思考。
情境1:在蘇科版《數學》七年級上冊“代數式”的教學中,一位教師創設了如下的問題情境。
先用周恩來的事例引出師生集體坐車去參觀周恩來紀念館的綜合實踐活動,然后解決行程中的相關問題。
1)出行:校車以45千米/小時的速度駛向離學校s千米的紀念館需多少時間?
2)買票:紀念館門票價格規定,成人票每張50元,學生票每張30元。若有個老師個學生,則購買門票共需多少元?
3)參觀:紀念館的展廳是一個長為米,寬為米的長方形,里面共有展品件,那么平均每平方米展出的展品為多少件?
4)返程:參觀完紀念館后乘車原路返回,但因道路擁堵,校車只能以35千米/小時的速度行駛,返回學校比從學校出發去紀念館多花多少時間?
上述情境真正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充分考慮了學生的接受能力,創設了自然的、貼近學生實際的問題,將抽象的數學學習與生活情境有機結合,突出了數學學習的生活化,使學生深深地體會到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增強了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喚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2 ? ?追求情趣,強化情感體驗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師保護學生的表現力和創造力,經常激發他體驗學習快樂的愿望。而人的情感體驗產生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如果教師善于通過創設富有情趣的教學情境來吸引學生,調動他們的情感參與學習,就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需要指出的是,教學情境的“情趣”,不僅是形式上的新穎,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對數學學習本身產生興趣。只有將教學內容與學生已有的知識聯系起來,尊重學生情感體驗,創設符合學生心理特征的問題情境,才能使學生樂于學習。
情境2:在蘇科版《數學》七年級上冊“有理數的乘方”的教學中,教師創設了如下的教學情境:
先講述故事:古印度有人發明了一種游戲棋,棋盤共64格。他把棋獻給了國王,國王玩得十分開心決定賞賜獻棋人。獻棋人說:“只需要在棋盤的第一個格子里放1粒米,在第二個格子放2粒米,第三個格子里放4粒米……,后面格子里的米都比它前一格增大1倍,把64格都放滿了就行”。國王滿口答應。豈料,到后來把倉庫里所有的存米都付出了,還是不夠。你知道為什么嗎?
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起來,開始交流討論。學生最后得知,放滿棋盤,如果按10克/千粒計算,那么所放麥子約為1800億噸。若造一個高4米,寬10米的倉庫來存放這些米,那么倉庫的長應是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的2倍!
這個情境以“趣”為突破口,以“情”為紐帶,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一方面,新穎有趣的故事情節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體會到乘方運算的魅力,從中體驗情感;另一方面,教師針對故事情境,提出了一個饒有趣味的問題,促使學生展開思考,將數學和情感體驗有機結合起來。創設這樣的導入情境,既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也對導入新課起到鋪墊作用。
2.3 ? ?關注有效,凸顯思維價值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情境創設應有利于解決數學學習內容的高度抽象性與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的矛盾,能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和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那么,如何使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情境創設始終指向數學素養的提升和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體現數學教學的價值追求呢?很重要的一點是,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并結合教學實際,精心選擇情境創設的方式。
情境3:在蘇科版《數學》七年級上冊“合并同類項”的教學中,一位教師創設了如下的情境。
1)用多媒體展示幾種常見的水果,讓學生進行合理的分類。
2)出示8張卡片,每張卡片上各寫有一個單項式:xy、2、3、4xy、5、6b2、7、8b2,讓學生將這些卡片進行合理的分類。
3)三張卡片上各有兩個單項式,卡片一:2m2n與3nm2;卡片二:43b2與52b3;卡片三:xy與yz。指出每張卡片上的兩個單項式具有的相同點。
4)教師給出一個多項式:x2y+3x+yx22xy+1,讓一位學生任意取一對x、y的值,然后教師與另一位學生比賽,看誰先求出該代數式的值。
5)判斷下列算式是否正確:3(斤)+4(斤)=7(斤);3(斤)+4(箱)=7(斤箱)。
新課改背景下的課堂教學,不僅要關注教學的核心知識,還要關注如何進行核心知識的教學突破。上述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不斷打破學生原有的認知平衡,成功地引導學生探索得到“同類項”、“合并同類項”兩個核心知識,而不是直接將結論告訴學生。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進行重組與改造,而且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思維靈性,使數學學習過程變得更有意義,更富有挑戰性。使學生進入一種“心求通而未達,口欲言而未能”的狀態,實現人文素養與思維價值的統一。
綜上所述,自然是情境創設的基本前提,情趣是情境創設的根本保證,有效是情境創設的價值追求。創設教學情境,既不是給數學教學“精美包裝”,也不是給數學教學“添油加醋”,而是要以數學問題的本質、學生的認知規律為依據,創設自然、情趣、有效的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需求,引導學生體驗學習過程,讓數學課堂真正變成學生快樂成長的精神樂園。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楊裕前,董林偉.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3]郝志剛.數學教學中情境創設方法的類別研究[J].中國數學教育,2011,(7-8):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