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黎明
摘 要: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預習情況與質量,通過設定科學合理的預習任務,鼓勵形式多樣的預習方式,支持內容多樣的預習話題,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自主預習活動,做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南針,緊握學生自主學習的指揮棒,讓自主學習成為思想品德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關鍵詞:思想品德課程 自主學習 互動參與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有著鮮明的思想性、實踐性與綜合性特點,是一門以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基礎,以促進學生的思想品德健康發展為目標的綜合性學科。正因為有這樣的學科性質,以至于它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對知識的自主運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體體現在對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政治文化素養、社會責任感的培育以及對學生利用思想品德知識與情懷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上。那么,如何讓自主學習成為思想品德教學的常態,讓自主學習與實踐成為學生自覺學習思想品德的習慣?作者認為,不妨從引導與啟發入手,從課前預習、課堂實踐探究、課后自主反思三個角度切入,做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南針”,緊握學生自主學習的指揮棒,讓自主學習成為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常態。
一、自主預習,集體探討找方向
預習是學生課前的自習天地,是幫助學生掃清新課“絆腳石”、指明學習方向、發現學習問題的樂土。在自主預習活動中,教師除了要關注學生個體作用的發揮,還要關注學生在合作預習、小組探討中的表現,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預習效能的最大化。
例如,在講授蘇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級上冊第二課“積極的生活態度”前,作者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留下了幾道別開生面的預習任務。
1.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一份初中生自理能力調查表,對小組成員進行調查,并嘗試整理、分析數據。
2.保持樂觀心態
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收集與“快樂” “樂觀”相關的生活小故事、歌曲等,并分享各自保持快樂的方法。
布置完這個預習任務后,作者發現,學生的積極性都很高,還沒下課很多小組就迫不及待地討論起如何分配任務,還集體約定了預習的時間。有的小組成員甚至躍躍欲試制訂起了預習活動計劃,認認真真地安排起預習任務的分配,本該結束的課堂一下子好不熱鬧,為下節課的教學開了一個好頭。
二、自主探究,互動參與重實踐
初中階段的學生有著充沛的活力,他們的思維結構中開始出現抽象邏輯。他們已經開始具備一定的概括、判斷與推理能力,有著自己的主見,并逐漸形成獨立的心理。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以學習主人的身份融入課堂互動的過程中,營造心理相融、快樂自由的思想品德探究氛圍。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設計中為學生的自主探究讓步,把課堂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通過學生熟悉又感興趣的生活話題、網絡資源、影視平臺,將思想品德知識平常化、具體化、形象化。
例如,在講授蘇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級上冊第十課第三框“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責任”這一概念并清楚自己的責任,從而較好地履行自己的責任,為了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的基礎上能把理論落實到實踐中,作者設計了三大板塊:責任之初體驗;責任之再判斷;責任之終抉擇。首先通過測試學生的責任心來激起他們的興趣,讓學生自主判斷自己是否是一個具有責任心的人;再讓學生探究自己周圍是否存在不負責任的言行;接著利用具體的視頻事例,引導學生探究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所應具備的素質,進一步讓學生自主探究自己現在的責任;最后利用學生比較熟悉的名言,讓學生認識到負責任就是要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三個板塊環環相扣,讓學生從他們感興趣的事情開始自主探究,從理論到實踐,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吹散了思想品德課抽象、枯燥的理論“迷霧”,也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思想品德教學中自主學習的常態化創建了寬廣的平臺。
三、自主反思,逆向思維促成長
反思是一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趨向成熟的標志,一個具備反思能力的學生,不僅具備了主動學習、自覺合理地安排學習的能力,同時也具備了反芻知識、重新建構自身知識結構、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消化新知識的能力。因此,作者認為,在思想品德學習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主反思的能力,通過思維導圖、知識復述、經驗分享等方式,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
例如,在講授蘇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級第四課第三框“正確對待和參與競爭”后,作者發現,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的人格發展階段,在學習過程中,他們逐漸表現出強烈的競爭意識、高度的自我榮譽感,對“競爭”有著深刻的體會。因此,在本節課的知識學習后,首先,作者引導學生以思維導圖的知識建構方式,根據“直面競爭—競爭利弊談—正確參與競爭”這條主線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小組回顧,回顧可以以小組探討、知識復述等形式開展。隨后,在知識回顧的基礎上,作者引導學生根據本課所學的知識,就“如何正確對待和參與競爭”談談自己的看法與理解,說說我們如何在競爭的基礎上實現合作共贏。
總之,自主學習是學生自我成長的必由之路,是一個學生綜合素養的有力表現。在初中階段的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應該用心關注學生心理自我的逐步形成,并有意識地抓住這個契機,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組織與引導作用,發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思想品德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與提升。
參考文獻
[1]喬金珍.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情境創設[J].思想政治課教學,2006(1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