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
摘 要:音樂教育是以審美為核心的情感體驗,有著啟迪智慧、陶冶情操、美化心靈、彰顯個性的特殊功能。在初中的音樂教學中,教師要牢牢抓住學生青春發展的關鍵時期,在學生人格重塑、思維發展與情感細膩的微妙階段,開展豐富多彩的音樂審美活動,激發學生內心深處的音樂情感,引發他們最真實強烈的音樂共鳴,培養并發展他們感受美、鑒賞美的能力,從而為學生的音樂實踐、音樂創造和獨一無二的音樂個性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音樂 音樂鑒賞 情感共鳴
音樂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是最具感染力與影響力的藝術形式之一。基于音樂的重要性,作者在日常教學實踐中,尤其關注對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嘗試從三個“善用”入手,即善用導入、善用對比與善用通感,滲透審美教育,開展音樂審美活動,讓學生不僅能夠聽懂音樂的優美,還能夠品讀出其中的特別風味。
一、善用導入,激發學生的鑒賞熱情
好的課堂導入就像教學的一劑“興奮劑”,它能夠有效地引發學生自覺的課堂關注,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開啟學生自主思考的大門。在音樂鑒賞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導入環節在課堂教學中“先發制人”的教學功效,在備課過程中對課堂導入進行精心預設。在預設過程中要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學內容為依據,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感興趣的時尚話題、熱衷的音樂頻道或電視節目,豐富課堂導入的內容,活化課堂導入的形式,讓課堂導入變得出其不意,以激發學生對音樂鑒賞的熱情。
例如,在講授蘇教版初中音樂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希望與你同行”時,作者考慮到七年級的學生剛剛從小學邁入初中,對初中生活有著美好的憧憬,對花季友誼有著浪漫的向往,因此,在教學導入環節,作者以電影——《同桌的你》為契機,打開“校園友誼”這個話匣子。在這個教學環節中,作者首先播放了經典校園民謠《同桌的你》,在學生的哼唱中自然地引入這部熱播電影,引發學生對“同桌”這個話題的關注。隨后,播放電影《同桌的你》的開頭部分。借助這部電影,作者把鏡頭拉回現實,拉回課堂,開展了“你好,同桌”的小組活動。在這個活動中,作者以本課的教學內容《希望與你同行》這首歌為背景音樂,引導學生四人一組,分別向組員說出自己對同桌的心里話,為隨后的歌曲教學與鑒賞活動做鋪墊。在這個導入環節中,學生躍躍欲試,積極性很高,尤其是在看完影片《同桌的你》的相關片段后,他們深受啟發,有的學生一時不知如何表達,自顧自地用本課新授歌曲《希望與你同行》表達自己對同桌的情感,教學氛圍非常活躍。
二、善用對比,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
初中階段的學生思維活躍,觀察敏銳,善于捕捉事物之間的細小區別,能夠感受差異所帶來的奇妙體驗,思維已經具備抽象與類比意識。因此,在音樂鑒賞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對比的教學手法,為鑒賞內容尋找一個教學的支點,引導學生在對比的過程中引發共鳴;在尋找不同的過程中體驗差異,從而啟迪學生的智慧,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提高學生鑒賞音樂的能力。
例如,在蘇教版初中音樂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故鄉的云”的教學完成后,作者考慮到這個單元的幾首歌曲都以“故鄉”為基礎,圍繞對祖國、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展開,歌曲的風格與抒發的情感較為一致、和諧。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幾首歌曲,區分其中的異同,作者設計了一個對比與分析的教學實踐活動。在這個活動中,作者制作了一個對比分析表,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本單元所授歌曲(《故鄉的親人》《故鄉的小路》《故鄉的云》《那就是我》)從角度、風格、情緒、情感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并把小組討論成果以簡單的語言記錄到表格中,從而實現從小組探究到小組分享的音樂鑒賞之旅,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音樂鑒賞水平。
三、善用通感,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所謂通感,即將不同感官的感覺溝通起來,借助想象等思維活動引發感覺的轉移。通感是常見的一種修辭手法,而“聽聲類形”是人們借助通感鑒賞音樂的慣用途徑之一,早在馬融的《長笛賦》中就有“爾乃聽聲類形,狀似流水,又象飛鴻”的相關記載。由此,作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妨運用通感作為藝術鑒賞手法,啟發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到音樂鑒賞活動中,充分激發學生的聯想及創造能力,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實現“以感情體驗感情”的教學目的。
例如,在講授蘇教版初中音樂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草原放歌”時,作者考慮到遼闊無際的大草原對于大部分南方學生而言,只停留在電視電影里,局限在書本描繪里,并沒有深刻的體會與親身的體驗。因此,在本課的音樂教學中,如何引發學生內心深處對大草原的情感共鳴,是能否圓滿完成鑒賞教學的關鍵點。由此,作者在教學前為學生呈現了許多與大草原有關的詩歌及相關圖片。如《敕勒歌》中“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千古名句,草原上的蒙古包、烤全羊等的圖片,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感官展開聯想,讓形象、立體的大草原躍然心間,引發學生內心深處對大草原那種自由、豪邁、寬廣感覺的向往。
總之,初中階段是學生情智發展的黃金時期,在這個階段培養并發展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是最好不過的。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把學生當成鑒賞的主體,通過豐富多彩、動態立體的審美活動,引發學生與音樂之間的情感共鳴,激發學生最真實、質樸的情感體驗,鼓勵他們在親身體驗的基礎上進行不一樣的音樂創造。相信在師生共同的努力下,音樂教學將變成一場充滿感動的視聽盛宴,一場充滿奇跡的創造體驗。
參考文獻
[1]宋正玲.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三策略[J].廣西教育,2012(34).
[2]李明.開展音樂欣賞 調動學生興趣[J].新課程(中學版),2008(4).
[3]姜雪.關注學生學習心理——初中音樂欣賞教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