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
課程改革要求教師重新思考學生角色,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有探求新知、獲取知識的愿望。在教學中,教師是教的主體,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而學生是學的主體,沒有人能代替學生本人的學習。教師應積極探索形式多樣的課程。讓學生有機會嘗試并掌握、接受、探究、質疑、模仿、討論、體驗等不同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成為在教師教育下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既然教師和學生都是教學過程中的平等的主體,那么,新的課型就應建立在師生關系平等對話的基礎上,教師和學生積極互動,加強交流與對話,從而相互理解、達成共識。可見,轉換語文課型,也是語文課程改革的內在必然的要求。
語文學科具有很多重屬性,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學性、綜合性、基礎性、實踐性、知識性、人文性等等。語文不僅僅是生活學習、交際交流、表情達意的語言工具,同時又是“做人的工具”。語文負載著豐富多彩的教育。單一的語文課型,語文教師只重視對語言教學的詳盡分析講解,而忽視了學生對語言材料的感受與領悟,語文課堂成了“講堂”,老師不僅大講課文思想內容和表現形式,還大講相關的習題集、練習冊。該讓學生感受的而沒有給他們機會去感受;老師習慣于對文章的篇章結構作詳盡剖析,從而取代了學生對語言的品味;語文知識,特別是教育知識,還是以靜態重復灌輸的方式,取代學生對語言的實踐。這些教學方法嚴重違背了語文學科的性質,因此,只有轉換課堂形式,才能達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才能真正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課程改革要求改變原來的舊形式,勢必出現新的更適合語文教學的課型,我推薦以下幾種課型,以供嘗試。
一、閱讀課
閱讀課就是教師指導閱讀方法,讓學生獨立地去讀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每個人課桌上都放著字典、詞典、筆和筆記本,遇到不會的字詞自己查,認為是重點的內容就圈點勾畫,覺得用得好的詞,寫得精彩的句子就摘錄下來,認為寫得好的章節、段落,就反復閱讀、品味,體會其中的奧妙,吸收其中的營養,這樣的課堂就像開放的閱覽室。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通俗的說法卻形象直觀地告訴人們閱讀的重要作用。事實上,沒有大量的閱讀,即使一個人天賦再好,也不可能有厚實的語文功底。更無從談及學習方法的養成和生存技能的掌握,無從談及語文素養的提高。
二、欣賞課
欣賞能力是閱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欣賞課的形式有三種:第一種是讓學生自己去“高聲朗讀以暢其氣,低聲慢吟以玩其味”,直接把握課文的主旨、情景和教育手法等,領悟課文的神韻;第二種是教師富有表情地朗讀,對文章加以點評和講解,使學生情感上收到感染;第三種是借助多媒體課件等現代化手段。可以給學生視聽兩個方面的綜合信息,能夠更強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情感上的共鳴,同時,以多彩動感的畫面,把學生帶到詩情畫意之中,從而獲得美的享受和熏陶。
三、書評課
學生讀一本好書,或看一篇文章,或為人物的精神所感化,或被文章的情節所吸引,或對文章的開頭結尾贊不絕口,或為作者的遣詞造句拍案叫絕。指導學生把閱讀后的這些點滴體會和收獲寫成文章進行交流,這便是書評課。開設書評課,不僅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而且能培養學生認真鉆研、勤于思考的習慣。這種課型既為作文命題開辟了廣闊的途徑,又為學生作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討論課
討論課不同于“問答課”。它是以研討為主,要求教師和學生針對某一問題進行有理有據、有因有果的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發表自己的見解。討論課還包括質疑課和辯論課。許多國家都采用了討論課型,例如法國,課堂討論就多有全班討論、小組討論,教師善于組織各種不同意見進行討論或辯論。如對文章的思想內容和特點討論,對某些作品的局限性和瑕點的討論。討論時教師不輕易下結論,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積極性。每講一課,都讓學生對本課的一些疑點、難點展開質疑討論,這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開拓學生的思維大有裨益。
五、表演課
有些課文故事性強,對話富有個性,有激烈的矛盾沖突可以讓學生排練表演。如《我的叔叔于勒》故事情節曲折,讓學生改編成課本劇然后再排練表演。編劇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作文的過程,扮演角色演出,實際上就是深入體驗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對課文的理解并不停留在淺層面上了。這樣不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在培養能力、發展智力上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競賽課
當今時代是競爭性很強的時代,未來社會競爭中的強手,就必須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競賽本來就學生們喜歡的形式,從心理學角度看,它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種有效手段。競賽課靈活多樣,在語文教學中可以說適用范圍最廣,適用性最強,單競賽內容而言,就有以下多項:拼音競賽、查字典競賽、普通話競賽、朗誦競賽、速讀競賽、背誦競賽、成語競賽、文學常識競賽、益智搶答競賽、口頭作文競賽等。競賽形式也有多種多樣,有口頭競賽、書面競賽、個人競賽、小組競賽、男女擂臺賽等。在競賽過程中,學生的成就動機更強烈,不但學習興趣濃,而且增強了克服困難的毅力,學習效率會明顯提高。
當然,語文課型絕不止以上幾種,但不管什么樣的課型,都必須有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都要有利于培訓學生的能力,發展學生個性,從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和學生語文素養。
總之,課程改革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作為語文教師不僅肩負著傳授知識的任務,而且還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教會學生學會做事,學會與他人相處合作。這就必須要求每一位語文教師付出艱辛的努力去探索和實踐語文課型,從根本上推進語文課的課程改革。
(作者單位:河北省辛集市南智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