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澤晶
摘 要:傳統的美術教學往往重視美術教學結果,忽略了學習過程。探究式教學是以研究為基本特征的一種教學活動形式,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內容,本文作者通過嘗試在學前教育美術課程教學中有效地運用探究式教學法,通過自主探究及小組合作探究,進而使學生學會學習,是一種注重學習過程的美術教學方法。在幼師美術教學過程中,作者結合幼教職業特點和以職業能力,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積極性和創造性進行探索。
關鍵詞:學前教育;美術教學;探究式教學;小組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422(2014)12-0119-02
在當今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實踐中,美術學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的重要途徑。但是,在傳統的美術教學中,重視美術教學結果,忽略了教學的過程,結果使學生探究式思維的自由空間越來越小,探究能力的培養成了一紙空文。
1990年,美國教育家杜威最早提出要在學校科學教學中使用探究方法,他認為科學教育不僅僅是要讓學生學習大量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習科學研究的過程或方法。教育家施瓦布也曾提出教師應采用探究方法進行知識的傳授,學生學會用探究的方式進行知識的學習。探究式教學是以研究為基本特征的一種教學活動形式,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美術教學方法。它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問題為載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自主探究及小組合作探究,感受和體驗知識的產生,進而學會學習,是一種積極的學習過程。
那么在幼師美術課程中怎樣運用探究式教學法?課堂上教師應怎樣引導學生運用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學生又如何參與其中?如何培養學生主動思考以及合作學習?下文筆者將以《裝飾畫——植物造型》課程為例,進行初步探索。
美術課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基礎課,而裝飾畫又是學習的重點內容,所以裝飾畫的造型也就尤為重要。在《裝飾畫——植物造型》課程的傳統教學中,通常采用教師講授、示范,學生在此基礎上拓展,方法比較局限,學生缺乏主動性和創新精神。為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筆者嘗試在此課程中通過設立符合職業特色的問題進行導入并形成探究學習任務,再借助幼兒園常用到的玩具、積木、線條等多種材料,通過美術獨特的藝術語言,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解決問題,并激發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一、問題導入,激發興趣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筆者也總是想方設法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卻忽視了學生本身的需求,若能將學生的需求變為學生自己的興趣,那么學習就容易多了。因此,在《裝飾畫——植物造型》課程中提出“為幼兒園選擇墻面裝飾畫”的問題作為情景,引導學生思考,由此作為鋪墊,讓學生形成濃厚的學習興趣,主動地進入探究階段。教師通過給學生設問讓學生學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問,使學生在學、思、疑、問的過程中增加自主探究的樂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使學生得到自我滿足感,也得到教師的信任,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必然提高。
二、情景再現,提出任務
德國一位學者有過一個精辟的比喻:將15克鹽放在你的面前,你無論如何也難以下咽,但將15克鹽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湯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時,將15克鹽全部吸收了。就是在教學需要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情境時,利用一個情境引起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促進學生素質全面和諧地發展。
美術學習也是如此,并非要求學生像藝術家那樣,而應解決某些具體的問題。所以,在此筆者提出“要為幼兒園完成一個實物花卉的裝飾創編,作為一幅畫裝飾幼兒園的墻面”,通過問題情境再次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出探究任務,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并實踐職業角色,這正是在情境的作用下角色轉換所產生的積極結果。
三、引導探究,合作學習
課堂上,學生準備工具材料開始進行自主探究,教師作為組織者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可以先給學生3~5分鐘時間,簡要表述自主探究過程中的難點。學生自主探究完成的練習容易千篇一律,是否能自主學習探究出了什么結果并不重要,關鍵是通過課堂上的自主探究,創造最佳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樂于學習,樂于了解研究知識問題的方法,培養探究問題的意識。
教師要給學生進行簡單的示范、引導、提供資料,并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進行分組解決重點問題,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并在實踐中提升探究能力。鼓勵學生選擇恰當的工具、材料,以繪畫和拼圖、雕塑等形式,探索多種不同的創作方法,發展學生具有個性的表現能力,傳遞思想和情感。
學生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并運用不同的工具方法進行探究,例如,可采用繪畫的方法、拼積木的方法、線條類的工具等進行造型(如圖1所示),這樣學生可以清楚地將自己的結論表達出來,教師則不斷點撥強化學生,并指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促進學生思想情感交流,培養團結協作精神,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主動地觀察、體驗、收集資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引導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學會思考、質疑,從而進行調查、探究。
四、拓展提升,學以致用
探究式教學評價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學習,已經得出結論,教師對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探究給予充分肯定,激勵評價可由教師進行,也可以讓學生自評、互評,大家總結,教師補充。
為了激發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興趣,課后教師要因材施教,布置拓展練習,采用分層作業,如在裝飾畫的課后布置兩個層次的作業:①對柳樹、椰子樹等進行裝飾造型創編;②在創編的基礎上進行拓展,采用多種形式及不同的工具進行創作,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學生亦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工具材料,而且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了訓練,提高學生主動完成作業的積極性。
另外,教師要把局限于課堂的時間與空間擴大到課堂之外,引導學生到圖書館、閱覽室、兒童活動室等,到社會生活中去探究。探究的關鍵就是讓學生“走出去”,參與到各種實際活動中,在活動中鍛煉學生的美術觀察能力、表現能力和創新能力,給學生提供更多動腦、動手、實踐、探究的機會。
以上是筆者在幼師美術教學中采用的探究式教學法的一些嘗試,采用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有效地將美術課堂與幼教工作結合起來,并且在教學中采用多種材料讓學生去探究、實踐,充分體現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經過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現在學生普遍喜歡上美術課,認為上美術課沒有壓力,而且對就業很有幫助。更重要的是他們的藝術素養也得到了提高,積極動手能力和開拓創新能力也得到了體現。學生通過探究式學習,更愿意參與到這樣的課堂中,主動地去思考如何解決問題,為他們到幼兒園工作奠定了基礎,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只有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才能打破課堂教學沉悶的現狀,讓課堂充滿生機,才能培養出更多的創造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陳兵.透析高校美術課堂中的探究性學習[J].教育與職業,2006(27).
[2]宋秋前.教學有效性問題淺析[J].課程、教材、教法,2004(10).
[3]王立福.探究式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百度文庫,2012.
責任編輯 何麗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