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琳琳
摘 要:專升本生源減少,存在學生自身、家庭、學校、社會多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現在學生自身原因導致專升本生源減少,高職生源素質整體下滑;家庭原因迫使學生放棄專升本,因家庭致貧而放棄專升本;高職院校原因導致專升本生源減少專升本難度大等方面。正是這些原因對大學進步進行了鞭策;同時也促使大學進行深入的教育改革,與時俱進,跟上社會發展步伐。
關鍵詞:高職教育;專升本;生源減少;原因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5-0119-02
目前,高職專升本的報名條件要求是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錄取的省內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成人高等院校(普通專科班)、普通高職(專科)的應屆專科層次畢業生,由學校推薦在校學習期間,專業綜合排名前30%的學生參加全省統一組織的專升本考試,錄取應屆畢業生的5%進入本科院校學習。但是,高職專升本的報名人數在逐年下滑,以筆者統計的情況為例:某高職學校法學專業2009年報考專升本的人數為212人,占應屆畢業生的41.93%;2010年報考專升本的人數為156人,占應屆畢業生的33%;2011年報考專升本的人數為75人,占應屆畢業生的24%;到2014年報考專升本的人數為55人,占應屆畢業生的19.78%。法學專業專升本的報名比例相對于其他專業而言還是比較高的,因為從事法律職業需要考取《法律職業資格證書》,參加該證書考試的報名條件就是要求法學或其他專業本科。其他專業尤其是理工類學科專升本的報名人數更是少之又少,有的甚至報名比例只有個位數。經研究發現,導致高職專升本生源減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學生自身原因導致專升本生源減少,高職生源素質整體下滑
隨著高考制度的改革和擴招政策的影響,擴招之前不應該進入到本科院校的學生進入到本科院校,應該進入到高職專科院校的學生被普通本科院校和民辦本科院校瓜分,高職專科院校為了生存,按照大眾型高等教育的指引,只能放低錄取分數線,近幾年的高考高職高專最低錄取分數線已經達到170分和160分,這些學生在某些領域很有天賦,但是文化基礎實在不敢恭維,連一個像樣的請假條都寫不出來,有些主管學生工作的負責同志坦言,現在的高職高專學校想選出個能辦明白事的班干部都不容易。高職專科的很多學生有著非常不好的學習習慣,他們不知為什么要上專科,但是來之也就安之,要讓他們再通過努力考取本科,在本科再學二年,他們是如何也不想做的。他們中的很多人還在專科的痛苦考試中受著折磨,正考不及格補考,補考不及格等著畢業前大補考,到了即將畢業的時候知道,只要不欠學費,大都能拿到畢業證,自己已經很滿足了,自己已經清楚自己在學業上的半斤八兩了。
世界觀、人生觀模糊,目標缺失與多數專科學生目標缺失情況正相反,有部分優秀的專科學生沒有因為高考的失利而沉淪,反而愈挫愈奮。在升學與就業的途徑選擇上也是與眾不同。1.選擇更為快捷的升學途徑。國外的很多學校瞄準了中國巨大的出國留學市場,開發出國讀一年半本科,一年碩士研究生的留學項目,與之對比是國內二年專升本,三年碩士研究生課程,大大節約了學生的時間;同時中國公民家庭收入的快速提高和“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理論指引,很多家長也愿意讓孩子出國學習,開拓視野,為將來的工作奠定國際化背景;還有一些家境一般的優秀學生,在學習專科的同時,套讀自學考試“專本銜接”課程,通過三年的努力,不但能夠獲得專科的畢業證,還能夠獲得本科畢業證書和學士學位,這些學生放棄專升本,直接攻讀碩士研究生,為自己節約了兩年的時間,同時也為家庭節約了兩年的經濟負擔。2.優先考慮就業和參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象牙塔里面學得如何最終還要接受生產實踐的考量,很多專科學生在專科畢業時如果能夠找到合適的工作,他們會選擇先就業,在就業中去尋找知識的空缺點,然后再以提高學歷的方式彌補實踐中知識的不足。
二、家庭原因迫使學生放棄專升本,因家庭致貧而放棄專升本
伴隨著高等教育從精英化教育轉向大眾化教育,高等教育也從事業變成產業。大學收費剝奪了許多家庭困難的學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很多學生因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枯竭以及家庭主要勞動力的喪失而失去求學的經濟基礎,不得不放棄專升本的學習。盡管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如國家助學金、國家獎學金、勵志獎學金、助學貸款政策等等,目的是為了學生不因經濟貧困而放棄學業,但其實沒有看到,一個家庭無法支持學生上學的背后原因是需要這個學生立即放棄學業去維系這個家庭的最基本生活,國家的助學政策只能救學生,維系不了這個家庭。
因家庭溺愛而失去專升本。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大大降低了中國的人口壓力,但也有人說計劃生育政策毀掉了我們的孩子。筆者是不贊成這種認識的。實則是許多夫婦綜合素質差,沒有育兒能力,只知道對孩子溺愛才導致其生活自理能力較差,沒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學習解決的愿望,感到上大專期間獨立生活太麻煩,從而不想繼續讀本科,只想回家鉆進父母的安樂窩。
三、高職院校原因導致專升本生源減少專升本難度大
大專學生想專升本要參加各省統一組織的專升本考試,前已闡述,按照現行政策,只有當年應屆大專畢業生的5%能夠有機會被本科院校錄取,到本科院校繼續學習,這個比例使很多專科生望而卻步。
老師與學生之間對于變革知識傳授模式的矛盾不斷加深,使很多學生對課堂學習失去信心。高職高專首先招生的質量不高,教學改革不到位,仍沿用古老的說教方式,照本宣科,使得老師與學生之間對于變革知識傳授模式的矛盾不斷加深。老師認為學生層次低,不愛學習,于是沒有激情,不愿意更新知識和知識傳授方式;學生認為老師沒激情,不考慮學生感受,不與學生和時代特色相接軌,不愿意聽教師單一的課堂教學,對本科課堂也失去了信心。
(一)錯位的辦學觀念
一個網名叫“任天寂”的學生,在退學的時候自述:與其在學校受折磨混張文憑,不如自己退學開辟一條自由讀書的道路。他在網上曾寫下了《中國教育萬言書》,作為“一個退學大學生的自白”。他認為,我們要解決的問題主要是教育觀念問題。筆者也有同感,首先,大學是一個教育機構,而不單是一個科研機構。很多大學都在追求所謂的大學排名,給大學教師下達各種各樣的科研指標,教師為完成學校的指標,不得不東拼西湊,閉門造車,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少有能為社會有一點裨益,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卻毫無一用,另一方面,教書應有的教書本領也荒廢了,大學老師不會講課,不能抓住學生心理,課堂多是晦澀的念書本,不能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其次,片面的追求規模,大而全,大學辦成了產業。現在的大學校長每每談及自己學校的幾萬學生,囊括了社會的所有學科都津津樂道;在目前的教育體制下,幾萬名大學生只有大學生的身份以及將要得到的大學畢業證書,沒有大學生的能力和素養;學校的所有學科又有幾個能夠立得住,叫得響,在產業發展的要求下,低投入高產出,只有多招學生才能產出,只有在大教室里用一個老師照本宣科才能降低成本,不顧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大肆批發殘次品的“大學畢業生”。endprint
(二)優秀的本科院校不招專升本學生
由于招收專升本學生占用本科招生計劃,招收一個專升本學生就少一個高中直接錄取的學生,很多優秀的本科院校就不招收專升本學生,優秀的專科生就不升本。最后導致結果就是優秀的專科學生不升本,一般的專科學生升到一般的本科,學生嫌棄學校,學校嫌棄學生。
導致專升本學生減少的社會原因是全民趨利化的社會狀態使得學生難以靜心讀書。比爾·蓋茨可能是世界上最為知名的退學者,他的退學并不是讀書耽誤掙錢的范例。但是我國現在的經濟狀況非常好,每個領域掙錢的機會都很多,沒考上大學的學生幾年之內就能積累一定財富,在涉世之初的大學生那里錯誤的認為上完了大學也沒有好的工作,大學生和農民工一樣,到處都是,與其在學校里消磨時間,還不如到社會上掙點錢,拿個別學生的成功當成是全體非大學生的機會。這是錯誤的觀點,他忽視了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越來越專業化,越來越離不開專業的技術和知識。只有學好專業領域的知識和技術,才能更好地為將來在社會上立足奠定基礎。
(三)所謂的大學生就業難,本科生難于專科生觀念的錯誤引導
2014年教育藍皮書《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4)》指出,2013年是“史上最難就業年”,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為71.9%,平均月起薪為3 378元。《教育藍皮書》指出,從學歷層次比較來看,初次就業率呈現兩頭高中間低的特點,其中,專科生為79.7%,本科生為67.4%,碩士生與博士生均為86.2%;從學校類型來看,高職高專院校初次就業率最高,為78.1%2。很多學生錯誤地認為,不能升本,升本之后還不如現在好找工作。殊不知,這個比例并不是專科和本科的對比。
結語
存在就有其合理性,我們不必千方百計規勸專科學生升本。專升本生源減少,既有學生對多年來所形成的學歷高即為成功這一標桿的挑戰,也是對大學進步的鞭策。它促使大學進行深入的教育改革,與時俱進,跟上社會發展步伐。按照《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拓寬社會成員終身學習通道,擴大社會成員接受多樣化教育機會,試行普通高校、高職院校、成人高校之間學分轉換,實現多種學習渠道、學習方式、學習過程的相互銜接,構建人才成長“立交橋”。
參考文獻:
[1] 姜小軍,楊芳.大學生退學狀況、原因分析及對策[J].中國電力教育,2011,(10).
[2] 二十一世紀教育研究院.教育藍皮書《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4)》[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5):15-27.
[責任編輯 杜 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