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丹
摘 要:教學是預設與生成、封閉與開放的矛盾的統一體。新課程呼喚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倡導讓我們的課堂回歸生活,屬于生活。它要求教育提供給學生順利成長與發展的土壤,要求教師的教學成為以學生個性發展為中心的育人行為,使課堂充滿學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長的陽光雨露,最終讓課堂成為師生生命的綠洲。那么,怎樣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呢?我們在數學教學中通過構建開放的教學空間,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活起來,使學生插上創新的翅膀,自由飛翔。讓開放成為新課程小學生數學課堂學習充盈活力的詩意追尋。
關鍵詞:自主學習;高效課堂;素質教育;新課程標準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3-222-01
一、揚情——課堂充盈活力的“魂”
列寧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情感具有一種內驅力,積極的情感能調動學生的激情。新課程標準認為:數學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是課堂氣氛的調節者,在課堂教學中,為了營造學生自主發展的課堂氛圍,教師應以平等的態度去熱愛、信任、尊重每位學生,滿足學生的發表欲、表現欲,鼓勵學生大膽創新。
課堂上,教師應從“授業”中解脫出來,以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身份出現。要變“師生關系”為“朋友關系”,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熱愛學生,要態度和藹,語言親切,把微笑帶進課堂,把期望帶給學生,把愛心留給學生,平等對待,真心實意,尊重、理解、寬容學生,以此喚起學生的積極情感,用自己的真情與愛心點燃學生心中的希望之火,不斷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俗話說:“親其師才信其道。”如在教學“人民幣的認識”時,老師問:“小朋友你文具盒共花了9元6角,你該怎樣付錢給營業員阿姨呢?”這下同學們就和伙伴們一起用學具拿了起來,當學生回答出不同的拿法后,老師把方法展示出來,問:“同學們的方法真多,說明都動了腦,下面考考你們哪種方法最簡單?”學生很快回答出來了。可見這節課把學生引入生活情境,在平和輕松的氛圍下使他們輕松學到知識。
二、探索——課堂充盈活力的“根”
皮亞杰認為:“兒童學習的最根本途徑應該是活動。活動是聯系主客體的橋梁,是認識發展的直接源泉。”現代教學理論也認為: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使他們在自由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思維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因此,課堂教學中要扎根于探索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眼、口、手、腦等多種感官參與,促進學生發展。
如教學8加幾的例題“8+9”時:教師未作任何暗示,先讓學生嘗試著做。一般學生按照8加幾的計算方法思考,把9分成2和7,8加2得10,10再加7得17。部分思維活躍的學生卻打破“看到8,想到2”的思維定勢,認為8比9小,分8比較簡便,于是他們把8分成1和7,9加2得10,10再加7得17。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受教師“先入為主”的觀念制約,占有足夠的思考時間,享有廣闊的思維空間,不時迸發出創新的火花。又如這課的做一做第一題我出示了一張卡片讓學生分別算出得數,然后觀察異同,得出上面一排的2和4合起來就是下面算式中的6,于是學生們就知道計算8+6時,6要分成2和4。然后我讓學生猜一猜卡片下面的算式是什么?通過猜想,引導學生發現學習、探究學習,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積極地引導學生投入到對規律的探索活動中。在這一課的教學活動中我抓往時機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贊賞學生獨特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有了充分的發展空間。
三、評價——課堂充盈活力的“境”
開放式的課堂不再以教師為唯一的評價主體,學生也成為了評價的主體,學生在評價別人的成功和被別人評價為成功的過程中滿足了好奇心,獲得了探求新知識的激勵。教師應發揮表揚的激勵功能,使學生樂于創新。作為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習結果的評價,更應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尤其是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閃現的創造火花要及時鼓勵,對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學生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從而做到知、情、意、行綜合評價。如當某個小朋友提出創造性的解法時,就以他的姓氏命名為“××解法”,號召全班同學向他鼓掌,對他說“×××,你真棒!”;又如,在低年級課堂上我常用一些彩色的紙,剪成蘋果狀,一個蘋果上寫一個算式,然后請孩子們來,“摘蘋果”,如果孩子答對了,全班小朋友就對他說“對對對,這個蘋果屬于你。”如果答錯了,就對他說“錯錯錯,請你繼續再努力。”開放的課堂教學,不再是以教師為唯一的評價主體,學生也成為了評價的主體。如“我覺得他說得……”“我對他說得話有補充。”在評價別人的成功和被別人評價的過程中又滿足了好奇心。因此,教師在評價學生的學習,應盡量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一位成功者,應采用激勵的語言和動作,讓課堂充盈生命的活力。這樣,才能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一步激勵學生的求知欲望。
四、練習——課堂充盈活力的“園”
開放是創造的條件,開放練習的和核心就是開放思維。在課堂練習中,開放習題,可給學生創造無拘無束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練,培養學生思維敏捷性、靈活性、創新性和實踐性。1、實行彈性作業。讓那些已經學好、學充分的學生免做作業,以騰出更多的時間來探究自己還不會的知識;而針對部分確實還沒有消化新知的學困生,教師可以給他們開小灶,讓他們少做一些作業,或者適當降低作業的難度讓他們也有機會體驗成功;2、活引進一些實踐作業。例如在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初步認識”之后,就可以讓學生學習后自己制作模型,在實踐中來把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應該關注在生長、成長中的人的整個生命,通過構建開放的教學空間,讓學生真正成為具有靈性的人,成為生命涌動的主體,這也是新課程小學生數學課堂學習充盈活力的詩意追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