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璐璐
摘 ?要:由互聯網高速發展應運而生的QQ、論壇、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應用改變著當代大學生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和交流方式,在網絡媒體發展的新形勢下,高校團學工作也面臨一系列機遇和挑戰。順應時代潮流,結合大學生群體的發展特點,采用新媒體技術為團學工作創造更多活力和價值是新時期的發展要求。本文結合新媒體運營的機遇和挑戰,探討了新形勢下如何利用新媒體推進團學工作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新媒體運營;團學工作;應對策略
信息時代的到來,使得媒體傳播無孔不入,大學校園同樣如此。“新媒體”一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早已屢見不鮮。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們的生活與所謂的新媒體息息相關,新媒體已經延伸到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第 31 次報告顯示,截止 2012 年 12 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 5.64 億,18 歲到29 歲的人群占到了 30.4%,在新媒體的用戶中,大學生居多,并且大學生人數還在逐年不斷的增加,這也充分說明大學生網民已經成為我國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使用者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思想文化集散地和社會輿論放大器的互聯網等新媒體媒介工具越來越廣泛地改變著當今大學生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不少高校在團學工作中積極轉變工作理念、創新工作方式、豐富工作內容,采用先進科學技術通過形式多樣的媒介工具建立了新媒體的應用框架。隨著網絡化、信息化的不斷深入和發展,探索新時期下新媒體的運營模式,推動校園新媒體的應用和進一步發展,規范大學生的交流和凝聚方式,從而引導正確的輿論方向,促進當代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成為團學工作新的著力點。
一、新媒體運營的特點
(一)交互平臺多樣化。新媒體是在傳統媒體的基礎之上發展而來的,加之于報紙、廣播、電視、雜志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傳播工具,新媒體的應用為廣大受眾提供了更為豐富和多樣的交流互動平臺。QQ、博客、微博、微信等平臺的出現極大的拓寬了當代大學生接收和發布相關信息的途徑,一對一和一對多的信息輸送方式也有利于信息傳輸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建設。并且越來越多的交互終端能夠在極短時間內迅速搶占信息收發陣地吸引受眾,據調查,收音機額用了38年才將受眾普及到
5000萬人,同樣的受眾規模電視用了13年,互聯網用了4年,而微博只用了14個月,這種競爭發展機制在增強科技競爭意識的同時也促進了新媒體交互平臺的功能研發和更新換代。
(二)信息內容豐富化。新媒體平臺自身擁有海量的信息搜索和儲存功能,強大的關鍵詞搜索和相關性鏈接可迅速展開豐富的信息界面,從而擴大了信息的外延,迎合了不同受眾的需要。此外,時下尤為流行的微博微信因其短小精煉的內容而頗受垂愛,微內容發展成為一種新興信息時尚潮流。
(三)選擇控制自主化。豐富的媒體形態為大學生提供了充分的選擇空間,可以通過QQ了解好友動態、發布語錄心情;也可以通過微博隨時隨地秒刷輿論熱點,參與話題討論發表個人觀點:也可以通過微信接收時政新聞、關注活動詳情。受眾則可以根據個人時間空間的具體情況通過控制新媒體移動終端來篩選有效信息,滿足不同人員的個性化需求,這種完全自主化的信息選擇和控制機制為新媒體的運營疏通了信息傳輸渠道。
二、新媒體環境下團學工作面臨的問題
(1)傳統管理模式下,團學工作主要借助于紙媒和廣播等傳播工具,信息傳導內容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新媒體為團學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海量的信息支撐。但是新媒體傳輸信息內容的豐富化不可避免的會造成信息質量的良莠并存,然而信息自身不會分化,這就給不雅不和信息的傳播創造了機會。盡管微內容形式的出現迎合了廣大受眾的信息消費需求,但是這種短小、不連續、隨意性較強的內容高頻率的出現并不利于信息秩序和網絡安全、網絡文明的和諧建設。(2)新媒體為高校團學工作建立了強大的信息收集、整理、儲存和檢索、取用信息系統,使得工作開展更加便捷的同時也為廣大學生提供了參與的機會和平臺。但是由于受眾對于新媒體信息收發的自主性較強,且個人信息相關度不強,公眾可以自由發言,容易造成一部分低俗和不負責任言論的散播,也由于網絡虛擬環境使然,現實交流較少,大學生群體易受不良輿論導向影響。
三、應對策略
(一)樹立融媒體發展理念。在傳統的工作管理制度下,將傳統媒體形態與新媒體技術相融合,確保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媒介工具的優勢互補,積極尋求兩者融合的契入點,以充分發揮媒體宣傳工具在團學工作中的最優效用。注重團學線上媒體和線下師生的交流互動,線上把握相關信息的輸出端口,并進一步保障信息的有效傳輸;線下加強師生的實體互動,力求保持線上線下信息秩序一致,注重雙線機制的上下聯動性,形成多層次、廣覆蓋的信息傳導體系。
(二)加強新媒體運營平臺制度化建設。高校的新媒體運營平臺應加強組織機構的制度化建設,合理確定各部門機構設置,確保信息平臺各部門能夠協調一致,統籌合作。打造穩定的平臺根基,是為了進一步形成強有力的宣傳陣地,使團學各級組織、廣大高校師生能夠緊密圍繞在該陣地周圍,積極響應信息號召,體現規模效應和群體效應。還要加強團學組織之間和師生之間的聯動響應,各部門各人員要配合組織宣傳工作開展,以充分發揮平臺的交互功能。
(三)進行正確輿論導向。新媒體運營平臺的信息發布要注重推送端口內容的準確性、道德性和安全性,進行嚴格的杜絕低級錯誤是基礎,傳播高質量信息、傳遞社會正能量是關鍵,保持紀律性和慎重性是保障。從源頭控制信息質量,確保發布內容準確無誤;確立信息的發布原則,以正面積極信息為主,服務信息為輔,堅決抵制負面消極內容的出現;發布信息者要具有良好的新媒體媒介素質,遵守組織紀律,對于爭議性信息要慎重發布。在對高校師生進行正確輿論引導的前提下,應更多的增加新媒體內容的價值性、趣味性和形式的活潑性、創新性以更好的為廣大師生服務。
(四)加強先鋒團隊管理。高校的新媒體運營應當組建一支思想道德素質過高和政治素質過硬的先鋒團隊,在維護網絡文明,打擊網絡惡行,傳播社會正能量等方面發揮先鋒帶頭作用,用積極的言行引領學生。因此必須對先鋒團隊進行有效的管理,提高團隊組織性、紀律性和戰斗性,力求團隊自身能夠逐漸進行自我管理、團隊培訓、統一行動。利用團學各級組織,依托學生干部、班委、班級黨員形成團學新媒體工作的突擊隊,及時對網絡不文明行為進行打擊,和先鋒團隊緊密聯系以自身的影響力凝聚更多的組織和個人,共同維護好新媒體平臺。
(五)與時俱進,順應新媒體發展潮流。新媒體以其信息的多樣化、自主化和快捷化等特點在當代高校的學生管理中被廣泛應用,因而,作為能夠快速及時傳遞信息的網絡新媒體工具成為高校團學工作的新助手。團學工作者要與時俱進,利用微博微信等新興的信息交互平臺開展學生工作,努力加強團學工作的契合,為團學工作的溝通交流建立穩固的平臺。同時,也應當利用同學們喜聞樂見的新媒體工具調動同學們參與學生工作的積極性,激發廣大學生的熱情,促進學生黨自我管理和創新管理。隨著高校教育體制改革和教學質量評估體系的發展完善,高校的團學工作更應當順應信息化時代的發展潮流,積極引入新的媒體宣傳管理工具,為高校團學工作的進一步發展創造更多活力。
總而言之,網絡新媒體的逐漸深入和發展為高校團學工作的開展創造了良好的技術條件,奠定了團學工作者利用新媒介進行信息傳導的穩定平臺基礎,進一步促進了高校團學工作的新發展、微發展。對于新媒體伴隨而來的挑戰,團學工作者應當積極改善所處媒體環境,加強新媒體和團學工作的有效融合,避免新媒體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讓新媒體為我所用的同時發揮最大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