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三十二研究所工會 張曉燕
基于企業文化建設視角下提升企業競爭力的研究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三十二研究所工會 張曉燕
摘 要:企業文化是企業全體職工在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及行為準則上達到的某種共識,企業文化可以有效加強企業團隊的凝聚力,提升企業的競爭力。而當今社會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注重企業文化建設。研究表明,現階段很多企業對文化建設缺乏足夠的重視,以致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嚴重阻滯了企業的發展進程。本文將分析企業文化的概念、企業文化與企業競爭力的內在聯系,并為促進企業文化建設、提升企業競爭力提供若干參考建議。
關鍵詞:企業文化 文化建設 競爭力 參考建議
21世紀的今天,企業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而企業的競爭無疑就是企業核心競爭力之間的較量。因此,切實增強企業競爭力才是保證企業長久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而企業文化作為企業競爭力提升的內在動力和關鍵因素,對企業的興衰成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必須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工作。企業文化是全體企業職工在長期的企業生產活動中逐漸形成的價值觀念及行為準則的某種統一,其是加強企業團隊凝聚力,保證企業獲得強勁生命力的重要元素[1]。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的重點在于創新,企業必須突破傳統、落后的企業文化局限,結合自身發展現狀創建出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有效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在激烈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及能力來開展行之有效的管理工作,在此基礎上綜合吸收、利用來自外部的可尋性資源使之變為自身價值,從而達到牢固自身社會地位的目的。這就是企業競爭力的本質所在。而企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為企業的發展與壯大提供了基礎與動力,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是培養全體職工的企業精神、思維方式、價值觀念、道德規范及行為準則等。企業文化具有無形性和能動性,可以隨時對企業生產行為和經營活動產生重要影響,并且對員工也產生重要的導向作用。這種影響和導向作用可以有效增強企業的凝聚力,促進員工之間的感情融合,使得企業獲得長久發展的生命力[2]。然而,只有科學的、正確的、不斷創新的企業文化才能最大程度實現企業競爭力的提升。
企業文化與企業競爭力關系密切。調查發現,在競爭中常常處于優勢地位的企業在企業文化建設方面遵循三個原則:科學性、實效性及不可模仿性。企業文化以一種科學、實用及不可模仿的姿態存在,是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根本。在傳統企業文化的基礎上進行革新,將企業文化當作一種重要資源進行開發、利用,可以有效增強企業活力,使企業在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建設高質的企業文化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制勝砝碼和高層次選擇。
企業文化為企業核心競爭力提供力量源泉。企業文化的本質是企業管理和內在精神相協調的能力,而核心競爭力是各種一般競爭力的結晶,其是企業在接受市場競爭刺激、受到外部環境影響時所表現出的一種保全企業順利發展的生存能力[3]。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是積極進行企業文化建設的最終目的,但核心競爭力并不僅僅意味著品牌或產品的競爭力,還意味著企業內部各部門、各生產環節之間的競爭力達到最優化,使得企業擁有一種其他企業無法模仿的競爭力。
要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關鍵在于形成一套科學、有效的文化體系,形成以創新精神培養為核心的優秀精神文化。只有獨創、有個性、科學的企業文化,才能提升企業的綜合能力,使企業獲得長久發展的強勁生命力,并在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
2.1 建設創新型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要充分體現本企業的個性特征。由于企業在各個歷史時期的發展情況不一樣,因此企業文化要不斷進行創新。企業文化要體現企業不同的發展歷史,不同的生產任務和產業性質、不同的技術特點及產業規模、不同的員工素質及員工構成、不同的社會任務和經濟地位,不同的經營理念及價值觀而產生的區別于其他企業的獨特文化特性。因此,創新性企業只為本企業所有,只適合本企業的長遠發展,其他企業不可復制[4]。調查發現,國內外在市場競爭中長久處于優勢地位的企業都在文化建設工作上重視創新,企業文化都具有鮮明的企業發展特性。
總之,中國企業要想提高競爭力,必須要在文化建設層面上高度重視企業成長和發展特性,在充分考慮企業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構建一套既能準確反映本企業發展情況又不被其他企業所模仿的創新型文化體系。
創新型企業文化應該充分考慮三個因素:企業產業性質、企業產品特點、企業傳統特色。目前,很多企業文化建設緊緊圍繞“特色”來開展,使得一批個性獨特、不可模仿的企業文化應運而生。例如,海爾企業文化的核心是創新,它是一套充分反映海爾20年發展歷程的特色文化體系,而創新型企業文化又以觀念創新為指導、戰略創新為核心、組織創新作保障、技術創新為推動力、市場創新作目標,就是這一套科學、有效的企業文化體系,使得海爾實現了自身的發展與不斷創新,最終使得企業規模由小到大、由大到強、最終由中國走向國際。由此可見,企業文化的獨特、個性與創新可以使得企業在保持自身發展優勢的同時,又能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強有力支撐。
領導行為方式是企業行為的主導因素,是企業組織和制度的人格化表現,其價值觀支配著企業的行為,左右著企業員工的價值取向,對經濟活動產生重大影響。企業領導行為應當體現以德為先,具備開拓、進取、誠信、寬容等優良品質,有利引導企業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5]。
2.2 重點建設企業領導制度文化
企業文化的組織者和倡導者就是企業領導,領導的地位與責任要求企業文化建設應該重視領導制度文化建設。這是順應現階段生產發展的需求,也滿足了經濟發展上層建筑的要求。領導的權力、威望可以有效促進企業文化的有效建設。因此,對領導制度進行科學的規劃十分重要,包括領導體制、領導結構、領導決策制度及領導方式等層面的內容。領導的體制文化和組織結構在企業文化形成中意義重大。因此,在領導知識文化、年齡、經驗、性格、性別等方面要進行合理搭配,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實現承上啟下、取長補短,并提高綜合領導能力。
此外,要積極完善法人的治理結構,現代領導體制打破了傳統模式的局限,實現了決策層與經營層之間的權力劃分,這樣不僅促進了企業在規劃之中正常運行,還防止了權力的高度集中,實現權利的制約與監督,這正是現代化企業領導制度文化的要求。只有建立起合理、規范的領導制度,才能使企業在正確的向導下穩步前進。相反,如果領導制度不完善,將給企業帶來更大的風險,并且難以進行風險規避和風險彌補。現今,雖然很多企業積極進行企業文化建設,但在領導制度上沒有做到權責分明,使得企業內部領導與領導之間存在權益糾紛,不利于企業各單位之間的團結和諧。再如,有的大股東向企業進行資金注入時,大股東的壓力、責任及其風險也隨之而來,同時,小股東的利益維護問題也相繼產生。大、小股東之間的責、權、利需要重新進行規范與界定,這就是對領導制度的一個重大考驗。要有效協調好出資人、債權人及員工之間的利益關系,必須要求領導制度的規范、完善和科學。領導制度完善,才能統籌兼顧公司各層面的利益,有效調解矛盾糾紛,將企業風險降到最低限度。
2.3 強化技能塑造,提高員工能力
企業之間的競爭很大程度上是企業人才的競爭,這就說明企業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性。雖然很多企業充分認識到人才對公司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推動作用,但建立的一系列人才培養模式并不能實現員工本身真正的提升,自然不能從人才資源層面實現公司利益的最大化。個中原因是這些企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沒有科學的企業文化作向導,致使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出現諸多弊端。科學的企業文化應該讓員工在文化熏陶過程中,深刻感受到企業發展現狀、企業的發展前景以及目標規劃,同時,更為重要的是,企業文化應該讓企業職工在工作過程中深切體會到來自公司的關懷,感受到自身的存在感,感受到企業對自身寄予的希望和期盼。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此外,企業還應該加大對職工的培訓力度,使他們掌握更多的工作技巧,以提高工作能力[6]。
新時期的企業職工不再是單純進行機械工作的勞動器具,他們更希望在工作的同時實現自身能力的提升。如果企業加強對職工的職業知識培訓、能力鍛煉,將使職工在工作過程中不斷成長、進步,最終為企業創造更多的經濟利益。要精心制定培訓計劃,實行年初培訓、年中檢查及年底考核等工作。再者,可以主動學習跨國公司先進的企業文化,借鑒其成功的經驗,在認真分析本企業發展特點和發展現狀的前提下,綜合思考并制定適合本企業發展的管理模式。要優化培訓內容,領導人在進行職員培訓的時候,應該摒棄傳統的培訓內容,也不能就自己的工作經驗泛泛而談,而應該結合實例,讓職員在成功的實例中找尋致勝的原因,培養職員獨立思考的能力,在獨立思考中實現思維創新。
2.4 發揮企業家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主導作用
企業家的倡導將會有效促進企業文化的形成,同時,企業家在企業文化的管理理念與核心價值觀上注入了長盛不衰的文化因素。企業的精神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而企業的管理理念和核心價值觀正是精神文化的關鍵點。
企業家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實現價值觀及文化思想的影響:(1)企業家在日常生活中要身體力行,既要言傳,又要身教。(2)巧妙運用其他相關企業成功實例,讓職員挖掘其中的企業理念與價值觀。通過參考相關經驗,引導職員反思本企業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現階段企業制度運行的有效性,通過綜合分析、思考,嘗試為本企業的文化建設和管理模式創新提供若干意見。同時,企業家在向企業職員進行價值觀念傳達之前,要全面、準確地掌握此類企業最新市場經濟走向,掌握最新企業發展動態,讓職員在接受培訓的時候,既能正確確立價值觀念,培養敬業精神,又能真正掌握一些工作技巧。
企業文化的有效建設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家隊伍的壯大。企業家的工作特點、個人特質、人格魅力。價值取向及其經營哲學等均能對職員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將企業家的思想文化、價值觀念巧妙融入到企業文化建設工作中,有利于保證企業文化的科學與純正,規范企業制度,激勵員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最終實現企業發展與壯大的終極目標。
綜上所述,企業文化與企業的競爭力就如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共同成全了現代企業經濟價值與文化價值的統一。而企業領導人位于企業高層,就好比一個企業的頭腦,對企業的整體發展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因此,要有效推進企業文化建設,必須要求領導者自身擁有正確的價值取向,有正統、先進的企業精神,在此基礎上,對企業職員進行科學、正確的指導。這就需要企業文化對領導制度進行規范,使各部門領導之間的權責分明,提高處事效率,減少內部權益沖突。此外,還要進行企業文化創新,在結合本企業實際發展情況的基礎上,構建出一套科學、有效、不可模仿的現代企業文化體系。我們相信,只要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必將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始終保持著強勁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 成思危.怎樣理解企業競爭力[J].商周刊,2011(01).
[2] 王鐵柱.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記首鋼冷軋公司企業文化建設[J].中外企業文化,2011(01).
[3] 陳向軍.企業文化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機理研究[J].中國流通經濟,2011(02).
[4] 李國杰.探索企業核心競爭力與企業文化建設的關系[J].中國商貿,2011(05).
[5] 唐棣華.試論企業文化建設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系[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1(02).
[6] 郭曉遠,李紅昌.基于時空經濟視角的企業競爭力的研究——以青島啤酒為例[J].中國商貿,2011(14).
中圖分類號:F27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5)05(c)-03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