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軍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日新月異,傳統的指導方法已經與新時期的教育形式嚴重脫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了解知識,更要讓學生知道方法。本文對如何讓學生有效掌握語文閱讀指導方法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指導;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了解知識,更要讓學生知道方法。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是提高學生朗讀能力的重要過程,因此好的指導方法更加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后,教師引導學生將學習方法運用到實際學習中去,進而達到“教而不教”的目的。那么語文閱讀有什么指導方法呢?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日新月異,傳統的指導方法已經與新時期的教育形式嚴重脫軌。傳統的教育以教師為主導,教師是課堂中的靈魂,教師全面控制課堂,從而導致學生的思維比較單一,過于依賴老師,將老師的話奉為圣旨;而新式教育則注重學生,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助,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思維、變通能力,從而達到了“教而不教”的目的。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提高,作出如下指導方法:
一、加強學生的識字量
(一)在生活學習中自主識字
在生活中隨處都可以看見文字信息,與文字打交道,這正是學生提高識字量,擴大識字空間的好方法。當然這也需要家長的配合,家長在生活中的鼓勵,也有助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自己的識字量。在學習中,是學生提高識字量的重要途徑。日常各科的學習都會有大量的字詞,學生每節課都會有不同的識字收獲。
(二)鼓勵學生多看書
小學生普遍喜歡《安徒生童話》《十萬個為什么》《海底兩萬里》《科普大全》等課外讀物。因此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心理因材施教,開展“閱讀匯”活動,激勵學生發言,講述自己所讀之書的主人公故事情節、故事結局,從而達到讀有所表的機會,學生通過大量閱讀課外書,所接觸的字詞不單單局限于書本中所學的,這樣更加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識字量。
(三)字典是學生識字的重要工具
《中華漢語字典》的編輯為小學生識字提供了最簡單、最快捷的途徑。學生課余時間多翻看字典,會在字典上認識許多生字、新詞,并且標有注解的字會更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生字的理解,從而徹底掌握生字。
二、加強學生普通話的訓練
(一)營造一個人人說普通話的良好語言環境
大多數小學生在未入學之前都會有地方音,想要小學生說普通話,就要營造一個讓學生感興趣的環境。首先,教師無論在課內、課外都要說普通話,并且要強調學生時刻都說普通話。其次,學校要經常組織朗讀、演講活動,提高學生講普通話的熱情。樹立“講普通話標兵”作為對學生的獎勵,激發學生說普通話的興趣。
(二)加強課后普通話的訓練
學生不僅要在學校講普通話,在課后同樣要說普通話。小學生回家時,會接觸到電視和廣播,而看電視、聽廣播是學生訓練普通話的有效途徑,學生可以通過跟學、模仿等方式加強普通話的訓練。學生還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多閱讀和練習普通話模板,這樣不僅能學到標準的普通話,還能使拼音得到進一步鞏固,這樣就做到了“舉一反三”的功效。
三、加強學生有感情朗讀文章的能力
(一)首先要做到朗讀的準確性
這就需要學生熟讀文章,對文章的每字每詞都能了解其音色與音節。通過多次的朗讀從而提高朗讀的流利性。這樣讀懂了文章,才能做到邊讀邊思,要在準確的基礎上才能養成樂于閱讀的好習慣。
(二)其次學會使用朗讀技巧
這就要求學生會利用適當的語調、音色、速度和停頓等方法來閱讀文章。比如在朗讀《幸福在哪里》這篇文章時,文章中人物對話較多,所以在朗讀時要抓住每個人物的語言特點。如讀“智慧女兒”的語言時,朗讀就應溫柔、緩慢些,達到親切的效果。而在讀三個孩子的語言時也不能就一個語調讀,不同的孩子就要讀出不同的音色,而文中的三個主人公是天真的孩子,所以不僅要讀出他們的稚嫩勁,同時也要讀出他們好奇和堅毅的心理,這樣的生動結合才能將文章讀的淋漓盡致。
(三)理解文章中主人公的心理
這就需要你徹底融入文章,以文章主人公的心態理解文章主人公的心理來閱讀課文,抓住主人公的心理才能更好把握文章內容,了解文章所反饋的信息。在學習葉挺的《囚歌》時,我們從詩句中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的錚錚鐵骨,當然這只是從詩文表面看出來的。如果設身處地的進入主人公葉挺的心里,去感受他在敵人的牢籠中所受的煎熬以及心靈上所受的重創,但卻沒有將他打倒,始終不向惡勢力低頭的硬漢子。理解他的心理,進入他所處的環境,才能更好掌握主人公的心態,進而才能做到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好的指導方法能讓學生更好把握文章的內容,不僅能充分發揮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不僅是教學生學習,而且最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好的方法,讓學生自主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