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鼻-鼻竇炎及伴鼻息肉患者病變程度與支氣管哮喘和肺功能的相關性
馬兵良張雷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目的探討老年慢性鼻-鼻竇炎及伴鼻息肉患者與支氣管哮喘和肺功能的相關性。方法134例老年慢性鼻竇炎患者根據是否有鼻息肉將所有患者分為單純慢性鼻竇炎(CRS)組和CRS伴息肉組,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變應性鼻炎和支氣管哮喘發生率,Spearman相關分析慢性鼻竇炎不同病變范圍、鼻息肉不同分級與合并支氣管哮喘肺功能的相關性。結果CRS組和CRS伴息肉組不同病變范圍和分級間變應性鼻炎和支氣管哮喘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CRS病變范圍與肺功能呈顯著正相關(P<0.05),CRS伴息肉不同分級與肺功能無相關性(P>0.05)。結論老年CRS、CRS伴鼻息肉病變程度與支氣管哮喘肺功能阻塞程度存在正相關關系。
關鍵詞〔〕鼻竇炎;鼻息肉;肺功能;哮喘
中圖分類號〔〕R765.4+1〔
通訊作者:張雷(1963-),男,碩士,主任醫師,主要從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研究。
第一作者:馬兵良(1979-),男,主治醫師,主要從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研究。
清除鼻分泌物可以改善肺部癥狀。研究認為,鼻竇炎是哮喘發病的主要危險因素〔1〕。本研究旨在探討慢性鼻竇炎(CRS)不同病變范圍、鼻息肉不同分級與合并支氣管哮喘肺功能的相關性。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1年7月至2013年2月我院耳鼻咽喉科、頭頸外科收治的老年CRS患者134例,均符合CRS標準診斷,均行鼻內鏡手術治療,根據術后病理診斷是否有鼻息肉將所有患者分為CRS組54例,男28例,女26例,年齡60~80歲,平均(70.2±9.8)歲,病程6個月~22年,中位病程6年;CRS伴息肉組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齡61~79歲,平均(68.8±9.1)歲,病程8個月~20年,中位病程6年。兩組年齡、性別、病程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鼻腔鼻竇CT檢查和鼻內鏡檢查,根據CT檢查結果將CRS組病變范圍分為單個鼻竇、多個鼻竇及全組鼻竇3種類型,將CRS伴息肉分為Ⅰ級、Ⅱ級和Ⅲ級。觀察并記錄患者有無合并變應性鼻炎和支氣管哮喘等變應性疾病,并對合并支氣管哮喘肺功能進行測定,分為小氣道阻塞性通氣障礙和肺通氣阻塞性障礙。
1.3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20.0軟件用χ2或χ2趨勢檢驗和Spearman相關分析。
2結果
2.1兩組不同病變范圍和分級合并變應性鼻炎以及支氣管哮喘發生率比較CRS組18例合并變應性鼻炎,其中單竇1例,多竇15例,全鼻竇2例;23例合并支氣管哮喘,其中單竇2例,多竇15例,全鼻竇6例,不同病變范圍CRS患者合并變應性鼻炎以及支氣管哮喘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CRS伴息肉組41例合并變應性鼻炎,其中Ⅰ級15例,Ⅱ級22例,Ⅲ級4例;25例合并支氣管哮喘,其中Ⅰ級9例,Ⅱ級13例,Ⅲ級3例。不同分級CRS伴息肉患者合并變應性鼻炎以及支氣管哮喘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不同病變范圍和分級與肺功能相關性分析CRS組23例合并支氣管哮喘患者出現小氣道阻塞性通氣障礙13例,其中單竇2例,多竇8例,全鼻竇3例;肺通氣阻塞性障礙10例,其中多竇7例,全鼻竇3例。相關分析顯示CRS病變范圍與肺功能呈顯著正相關(r=0.454,P=0.003);CRS伴息肉組25合并支氣管哮喘患者出現19例,其中Ⅰ級7例,Ⅱ級10例,Ⅲ級2例;肺通氣阻塞性障礙6例,其中Ⅰ級2例,Ⅱ級3例,Ⅲ級1例。相關分析顯示CRS伴息肉不同分級與肺功能無相關性(r=0.107,P=0.651)。
3討論
雖然鼻炎和變應性鼻炎是呼吸道變態反應不同部位的不同表現,但一些變應性鼻炎支氣管高反應會隨著變應原接觸的終止而恢復正常,而哮喘一旦發生,支氣管高反應就持續存在〔2〕。從解剖學角度分析,鼻黏膜的病理改變和刺激會影響下氣道,這主要是由于鼻黏膜能夠過濾和調節下呼吸道的氣體。鼻部疾病能夠誘導哮喘的發生,慢性鼻竇炎患者鼻腔分泌物滯留、黏膜腫脹,引起鼻塞,患者改為以口呼吸為主,口呼吸會誘發和加重支氣管痙攣〔3〕。研究表明,如果空氣吸入下呼吸道之前先經過了鼻腔的加溫和濕化,則可以減少和避免污染物以及變應原隨干冷空氣進入下呼吸道,從而減輕哮喘癥狀,減少哮喘發生率〔4〕。本研究未觀察到不同病變范圍和不同分級間變應性鼻炎以及支氣管哮喘發生率的差異,可能與本研究樣本量偏少,且未考慮部分患者同時合并有支氣管哮喘和變應性鼻炎,從而影響了統計結果。另外,本研究表明變應性鼻炎可能是哮喘的危險因素之一,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
本研究結果表明老年慢性鼻竇炎、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病變程度與支氣管哮喘肺功能阻塞程度存在正相關關系。鼻炎和變應性鼻炎是呼吸道變態反應不同部位的不同表現。鼻息肉并發哮喘時,上、下氣道黏膜均出現大量嗜酸粒細胞浸潤,而單純鼻息肉患者下呼吸道不出現,鼻息肉并發哮喘是全身免疫反應在上、下呼吸道黏膜炎癥的表現。CRS伴息肉不同分級與肺功能無相關性,可能是由于上、下氣道疾病嚴重程度表現不平行,而CT、鼻內鏡等檢查還受患者年齡、民族、文化程度等影響,不能最真實地反映病情嚴重程度。CRS病變范圍與肺功能呈顯著正相關,可能是由于CRS越嚴重,菌內毒素產生的細菌超抗原越多,導致上、下氣道炎癥反應程度就越嚴重〔5~7〕。
4參考文獻
1上官誠芳,王士禮,蔡昌枰,等.變應性鼻炎和鼻鼻竇炎與哮喘發病之間的關系〔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08;28(9):1191-5.
2Bleier B.Editorial:blending medical and surgical therapies to optimize patient outcomes in chronicrhinosinusitis and allergic rhinitis〔J〕.Am J Rhinol Allergy,2014;28(4):279-80.
3Shah A.Allergic rhinitis,chronic rhino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osis in Asia Pacific:impact on quality of life and sleep〔J〕.Asia Pac Allergy,2014;4(3):131-3.
4Prepageran N,Wang de Y,Nair G,etal.The status quo and unmet needs in the manage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and chronic rhinosinusitis:a malaysian perspective〔J〕.Asia Pac Allergy,2014;4(3):142-8.
5韓娜.慢性鼻竇炎、鼻息肉與支氣管哮喘相關性194例臨床分析〔D〕.烏魯木齊:新疆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19.
6韓娜,雍軍,孫捷,等.194例慢性鼻竇炎、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患者與支氣管哮喘及肺功能的相關性分析〔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1;34(9):925-9.
7Pakdaman MN,Corry DB,Luong A.Fungi linking the pathophysiology of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 and allergic asthma〔J〕.Immunol Invest,2011;40(7-8):767-85.
〔2014-05-17修回〕
(編輯李相軍/滕欣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