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衛莉

摘要:以具備“專、知、能、善、健、雅”全人素質標準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為出發點,以提升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為目標,緊貼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依托產業、企業、職業實際需要,構建以“必修課程+選修課程+活動課程”為主體,以“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三項能力培養為主線,以職業技能鑒定和崗位要求為準則的開放式課程體系,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
關鍵詞:綜合職業能力;開放式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718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5727(2015)01-0079-04
一、課程體系構建背景
教育部在《關于制定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中提出,中等職業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為:“培養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這就意味著各中職學校培養的人才既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又要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礎知識,具備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的主要載體,中職學校的培養目標與規格最終要通過課程的實施才能得以實現,課程體系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的質量,關系到中職學校的正確定位、辦學特色和教育教學質量。因此,課程體系的科學合理構建對于中職學校教學改革來說至關重要。
作為一所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紹興市中等專業學校一直堅持樹立“全人教育”的育人理念,實施“寶貝計劃”,把每一個學生當成寶貝,提出了“專、知、能、善、健、雅”這六個方面的素質標準,著力于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和綜合職業能力的提升。因此,在課程建設過程中,要堅持以具備“專、知、能、善、健、雅”全人素質標準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為出發點,以促進學生綜合職業能力提升為目標,緊貼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依托產業、企業、職業實際需要,構建以“必修課程+選修課程+活動課程”為主體,以“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三項能力培養為主線,以職業技能鑒定和崗位要求為準則的開放式課程體系,如圖1所示。
二、課程體系構成要素
(一)把好“兩個關口”
從市場經濟角度講,學校就像一個人才加工廠,企業是客戶,學生是產品。學校根據客戶需要,設置課程,學生通過課程學習,成為企業所需的產品。為了制造出客戶所需要的高質量產品,在構建課程體系時,必須把好“兩個關口”,即“入口關”和“出口關”。
1.把好“入口關
在課程體系構建之初,學校必須考慮到市場對教育和人才的需求,了解崗位對學生專業知識、能力和情感的要求,掌握學生的學習基礎、性格特點、心理取向、夢想追求等情況。只有把好這個“入口關”,課程體系的構建才能不出現偏頗,從而既能滿足企業和崗位的實際需求,使學生進入企業后能夠盡快適應崗位需要,成為合格的“崗位人”,又能適應學生終生發展和社會長遠發展的需要,有利于學生成為合格的“職業人”和“社會人”。
2.把好“出口關
對于學生的“出路”,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升學,一種是就業。在課程體系構建時,應充分考慮到這兩種結果,開辟升學與就業兩條通道。一方面,要整合課程資源,推動中、高職銜接,或是通過選拔考試組建高考班,為學生開辟升學通道。另一方面,要通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等方式,強化學生實踐技能,為學生開通就業通道。在學生進入社會之前必須把好“出口關”,即學生除了成績合格或修滿規定學分之外,還需獲得專業職業資格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等證書,達到“一本畢業證書+多本技能證書”的人才培養要求,促進學生多元發展,使其成為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
(二)著力“三項能力”培養
綜合職業能力是學生從事現代職業所必須具備的能力,是知識、素質、技能和心理等在職業活動中的外化,主要由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構成。其中,專業能力是指從事職業活動所需要的專業知識、技能的能力,由專業崗位能力和專業通用能力構成。專業崗位能力是針對某一具體崗位的應用能力,學生具備這些能力就可直接上崗工作。專業通用能力是為適應某一職業領域或崗位群的工作需要而應具備的基本能力。方法能力是學生從事職業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學習方法方面的能力,包括學習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創新能力等能力。社會能力是指從事職業活動所需要的社會行為能力,包括團隊協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抗挫折能力、適應變化能力等能力。
三項能力互相聯系、不可分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方法能力是學生有效學習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開展社會交往的基礎,專業能力是學生畢業后從事相應職業的保障和立身之本,社會能力則是學生是掌握方法、適應崗位、自我提高以及創業等必須具備的能力。在課程體系的構建中,要著力于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這三大能力的培養,不僅要教會學生如何發展并掌握專業技能(即掌握專業能力,學會做事),要教會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即掌握方法能力,學會學習),要教會學生善于融入社會,具備團隊協作精神(即掌握社會能力,學會相處),還要使學生得以開發自己的潛能,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即學會做人),最終實現學生可持續的、全面的發展,成為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三)關注“三大課程”
1.必修課程
必修課程是課程體系的主體部分,包括公共基礎課程、專業技能課程和工學結合課程三大類。專業能力培養以必修課程為主。公共基礎課程重在培養學生的專業通用能力,設置有人文素質課程、職業素養課程和身心健康課程三類課程。通過公共基礎課程的學習,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專業通用能力,為專業課程學習提供幫助,而且能夠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形成良好的文化素質和道德修養,誠實的品質和健康的身心,為“專、知、能、善、健、雅”全人素質的形成奠定基礎。
專業技能課程主要培養專業崗位能力。專業技能課程包括大類專業基礎課程、理實一體課程和考證考級課程三大類。大類專業基礎課程是為專業課程學習奠定必要基礎的課程。理實一體課程以崗位(群)教學項目為主,通過任務驅動,在學校特定的實驗實訓場地進行。考證考級課程與職業標準相對接,是為學生參加勞動、人事部門的職業證書資格考試而設置的課程。通過專業技能課程的教學,不僅讓學生獲得過硬的專業知識,掌握必備的專業崗位能力,達到“專”的全人素質標準,而且更加熟悉企業、行業,了解市場,為將來的職業生涯奠定基礎。
工學結合課程包括校內工學結合和校外工學結合,重在“讓學生親身經歷結構完整的工作過程,并完成一些在所學專業(職業)中最具典型意義的綜合性的工作任務”,是學生所具備的專業能力在實踐中的運用。
2.選修課程
選修課程分為校級選修課和學區選修課兩種,重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習方法能力。校級選修課是由學校根據教師特長、學科或專業拓展需要在全校范圍內統一設置的課程,是必修課程的延伸,包括專業技能類、人文素質類、職業規劃類和體育藝術類四大類。其中,專業技能類課程主要為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參加技能競賽、考證考級服務,人文素質類課程為培養學生人文素質、陶冶情操服務,職業規劃類課程為學生走近職場、創業創新服務,體育藝術類課程為提高學生體育藝術素養、鍛煉意志體魄服務,學區選修課則由學區根據學生個性需求、專業特點而在學區范圍內開設的課程。學生依據興趣愛好及需要報名參加校級或學區選修課程,以走班制形式上課。
學校還把周四下午第七、八節課開辟為選修課“四聲”開放式教學時間。“四聲”是指:朗朗的書聲、開懷的歌聲、有勁的運動聲、隆隆的機器聲。“四聲”開放式教學時間追求開放的態度、開放的課程、開放的資源、開放的環境,為每個學生提供更多發展興趣的機會。通過選修課程的學習,讓學生學會尋找方法解決問題,提高方法能力,增長才干,有利于良好個性的形成和今后的可持續發展。
3.活動課程
活動課程是課程體系中最具活力的部分,重在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行動中收獲,學會團隊協作,學會與人交往,學會直面挫折,學會適應變化,提高社會能力。學校以“強專業、厚基礎、增自信”為目標,以“知行相結合、文技相融合”為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主要有以賽促學為主導的技能活動,以人文素質培養為核心的經典誦讀活動,以職業生涯發展為重心的創新創業活動,以愉悅身心為目的文體活動等四大活動。
在四大教學活動中,技能活動以專業技能展示和技能運動會為主。專業技能展示以“夯實常規促提高,教學相長展風采”為主題,側重于一個“展”字,即展示師生在專業技能中所取得的成果,包括技能產品、圖紙、實訓報告等成果的展示。技能運動會以“比賽點亮青春,技能引領未來”為主題,側重于一個“賽”字,即設置師生專業技能比賽,要求班班參與、人人參與,賽出風格、賽出水平。經典誦讀活動以“雅言傳承文明,經典浸潤人生”為主題,構建誦讀、閱讀、踐讀三維活動模式,讓學生在誦讀活動中提高人文素質,提升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形成良好的個性與健全的人格。創新創業活動以“實踐促進創新,以創業帶動發展”為主題,建有集培訓、指導、實訓、孵化為一體的創業孵化園,幫助學生專業實踐、規劃職場、構筑創業夢想。文體活動以“生命因運動而精彩,青春因藝術而美麗”為主題,以田徑運動會和文藝匯演為主要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健康的體魄、陽光的心態、優雅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藝術修養。
三、課程體系的開放性
課程體系必須是開放性的,既要立足于知識的橫向拓展,為學生提供職業學習和良好素質養成的廣闊空間,又要著眼于未來的縱向延伸,為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形成及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因此,課程體系的開放性必須堅持在課程開發、課程設置、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方面的開放性。
(一)課程開發的開放性
課程開發不是學校或教研室閉門造車,而是要與行業、企業、高校專家、校外機構合作進行各類模式的課程開發與設計,充分體現課程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的要求。在這個過程中,也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興趣、知識、能力、心理等因素,讓課程更加適合學生。
(二)課程設置的開放性
一是課程設置要與專業崗位能力、職業資格證書相結合,實現“崗、課、證”三位一體,為學生就業奠定基礎。二是必修課程、選修課程和活動課程三大課程板塊應相互對應,從課內延伸到課外,以利于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和全人素質的形成。此外,各課程板塊對于三種能力的培養雖各有側重,但能力的形成是互相滲透、相輔相成的,絕不能把它們割裂開來。
(三)課程內容的開放性
課程內容的開放性是指課程內容要具備動態發展和彈性調整的特點。動態發展表現在學校要根據企業崗位工作任務,按照“必需、夠用”的原則,不斷整合課程資源,更新課程內容,開發具有職教特色的校本教材。彈性調整表現在學校要根據市場與企業的變化而不斷調整課程內容,使理論與實踐、基礎與新知、課堂與社會結合起來。
(四)課程實施的開放性
課程實施的開放性是指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與手段,與新產品、新技術和新工藝的學習相結合。重點是要加強實踐教學,運用模塊教學、項目教學、模擬教學等多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將知識、技能、態度的教學融為一體,真正實現“教”、“學”、“做”的統一,在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同時,注重學生職業道德、全人素質的培養,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優勢潛能。
(五)課程評價的開放性
課程評價應摒棄傳統的以書面考試為主的單一評價形式,淡化以分數為標準的甄別方式,實現開放性的多元化評價。一是評價形式的開放性。如以實踐操作、項目演練、報告撰寫、產品制作等形式進行考核評價。二是評價主體的開放性。可以是教師考核,企業專家考評,學生之間互評,也可以由專門的技能考評小組進行考評。三是評價內容的開放性。除了考試成績之外,學生的技能等級證書、職業資格證書、技能比賽獲獎證書等都可以作為考核的內容,通過學分替換獲得成績。
參考文獻:
[1]於芳.中職全人教育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1(2):46-47.
[2]張磊,李敏.探索以培養綜合職業能力為核心的高職課程體系的構[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10(3):12-15.
[3]李賢彬,王學東,路建彩.高職教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與實施[J].職業技術教育,2010(5):10-11.
[4]肖放鳴.以“三能力”培養為核心構建高職課程體系[J].職業技術教育,2010(l4):35-37.
[5]任重,韓華.構建學分制下適應市場需求的中職課程體系[J].職業技術教育研究,2005(7):15-16.
[6]楊俊,唐菀.基于能力本位的“6+1”高職課程體系改革與創新[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5):9-12.
[7]盧鏡.基于職業能力本位的“層次一模塊”高職課程體系的構建[J].中國成人教育,2009(4):74-75.
(責任編輯:王璐)
Improv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Vocational Abilities by Building Open Curriculum System
——A Case Study of Shaoxing Secondary Technical School
FU Wei-li
(Shaoxing Secondary Technical School,Shaoxing Zhejiang 312000,China)
Abstract:The thesis mainly focuses on the cultivation of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with holistic personal quality standard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able, competent, virtuous, healthy and elegant”, aiming to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vocational abilities. To meet the demand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actual need of various industries, enterprises and vocations, an open curriculum system is built with three kinds of courses, "namely, compulsory course, optional course and activity course" as its main body, with three abilities "namely, professional ability, methodological ability and social ability" as the main line and with the occupational skill appraisal and job requirements as the guideline,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and serve th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words:comprehensive vocational abilities; open curriculum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