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診所在勞動法教學改革中的運用*資助項目:本文為湖南科技學院2014年度校級優質課《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的研究成果。
包紅光
湖南科技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湖南永州425199
摘要:診所式教學模式契合了法學專業的實踐性特質,應該在法學教育中大力提倡。勞動法具有公益性,我國勞動法律人才嚴重短缺,通過采取多種措施激勵老師在勞動法教學中引入診所式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法律實務能力和社會責任感,進而為社會輸送更多合格的勞動法律人才。
關鍵詞:診所式教學;勞動法;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D90-4
作者簡介:包紅光(1981-),男,湖北荊州人,湖南科技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講師,研究方向:民商法學。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治國方略,踐行依法治國,法學人才的培養是其中的重要一環。但是,長期以來我國高等法學教育重理論、輕實踐,教學方法單一,導致學生法律思維能力缺乏,法律實踐能力差,就業率年年下降,已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正是基于此,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點提出了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方式,全面布署高等法學教育綜合改革。限于篇幅,筆者擬就診所式教學在勞動法教學中的運用進行研究,以期拋磚引玉,求教于專家。
一、診所式法學教育概述
法律診所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初期的美國,系指仿效醫學院學生在醫療診所臨床實習的做法,將法學專業學生安排到法律診所中,在有律師執業資格的教師的指導下,為處于生活困境而又迫切需要法律援助的人提供法律咨詢,旨在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職業道德與職業操守。[1]我國自2000年與美國福特基金會合作引入法律診所以來,目前已有100多所高校法學院系加入了中國診所法律教育委員會,開設了法律診所相關課程。一般來說,法律診所分為三種形式:外設式診所(即辦公地點主要集中在社區、律師事務所、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等校外場所)、內設式診所(即診所的主要辦公地點設置在高校法學院內)和模擬法律診所,基于管理便利的需要,目前大多數高校采取內設式診所模式,同時在必要的時候也會事先編寫一些案例,采取模擬法律診所模式,讓學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法律實踐,但總體而言,基于真實案件辦理的法律診所教學模式更加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作為一種實踐性教學模式,法律診所最大的特點在于其實踐性,契合了法學專業實踐性極強的特點。與傳統法學教育相比,診所式教育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反對灌輸式教育,強調學生通過自我學習和認知來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在教學內容上,診所式教育不僅向學生傳授法學知識,更強調通過指導學生實際參與案件的辦理提高學生的辦案技巧和法律實踐能力;在教學評價上,診所式教育的評價方式更加多元化,不完全以最終的考試成績為評價依據,更強調對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管理與評價;在教學資源方面,診所式法學教育表現出極大的開放性,除了學校的師資、教學場所、教學設施和圖書資源外,診所式教學還將充分利用校外的案例、事件及其他法律資源,還可以邀請校外司法實務部門的專家對學生進行指導。
二、勞動法教學中引入診所式教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邏輯而在于經驗,美國近代著名法官霍姆斯的這句名言揭示了法學專業極強的實踐性,法律也必須要運用到實踐當中,才能發揮它的價值。長期以來,我國法學教育受傳統教育模式和前蘇聯法學教育思維的影響,強調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而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誠然,法學知識的掌握非常重要,是從事法律實踐獲得的基礎,但是,忽略法律實踐,不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學習知識,學生所學的知識也很難內化為自身的知識和素質。診所式法學教育以培養學生法律技巧及法律思維能力與實踐能力為宗旨,以學生為中心為主體,通過學生角色扮演和實際案件代理,鍛煉學生獨立從事司法實務,切身體會社會現實及法律實踐,這樣,法學教育的基本構成要素即人文素質、法律專業知識、法律實務技能才能達到有效的統一。[2]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才成為用人單位的核心競爭力,人才的使用也成為社會的熱點問題。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的制定、人力資源的管理、工資報酬的制定,也勢必向現代企業制度方向和法治化方向發展。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勞動糾紛大量出現,勞動爭議案件也逐年增多并日益多樣化,各式各類的勞動爭議案件呈急速上升趨勢,案件的標的也不斷提高,給勞動法律師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用人單位要建立科學合理并且合法的用人機制,規避可能發生的勞動法律風險,如果沒有專業的勞動律師把關,就不能防患于未然。勞動者如果沒有勞動法律律師的助力,也很難有效的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與此同時,盡管我國律師和法律工作者的數量在逐年攀升,但專門的勞動法律人才還非常有限,存在巨大的缺口,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勞動用工的法治化,也不利于勞動糾紛的依法有效處理。筆者認為,這就需要不斷加大勞動法律人才的培養力度和培養質量,而高校的勞動法律教育無疑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環。診所式教學模式強調學生對課堂的參與,通過讓學生參與真實案件的辦理,有利于學生在自我認知中構建自己的法律知識體系,在司法實務活動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具備更好的分析和解決勞動法律問題的能力,從而為社會培養和輸送更多合格的勞動法律人才,進而維護勞動關系和社會的和諧穩定。
勞動法不是公法,也不是私法,而是保護處于弱勢地位的勞動者合法權益的社會法,關于勞動法性質的這一定性也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勞動法的公益性。當前,由于很多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自我意識較強,社會責任感相對較弱,不利于大學生更好的成人成才。在勞動法教學中引入診所式教學,讓學生及早走出校園,走向社會,認識社會,在實際辦理案件的過程中,以自己的專業知識為弱勢的勞動者維權,會讓學生得到精神上的升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社會責任感將不斷得到強化。尤其是勞動法律診所必將和法律援助相結合,在實際參與和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更加深刻的體會到社會的艱辛、生活的不易和弱勢群體的脆弱,從而培育學生同情弱者、維護正義的樸素情懷。
三、勞動法教學引入診所式教學可能存在的障礙
相比較傳統教學模式,診所式法學教育模式具有諸多優勢,對于提高法學人才培育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與此同時,診所式教學對于任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耗費更多的精力。但按照目前大多數高校的課時計算方法,進行診所式教學改革,老師并不能從中獲得額外的經濟收益,相反可能還會有額外的費用支出,更為重要的是,按照目前高校的職稱評定體系,教師職稱的晉升更多的是與教師主持的課題和發表的學術論文掛鉤,至于教學以及教學改革的成績只占很小的部分,因此,花費了巨大精力從事診所式教學改革的老師可能面臨經濟上得不到回報、職稱評定方面得不到認可的現實問題,付出與回報不成比例,這將嚴重影響老師進行教學改革,實施診所式法學教學的積極性。
診所式教學一方面教師的工作量會大大增加,學校已有的課時量不能滿足需要;另外,在診所式教學的實施過程中,也存在大量的經費開支的問題,比如案卷材料的復印打印費,交通費,誤餐費,外出出差的交通、食宿費等,這些費用一般的學校和法學院系都不會承擔。以上問題不解決,診所式法學教育很難獲得長久的可持續發展。
基于真實案例的診所式法學教學被普遍認為是效果最好的診所式法學教學模式,其前提在于必須有真實的并且適合學生實際辦理的案件。在勞動法教學過程中運用診所式教學法,但相關的勞動爭議案件,相對于數量龐大的學生而言,還是相當有限,尤其是對于地處偏遠的地方本科院校而言,案源更是不足;另外,有些勞動案件標的額大,法律關系較為復雜,存在較大的爭議性,不太適合學生辦理。還有
一些勞動案件,當事人對學生不信任,有抵觸情緒,診所式法學教育就難以開展。案源不足的問題將影響參與式法學教育在勞動法教學中的正常實施。
四、解決對策
一方面,學校以及院系可以拿出專項經費,對實施診所式教學改革的課程、老師給予經費上的資助和獎勵;另一方面,應該改變現行單一的職稱評價體系,在職稱評審過程中重點考慮教師的教學成績尤其是教學改革方面的貢獻與成效。這在部分地方高校已經開始了嘗試,比如有些高校規定可以申報研究型職稱和教學型職稱,有些高校已經將教學業績納入到職稱評價體系當中,與科研同等對待,有些高校(如筆者所在的學校)對于教學成績特別出色的,可以適當減少科研成果方面的要求。筆者認為,以上嘗試還需要進一步加大力度,并且將實施教學改革、教學改革的成效與教師的考核、職務的晉升等掛鉤,全方位的激勵教師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
關于資金短缺的問題,筆者認為,一方面,所在學校和法學院系應當高度重視診所式法學教育教學改革,在傳統的課時之外,另外拿出專項教學改革和實踐教學經費對其給予支持;另一方面,作為相關的負責老師,也要注重多方籌集資金,比如可以就該教學改革申請各個級別的教學改革項目和教育科學規劃項目,進而獲得立項經費和學校配套經費資助。也可以積極利用各種媒體,宣傳法律診所,使全社會了解并支持法律診所,取獲得相關社會基金的資助,或者企業、個人的贊助,盡量多爭取不同社會資源的支持。[3]再者,在與法律援助機構合作的過程中,也能夠獲得國家法律援助經費的一定支持。
要有充足的適合學生實際辦理的勞動案件,必須要和勞動行政部門、有關社區合作。現在很多勞資糾紛涌入到勞動行政部門,勞動行政部門因為人手不夠,無暇處理,急需其他社會力量的介入,如果法學院系能夠與勞動行政部門合作,由老師指導學生在勞動行政部門坐診,處理相關的勞動法律糾紛。在此過程中,在必要的情況下也可以將有些案件接手,由老師指導學生辦理,在費用方面可以適當的減免。另外,法學院系也可以和當地的社區聯系,減免費用為當地的居民辦理勞動糾紛案件,彌補案源的不足。除此之外,相關法學院系也可以和當地的法律援助機構聯系,將適合學生辦理的勞動法律糾紛交給法學院系,由老師指導學生辦理有關案件,如上所述,勞動法律援助案件的辦理,還能夠為法律診所教育的實施籌集一定的經費。
[參考文獻]
[1]張洋.“法律診所”在<知識產權法>教學中的運用[J].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5(2).
[2]李亞紅.簡談診所式法律教育在環境法教學中的應用[J].學理論,2013(12).
[3]哈曼麗.地方高校實施法律診所教育的困境與改進[J].法制博覽,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