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運動
【摘 要】多年來,人們對莫泊桑的小說《項鏈》中的女主人公瑪蒂爾德的看法貶多于褒, 瑪蒂爾德被冠以“愛慕虛榮、追求享樂”的代名詞。這種認識是不夠妥帖和全面的。作為一個年輕美麗的姑娘,她的虛榮只不過是愛美、追求美的表現,她對人生的態度是嚴肅而真誠的,相比之下,她內心真誠勇敢的高貴品質更值得我們贊賞。
【關鍵詞】項鏈 主題 瑪蒂爾德 單純 真誠勇敢 啟示
人們對小說中女主人公瑪蒂爾德的看法貶多于褒,往往把她看成一個虛榮心強、追求享樂的小資產階級婦女,把她丟失項鏈后十年還債的辛苦看作是對她虛榮心的懲罰。在某種程度上成為“愛慕虛榮、追求享樂”的代名詞。我認為這種看法是極不妥當的。
一、愛美是女人的天性
瑪蒂爾德是一個“漂亮動人的女子”,因為“沒有陪嫁的資產”,也“沒有任何一個方法使得一個既有錢又有地位的人認識她,了解她,愛她,娶她”,后來只能“將就”著“和教育部一個小科員結了婚。”所以她對現實狀況不滿意,也是情有可原的。瑪蒂爾德因為“不能夠講究打扮,只好穿得樸樸素素,她覺得不幸”;為沒能過著“高雅而奢侈的生活”而不斷地感到痛苦;為“住宅的寒磣,墻壁的暗淡,家具的破舊,衣料的簡陋而苦惱”。回到我們現實中來,這種不安分的心態,這種追求更美好的東西的心理,又有什么過錯呢?窮人想幸福,女人愛漂亮。身為女人,誰不渴望能打扮得光鮮亮麗,出入各種高檔場合,得到眾人的愛慕,過著優雅的生活呢?熱愛生活、追求更高品位的生活品質是無論哪個時代、哪個階級的人的事。所以,瑪蒂爾德的想法和追求實在不算過分。
二、單純是女性的生命特質
瑪蒂爾德從一個小職員的女性成為另一個小職員的妻子,其生存環境局限于小職員家庭,因而她見識狹窄,處世缺乏經驗,教養淺薄,不諳于紛繁復雜的外部世界。另外,瑪蒂爾德從未經受過世間紛繁復雜的風風雨雨,她雖然成了路瓦栽夫人,但她依然像少女一樣單純。要做一件新衣服只能用眼淚去求得丈夫的同意;沒有首飾又能想得到她顯出一副無可奈何的苦惱樣子。在丈夫想出了借的點子后,她發出了驚喜的叫聲。“‘真的!我倒沒有想到這個!”, “沒有想到” 四個字把她思維之單純刻畫的生動具體。在借到項鏈后又是跳又是摟又是親又是跑,活脫脫地寫出了一個單純女子形象,宛若一位天真爛漫的少女。當她買了真項鏈歸還女友時她擔心女友把她當作賊,女主人公的單純幾乎達到了“迂”的地步。
三、真誠勇敢是女性的本質
瑪蒂爾德也許曾經虛榮,但絕不虛偽!她對人生的態度是嚴肅而真誠的。在莫泊桑筆下,瑪蒂爾德美麗動人,充滿了幻想而無所事事。評論者們或許正是以瑪蒂爾德的幻想為依據,說她如何愛慕虛榮,如何夢想過上上流社會的豪華生活。正因如此,她才有在舞會上出盡風頭的欲望,才有丟失項鏈的不幸和賠項鏈的辛酸。不錯,瑪蒂爾德是成天幻想著美好的生活。看到自己的小女仆,心里就會引起悲哀的感慨和天馬行空的幻想;看望自己有錢的女朋友回來,就常常難過好幾天。但她從沒有因為自己的夢想沒得到實現和滿足而做出有損于自己或別人的事情來。丟失項鏈前,她參加舞會是部長對她丈夫路瓦栽的邀請,衣服項鏈都取之有道,舞會上她盡情歡樂,并沒有過分之舉。在那個充斥著拜金主義的社會中,瑪蒂爾德保持著誠實的品質和清白的為人。即使在項鏈丟失后,面臨著巨大的債務時,瑪蒂爾德也沒有想過要出賣自己的人格換取金錢來償還債務。瑪蒂爾德在丟失項鏈后堅定地說:“要還!”并和丈夫一起為還債辛勤地工作。她對朋友沒有賴賬,也沒有出賣人格尊嚴去償還債務。她在那污濁、虛假、拜金的丑惡社會難能可貴地保持著一顆嬰兒般純潔心。當瑪蒂爾德面對著決定她后半生命運的重大人生變故時,我們不難發現,這位天真純潔,曾整日幻想的小女人,其實有著堅強的靈魂和驚人的勇氣。丟失項鏈之后,瑪蒂爾德在沉重的打擊面前,沒有猶豫,而是迅速地回到了現實,毅然地做出了令人驚訝的決定:“要償還這筆可怕的債務”。她這種勇于承擔責任,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殘酷現實的勇氣,不得不讓人佩服。
虛榮心是每個人都有的,不同的只是程度輕重而已。瑪蒂爾德的那點小虛榮并非是不可理解、不可原諒,她更不是壞女人,相反,她是一位值得尊重、有血有肉的女性。她愛美而天真純潔,幻想財富卻心地正直,有點小虛榮但不因虛榮去出賣人格。她固然是有一些缺點的,卻掩蓋不了她本身真誠勇敢的高貴品質。她的那些小缺點只會令她的形象更加真實。
瑪蒂爾德借項鏈而失項鏈的悲劇,給愛美的女性以警示。僅憑單純的愛美,缺乏經驗,缺乏涉世能力,缺乏辨識真善美和假惡丑的眼光,只看外表不識本質,是要付出慘痛的代價的! 莫泊桑《項鏈》主題告誡人們:單純中的淺薄釀成了悲劇,單純中的真誠也會在坎坷的人生旅途中煥發出勇毅堅強、不屈不撓。莫泊桑在深切同情愛美女性的不幸中極希望她們在風雨中成熟起來,極希望她們在厄運面前不悲觀、不沉淪、不墮落,極希望她們用自己的雙手用自己的精神去征服困難,去贏得新的勝利。
【參考文獻】
[1]劉工昌.《項鏈》主題漫議[J].名作欣賞,2002(6).
[2]錢理群.《項鏈》告訴讀者什么[J].語文學習,1994(1).
[3]李必超.金錢與人格的較量[J].名作欣賞,20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