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妮
摘 要:強化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可以促進領導干部切實履職盡責,有利于領導干部的監(jiān)督管理,促進反腐倡廉工作的進步深入,使黨的執(zhí)政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從經濟責任審計的發(fā)展歷程,經濟責任審計面臨的新形勢,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重在審計評價三個方面,剖析了新形勢下如何更有效地進行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
關鍵詞: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審計評價;評價體系
一、經濟責任審計的發(fā)展歷程
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是適應我國政治和經濟改革發(fā)展的需要而產生的一項具有中國特色的審計監(jiān)督活動,是審計機關或組織按照規(guī)定對國家機關和屬于審計機關審計監(jiān)督對象的其他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在任職期間對財政收支、財務收支以及有關經濟活動應負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進行審計監(jiān)督。我國經濟責任審計發(fā)展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即初創(chuàng)時期、探索發(fā)展時期、規(guī)范深化時期。
(一)初創(chuàng)時期
20世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為初創(chuàng)時期,起源于針對國有企業(yè)改制中存在的問題,探索廠長、經理離任審計,發(fā)展為全國逐步推行經濟責任審計。
(二)探索發(fā)展時期
從20世紀90年代末到21世紀初可以作為探索發(fā)展時期,1999年兩辦印發(fā)《兩個暫行規(guī)定》視為我國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初步確立;從2000年開始縣級以上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試點工作在全國啟動;2004年由六部委聯(lián)合發(fā)文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范圍擴大到了地廳級。
(三)規(guī)范深化時期
從2006年開始處于經濟責任審計發(fā)展的規(guī)范深化時期,2006年經濟責任審計被正式寫入了審計法。2010年兩辦印發(fā)了《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yè)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guī)定》;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完善審計制度,保障依法獨立行使審計監(jiān)督權,并對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和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實行審計全覆蓋。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審計工作的高度重視,并為進一步做好審計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和提供了根本遵循。2014年7月,由七部委聯(lián)合印發(fā)《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yè)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guī)定實施細則》。2014年10月,國務院印發(fā)《關于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指出深化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可見經濟責任審計逐步走向法制化軌道。
二、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面臨的新形勢
(一)外部環(huán)境變化
黨的十七大、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和四中全會有關強化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完善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yè)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的論述,為經濟責任審計深化發(fā)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環(huán)境。從審計風暴到近幾年的“打虎”可以看出,經濟責任審計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受社會關注度不斷提高。1999-2012年,我國審計機關共對43萬余名領導干部進行了經濟責任審計,涉及黨政領導干部38萬多人、國有企業(yè)領導干部3萬多人,包括省部級黨政領導干部和中央企業(yè)領導干部150多名,查出因領導干部直接責任造成的違規(guī)問題等涉案金額684億多元,移送紀檢監(jiān)察和司法機關7600多人,給予免職、降職、降級、撤職和其他處分的達1.81萬人。經濟責任審計為反腐倡廉建設提供了重要依據,為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fā)展提供了積極的正能量。
(二)審計機關面臨的困難
目前部分審計機關在審計職業(yè)化建設方面尚存在不足,如審計人員的年齡結構偏大;對審計人員的在職繼續(xù)教育的重視程度不高;審計人員的知識背景比較單一,嚴重缺乏有工程技術類專長的審計人員;傳統(tǒng)的審計技術方法已不完全適應審計職業(yè)化建設的需要,推進審計方式方法的創(chuàng)新顯得尤其重要,是實現審計監(jiān)督全覆蓋的內在動因。
(三)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呈現的變化
1.經濟責任審計覆蓋面將進一步擴大
按照黨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jiān)督,對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實行審計全覆蓋的要求,各級審計機關必須在一定時期內實現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全面覆蓋。
2.經濟責任審計監(jiān)督關口將進一步前移
經濟責任審計是發(fā)揮審計監(jiān)督職能的重要實現途徑,經濟責任審計應該貫穿領導干部的任職期間始末,涵蓋領導干部的任前審計、任中審計和離任審計,以便更好地對權利運行進行制約和監(jiān)督,從而形成領導干部不敢腐的懲戒機制和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以及不易腐的保障機制。
3.經濟責任審計內容將進一步拓展
經濟責任審計內容有所增加,一是增加了自然資源資產的開發(fā)利用和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以及民生改善情況;二是增加了機構設置、編制使用以及有關規(guī)定的執(zhí)行情況;三是增加了履行有關黨風廉政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等情況。2014年審計署已組織六個省分別開展自然資源資產審計試點,涵蓋了森林資源審計、土地資源審計、水資源審計、海洋資源審計、草原資源審計和礦產資源審計。
4.經濟責任審計方式方法將進一步創(chuàng)新
審計技術方法的創(chuàng)新既是實現審計監(jiān)督全覆蓋的必然要求,更是提高審計工作質量的本質要求,也是進步推進審計職業(yè)化建設的重要途徑。審計人員要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積極探索經濟責任審計的方式方法,為經濟責任審計在更高層次發(fā)揮作用做出貢獻。
5.法律規(guī)范體系將進一步健全
無論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還是國務院印發(fā)《關于加強審計工作意見》,充分體現出黨和政府對審計工作的高度重視,為依法開展審計提供了制度保障,有助于有關審計工作的各項法律法規(guī)的盡快出臺。
6.相關部門的合作將進一步深化
目前《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yè)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guī)定實施細則》由七部委聯(lián)合印發(fā),強調了實行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聯(lián)席會議或領導小組制度,形成部門間審前共商、審中協(xié)作、審后運用的協(xié)調配合機制。部門間的深入合作使得審計效率得到提升,審計工作質量得到提高,使信息在各部門間實現共享。
三、經濟責任審計重在審計評價
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關鍵點在于如何進行審計評價。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是否恰當,決定了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成敗,可見,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評價至關重要,因為經濟責任審計是國家治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同時也是干部監(jiān)督管理的重要組成內容,作為反腐倡廉工作的治本措施和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的重大舉措。
(一)經濟責任的內涵
經濟責任的內涵,簡單來說就是領導干部擔任何種領導職務,進而產生所任職務對等的職責和義務,表現為與財政財務收支以及有關經濟活動相關聯(lián)的職責和義務。因此,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的審計,必須圍繞經濟責任來開展,即圍繞領導干部的職責和權限來審計。
(二)經濟責任審計對象
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國有企業(yè)領導人員、村和社區(qū)等主要負責人是經濟責任審計的對象。目前各級審計機關經濟責任審計主要是圍繞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yè)領導人員展開,而針對對村和社區(qū)主要負責人的經濟責任審計開展的較少,尚處于積極探索階段。隨著我國社會結構的發(fā)展變化,村和社區(qū)將成為社會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社會中的地位將越來越重要,各級審計機關對村和社區(qū)主要負責人的經濟責任審計,實現審計監(jiān)督無盲區(qū),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進程。
(三)經濟責任審計評價
1.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現狀
一是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認識還不完全到位。主要存在兩種錯誤傾向,一種傾向于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在審計內容的確定上無所不包;另一種傾向于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就是查賬,存在安于現狀、無所作為的思想。二是評價依據不充分,評價主觀性較強,違背謹慎性原則,存在較大審計風險。三是評價內容超出了審計范圍,與經濟責任無關的責任也加以界定。四是審計評價質量不高,流于形式,沒有實質性的內容,未能發(fā)揮審計監(jiān)督的作用。
2.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
目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研究是理論界和實務界的一個新課題。在經濟社會變革的大時代背景下,對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評價體系進行研究,是順應時代發(fā)展變革的需求,理論界和實務界應該盡快為黨政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審計設計一種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法,豐富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審計理論體系,服務于國家治理的需要,促進國家良治。
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具有時間跨度長、涉及面廣、政策性強、難度高、風險較高的特點。領導干部經濟責任評價是經濟責任審計的難點,也是經濟責任審計的重點。要建立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至少需要解決的三方面問題:一是領導干部的職責特點和責任范圍。二是評價依據、評價內容、評價原則。應當遵循重要性原則、客觀性原則、公正性原則、差異性原則、權責對等原則、可操作性原則、歷史性原則進行評價。三是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
應結合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鮮活案例,依據合法性、經濟性及社會性要求提出差異化的經濟責任審計綜合評價指標,降低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評價難度,提高評價體系的公平、公正、公正程度,有效判別領導干部的勝任度,提高履職能力,為有關部門選用干部提供借鑒,提升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工作質量。(作者單位:安徽省安慶市審計局)
參考文獻:
[1] 汪立元,顧曉敏,陳希暉.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風險及其防范[J].中國行政管理,2011(05).
[2] 陳琛凝,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探析[J].財會通訊,2011(10).
[3] 閻寶泰,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同步審計的實踐與思考[J].審計研究,2011(03).
[4] 崔鵬,1999年以來43萬多名領導干部接受經濟責任審計[N].人民日報,2011-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