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蘭
【摘要】《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改革語文教學模式,優化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教學效果。其中本文擬就課堂導入、創設氛圍、激發興趣等方面作一些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開篇導入;樂學激趣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識碼】A
好的開頭猶如文章的鳳頭,精心設計課堂導入是優化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在教學每篇文章開始時,抓住這個有利的“戰機”,根據不同類型的課文采用不同的方法,導入新課,能迅速安定學生的情緒,為學生新課創造一個和諧、愉快的課堂氣氛。
一、語言渲染,創情設境
著名特級教師李吉林的“情境教學法”,借用于語文的導入,能取到良好的效果。如果教師能用生動、優美的語言來渲染,使學生在語言描述的情境中,漸入佳境,那將會魅力四射。在教《記金華的雙龍洞》這一課時,先揭題,再出示雙龍洞的插圖后,我要求學生閉上眼睛,發揮想象,聽我用優美的語言描述:“當置身于自然,一定會對大自然的神奇秀麗發出贊嘆,金華的雙龍洞就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溶洞,在粉紅色的山間,在或濃或淡的新綠中,在歡快明亮的溪流聲里,我們便走進了這個神奇的天然溶洞,讓我們乘著小舟,沿著葉圣陶爺爺的足跡來觀賞這一神奇的溶洞吧”,這段聲情并茂的語言描述,把學生帶進了一個花團錦簇、溪流潺潺的世界,眼前仿佛出現了這叢叢的杜鵑、神奇的溶洞,給學生以強烈的美感。
二、拋出“誘餌”,出其不意
盡可能的在課開始時就拋出“誘餌”,吸引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里所說的誘餌是取懸念之意,或設有矛盾、或巧設懸念,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并產生一種欲知下文的欲望。用得好對有些文章來說,會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留下余音,讓學生自習咀嚼。在教學《誠實與信任》一文,我這樣導入:同學 們,小時候你們一定聽過《狼來了》這個故事吧?誰來講給大家聽一聽。從這個故事你體會到了什么?是啊,這個牧童不誠實,得不到大家的信任,只有誠實,才能得到信任。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有關誠實和信任的課文。這樣的教法,吊足了學生的胃口,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生的注意力就被牽引到我們今天學習的這篇文章,符合兒童的天性。
有時候,為了給學生加深印象,故意把學生說錯或說反,拋下誘餌,引發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從爭論中得到結果。進入課文,學生的求知欲和積極性都空前高漲。學生帶著好奇心,游刃在課文中。
三、故事引路,音樂渲染
小學語文高年級課文中有許多故事性強、感情濃厚的文章,在導入時可以讓學生聽極富感染力的錄音或觀看視頻,此時他們的注意力都會集中到故事主人公的命運上,可謂“心為之牽、神為之動”。他們靜靜的在故事情境中神游。等開講時,學生內心世界集運的情感就會噴射出來,而短短的幾分鐘里,就為深入課文打好了基礎。如教學《再見了,親人》,上課伊始,即打開錄音機,頓時,教室里響起了大車的鳴笛聲,“再見了,親人;再見了,親愛的土地”的告別聲響成了一片。教師隨機講述:這是在1953年的朝鮮戰場 上,中國人民志愿軍完成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光榮任務,凱旋回國,這時,他們踏上了歸途的列車,望著車站前來送行的朝鮮鄉親,滿含熱淚,嘴里不停地喊著“再見了,親人;再見了,親愛的土地!”志愿軍戰士為什么稱朝鮮人民為親人,稱朝鮮的土地為親愛的土地呢?在音響中,學生被教師講述的故事深深的吸引。
四、激發情感,以情促思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產生的,借助圖像烘托、音樂渲染等手段促使學生進入教材所描寫的特寫情境中,便能使學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與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學生對事物的感受和情感體驗越深刻,對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徹。
在學習《題西林壁》時,我作了這樣的導入:同學們,我們剛學了一篇廬山的文章,一首廬山的詩,還記得嗎?《望廬山瀑布》,景色秀麗的廬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美麗迷人。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和它有關的古詩,齊讀課題?!额}西林壁》作者蘇軾。大家對蘇軾了解嗎?(介紹的不錯,和老師找到的資料不謀而合。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大文學家蘇軾寫的《題西林壁》。這首詩是蘇軾游覽廬山時,題在西林寺墻壁上的一首詩。這樣的教學既培養了他們的形象思維能力,又培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樣教學使學生易懂難忘,達到“樂中學知”的目的。
五、啟發想象,靜中思動
想象,是借助表象在腦中創造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可以借助電教媒體為學生提供生動的表象,以激發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積極主動地去思索、去創造的熱情。
教《驚弓之鳥》一課時,我先讓學生觀看“更羸‘射鳥”的視頻后思考:“圖上畫的是更羸拉弦前還是拉弦后?”學生據圖聯想,靜中思動,進行了合理的想象;有的說:“我看到更羸的手放到背后,大雁落下來了,就說明已拉過弦了?!庇械恼f:“大王在摸摸胡須,好像感到驚奇,衛兵的臉上露出了贊嘆的神情,從這里可以看出更羸已拉過弦了。”我又問:“你若是圖中的一個衛兵,看到更羸只拉弓不射箭而把大雁射下來,你當時會怎樣?”我又讓幾個同學進行表演。表演后,學生發表意見:演更羸的同學很自信,很老練,有點射箭能力的樣子,但“更羸”的神情不太好,太驕傲了點,課文中的更羸比較謙虛,書上有這樣幾句話:“我可以試試?!备πφf:“不是我的本事大,說明更羸有了本領不得意,不驕傲?!边@里借助電教媒體為學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架起一座表象與思維的橋梁,加速進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使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層層深入,對情感的體驗步步加深,學生在趣中探索,在樂中求知。
總之,語文課的導入是整個課堂教學的有機組合,要講究藝術性、創造性。它的形式多種多樣。但只要它新穎、有趣味,能吸引住學生生動活潑的去思考,去領悟,去感受每一節課,讓他們有一個高的起點,美的開始,就是一個成功的開篇。
(編輯:王 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