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梅
【關鍵詞】作文教學 觀察 思考 評改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50-9889(2014)12A-0052-01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語文課標)要求學生“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能根據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發展書面語言運用能力”。然而,在農村初中,學生的作文水平不高,作文教學成為了令教師們感到頭疼的事情。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際,談談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從而提高作文教學效率。
一、教師要重視作文教學
在語文教學中,有的教師注重閱讀教學,對作文教學不夠重視。對此,學??梢詫iT設置一些作文教學課,以保證作文教學具備足夠的時間。此外,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閱讀,拓寬學生閱讀的渠道,如及時更新學校圖書館的圖書、為學生挑選能夠提升寫作水平的書籍等。
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指導。第一,多練多寫。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多寫。寫的形式有很多,如寫短文、寫周記、寫日記等,這些都是很好的練筆形式。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擬題目,抒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引導學生將內心的想法訴諸筆端。長期堅持這樣的寫作練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寫作習慣,消除學生對作文的畏難情緒。第二,嚴格規范學生的寫作。教師在布置學生寫作文時,不僅要明確作文的主題和寫作要求,還要明確作文的文體。比如,在進行記敘文訓練時,教師要讓學生明確作文的體裁是記敘文,需要達到什么樣的寫作要求。在進行議論文寫作訓練和說明文寫作訓練時也應當如此。只有讓學生明確具體的寫作要求,學生在寫作文時才能夠做到目標明確,有的放矢。第三,給予關愛和溫情。作文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有的學生由于親情的缺失,寫作時缺乏情感,因此教師要給予這些學生更多的關懷,讓他們感受到來自教師的呵護,使他們在寫作中學會表達情感,當內心的情感傾注于文字時,寫出來的作文也便有了真情實感。
二、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和思考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在《作文論》中提到:“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論到根本,除了不間斷地向著求充實的路走去,更沒有可靠的預備方法。”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單一的生活環境會令他們忽略了身邊的人和事,因此,教師在教學作文時,應當引導他們學會觀察和思考。筆者所在的學校離鄉鎮中心很近,每到趕圩日,村民便會到鎮上趕集。學生對這個現象并不在意,對此,筆者在趕圩日帶領學生站在街邊居民樓的頂層觀察人們趕圩時的情景,然后引導他們觀察人們的行為、語言、表情等,并鼓勵他們將自己的發現寫成作文。由于學生進行了觀察和思考,因此寫出來的作文都很精彩。有的學生寫人們趕圩時的情景,有的學生寫集市上的熱鬧景象,有的學生寫商鋪做生意的情形……對于學生司空見慣的事物,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和思考,形成新的作文素材。只有這樣,學生寫出來的文章才會生動有趣,富有創新性。
三、重視作文評改
在評改學生的作文時,教師不能以分數或等級作為評價的唯一標準。有的教師在批改學生的作文時,習慣以“A、B、C、D”的形式劃分等級或隨便打個分數,這樣一來,學生在拿到批改過的作文后,并不知道自己作文的優點和缺點分別是什么,不利于學生提高寫作水平。因此,教師在批改學生的作文時,要注重使用評價性的語言進行評價。教師的評語不需要太多,但是必須具體,有針對性。比如,教師可以評價作文的用詞、造句,指出作文中哪個詞語用得妙,哪個詞語用得不恰當,哪個句子不通順,哪個句子寫得很精彩,文章的選材如何,中心是否突出,文章結構是否完整。這樣,學生就知道自己作文的優點和缺點分別是什么,并有針對性地進行修改,從而提高寫作水平。語文課標指出:“應注意將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以及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相結合,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自我反思。”除了教師評價,還可以讓學生進行互相評價。由于學生的寫作能力不同,觀察事物的角度也不同,因此會寫出不同風格的作文。讓學生相互批改作文,能夠達到取長補短的效果,有利于學生提高作文水平。
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作文教學任重而道遠。作為教師,要注重作文教學,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提高作文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寫作方法,這樣才有利于學生提高寫作能力。
(責編 歐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