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歡
摘 要:英國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體系完整、成果顯著,而中國的職業資格證書制度雖已初步確立,但仍存在管理混亂、證出多門、普職分離、含金量低等問題。在改革過程中,可以適當借鑒英國的成功經驗,從政府統籌規劃入手,制定統一的職業資格標準,提高企業參與度、改革評估方式,使職業資格證書與學歷證書相互融通,從而完善中國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
關鍵詞:英國;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經驗;啟示
中圖分類號:F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4-0305-02
序言
英國的職業資格證書制度運作體系完善、證書含金量高,一直被視為世界學習的典范。1986年10月英國正式建立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NVQs),并成立國家職業資格委員會(NCVQ),代表英國政府負責在全國范圍內推行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隨后,英國又建立了普通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GNVQ),從而使職業資格的概念從專門的職業崗位培訓領域延伸到基礎教育領域。
一、英國推行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經驗
(一)政府適度干預,統一職業標準
首先,英國政府完善有關職業教育的法律法規。先后頒布了包括《綜合中學設置促進法》、《教育改革法》、《繼續與高等教育法案》和《德林報告》等在內的一系列法案。進入21世紀,英國政府又新出臺適應時代發展的法律法規,包括《國家技能綱要》、《14~19歲,更多機會、更高水準》和《技能——在商務中增強,在工作中提高》等。
其次,英國政府組織管理機構制定統一的國家職業資格標準。1986年英國設立國家職業資格委員會,負責開發全國統一的職業資格標準和框架。1997年成立資格與課程委員會,對職業教育的課程、評估和資格認證進行總體調控。這種在市場化的基礎上實行的國家調控,為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統一的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創造了有利條件。
(二)企業積極參與,緊密聯系市場
在英國推行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過程中,企業和行業協會積極參與,充分發揮作用,促進了教育培訓與生產實踐的結合。英國的國家職業資格標準完全按照企業的需要來制定的,能夠緊跟科學技術發展以及市場和就業方式的變化趨勢,從而滿足企業對合格勞動者的需求。這種以職業標準為導向的制度得到了英國企業的積極參與和支持,也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
(三)注重能力培養,現場評估考核
英國的職業資格證書制度不僅重視理論知識和具體崗位的要求,而且注重考核考生的職業能力。在英國職業資格框架中,能力標準由能力單元、能力要素和操作標準三部分構成,用來衡量學習者的職業能力。課程設計則注重教學的實用性、可接受性及可操作性。這種方式既能激發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又能提高教學者的教學效果。
(四)普職教育融通,證書功能擴展
英國職業資格證書制度不僅僅面向職業培訓,而且與學歷證書體系相互銜接,職業資格證書已經成為溝通職業培訓與學歷教育的紐帶。為進一步提高社會對NVQ證書的認可程度,鼓勵在職人員接受繼續教育,英國在推廣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過程中,確立了NVQ資格等級與英國普通教育的學歷文憑的對等互認關系,并且承認國家職業資格可以作為普通高等學歷教育的入學資格,從而在政策上確立了這兩種證書的對等地位。
二、中國職業資格制度中存在的問題
(一)證出多門,各自為“證”
目前,中國職業資格證書體系主要由各級政府和勞動部門通過行政手段來進行管理,企業和行業協會幾乎不參與。這種管理模式既受國家相關行政部門的管轄,又得到相關技術部門的支持,管理比較集中,但也存在不少弊端,例如缺少第三方的監管等。而且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缺乏真正統一的管理機構,“證出多門”、“各自為證”的現象十分常見。
(二)脫離企業,認可度低
中國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延用了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職業教育模式,企業及行業協會的參與度很低。從職業標準的制定,到資格證書培訓階段的大綱設計、課程設置,及資格證書的考評與質量監督,皆由國家相關部門制定。企業根本無法參與到整個職業資格認證的過程中,因此他們對勞動者具體能力的要求無法真實地反映出來,導致即使勞動者持有經國家認證的職業資格證書,也無法證實其具備實際的崗位能力。
(三)普職分離,難以融通
目前,中國的職業資格證書教育與學歷文憑教育缺乏有效的溝通機制,職業資格證書與學歷證書也不具有對等地位。雖然國家已實行勞動準入制,也出臺了一系列強化職業教育與培訓、促使“雙證”并重的制度,但要實現“雙證”融通,還缺乏相應的政策支撐,例如對“雙證”融通的認可問題、注冊入學及學籍管理問題、培訓機構的設置標準和審批程序問題及經費投入等問題。盡管中國實行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層級已經明晰,但依舊未能建立起一個學歷證書與資格證書相互融通的統一的國家職業資格框架。職業資格證書的社會認可度不高,學歷文憑仍是大眾所追求的第一目標,學歷資格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布不具有對等地位,僅在證書層面普職融通就十分困難。
(四)考評落后,模式單一
考評管理模式比較單一,較少從考證者的角度考慮。特別在考試時間上,缺乏靈活性,許多參考者尤其是成人由于工作或者其他原因無法參加考試,就會失去這一年度參加考試的機會。另外,考評方式單一,考評手段和考評工具也比較落后,大部分還是一種靜態、片面的考試形式,做不到客觀、全面考查職業技能,考評內容過于簡單,重知識輕技能,考評方式基本上還是筆試。有些考評者不能勝任考評工作,專業技能有待提高。
三、英國對中國推行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啟示
(一)政府統籌規劃,國家統一管理
為了改善中國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證出多門”、“各自為證”的混亂局面,我們亟需建立一個完整的職業資格證書國家體系,增加證書的通用性及權威性,提高社會認可度。因此,我們應當借鑒英國推行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經驗,并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建立一個由上而下、層層分管、權責明晰的證書管理體系,由國家勞動部門統籌組織證書的管理工作,各行業行政職能部門承擔證書的考核工作,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合作,將職業資格證書評估納入全國統一考試工作框架,打破目前多種職業資格證書并存,多個部門多家機構共同管理的局面。endprint
其次,政府應當完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相關法律法規,以法律手段保障制度的有序運行。明文規定各級管理機構不同的職責及其分工協作關系。由國家勞動部門在全國范圍內對中國職業資格證書的管理和頒發進行宏觀指導和監管,并協調各部門之間職業資格標準及其認證的問題,明確各級各類政府機構相關職能范圍和權限,建立權責明確的管理體系和質量監督體系。
(二)建立統一標準,強調企業參與
中國應當建立統一的職業資格標準,來規范職業資格認定,提高職業資格證書的權威性。建立統一的國家職業標準,有利于肅清現在職業領域中各種證書混亂的現象,并以此規范各類證書機構的評估認證工作。另外,勞動力市場是職業資格證書的最終檢驗環節。因此,應當充分發揮企業及行業協會在職業資格證書體系中的作用。要進一步提高企業界的參與度,以確保職業標準能夠符合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使企業對雇員的操作技能和知識要求能夠融入職業教育與培訓的課程體系中。行業協會應當積極參與制定職業標準、嚴格就業準入、普及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宣傳等過程。政府主管部門要轉變職能,進行適度的宏觀調控,例如負責出臺政策、宏觀指導、督促檢查、交流經驗等。
(三)普職證書互通,促進課程融合
英國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體系能夠受到學生和家長的青睞,其中一個原因在于其職業資格證書能夠與普通學歷證書互換互認。中國要規范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首先要提高職業資格證書的地位,將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納入統一框架,使職業資格證書與學歷文憑證書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四)改革考評方式,確保證書質量
目前,中國的職業資格評估仍然以傳統的書面考試為主,注重對理論知識的考察,而忽視對實際操作能力的測試,導致持證者的職業資格與他的實際技能水平不一致。中國應當對現有的評估方式進行改革,借鑒英國的現場工作考評方法,提高考評者的參與程度,以客觀地進行評估,提高評估結果的準確性。同時采用多階段多次評估的方式,使結果能夠更加真實地體現從業者實際的技能水平。
另外,應當對考評的各個環節進行規范管理,完善監管制約機制,健全質量保證體系,以確保整個評估過程的公正性。建立統一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管理體系,健全頒證機構的認定資格,頒證機構必須實行客觀、公正的第三方認證,實現考培分離。另外,要完善資格證書考評員、督考員等工作人員的資格準入制度,為職業資格證書考評提供人員保障。
結論
開展職業技能資格鑒定,推行統一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定,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科教興國”戰略方針的重要舉措,也是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的一項戰略措施。我們可以適當借鑒英國推行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經驗,進一步完善中國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體系。這對于提高勞動者素質,加強技能人才培養,促進勞動力市場的建設及促進經濟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黎娜.英國、澳大利亞職業資格考評實踐及其對中國的啟示[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5.
[2] 黃日強,鄧志軍.英國推行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基本經驗[J].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4,(4).
[3] 于湛波.英國職業教育對中國民辦高校定位與發展的啟示[J].教育探索,2009,(4).
[4] 魏麗青.英國職業資格證書教育的經驗與啟示[J].教育與職業,2009,(4).
[責任編輯 王曉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