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秋
【摘 要】民辦高校為了能培養適應社會對經管類專業應用型人才的需要,進一步提高經管類專業統計學的教學效果,針對其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民辦高校經管類專業統計學的教學改革方向及其教學改革,包括統計學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和教學考核方式的改革。
【關鍵詞】統計學 教學改革 民辦高校 經管類專業
一、引言
民辦高校在我國已有20年的歷史了。民辦高校的教育模式不同于公辦高校,它更注重自身辦學的特色,主要培養綜合應用型的人才。
經管類專業的《統計學》是一門認識方法論的科學,即通過對社會經濟現象的數量方面資料的搜集、處理、分析和解釋,并揭示其本質及其內在的規律性,最終達到對社會經濟現象整體認識的一門科學。它是民辦高校經管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之一,是培養學生專業能力必不可少的課程。
隨著科技的發展,統計學與計算機科學已經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越來越多的統計分析軟件的開發與應用使統計學分析由復雜逐漸簡單化。但目前很多高校的經管類專業的統計學教學遠遠不能適應這種發展趨勢,教師還在延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即一味地把統計學理論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另一方面又由于民辦高校學生基礎知識薄弱、統計學課程難懂,使學生提不起學習的興趣。最終達不到民辦高校經管類專業統計學所要求的教學效果。
二、民辦高校經管統計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和學校的重視度都不夠
隨著民辦高校經管類專業學生的擴招,學生的素質是參差不齊,加之指導教師的指導不力,導致在統計學的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對統計學的認識是不夠的,沒有認識到統計學是一門方法論科學,只是簡單地認為學習統計學與本專業無關,對其專業的學習沒有推動作用,所以重視程度不夠。甚至有很多高校經管類專業把統計學課程的考核方式設置考查,更加使學生主觀地認為這門課程是不重要的,對其重視度就更弱了。
同時大多數高校經管類專業均開設了統計學,但由于學生的人數較多,教師相對較少,多采用大班授課的形式。而事實上,大班授課不利于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
教學方法對于教學質量至關重要。但目前統計學教學仍然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即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地接受。有的院校教師采用“板書”方式授課,有的院校教師采用“板書+課件” 方式。但無論采用何種方式授課,這些教師都忽視了一個問題,即統計學的發展趨勢及如何培養學生應用能力。
(三)現有的教材不規范,缺乏實踐的教材
目前市面上的統計學教材非常多,而且不同的教材側重點也是不同的,沒有規范的教材。大多數教材都側重于統計學原理的理論知識,很少側重于統計分析的實踐教材。這樣使學生學起來難度很大,對知識的理解不深,同樣對于教師來說,教起來的難度也很大。
三、民辦高校經管統計學的教學改革
(一)教學內容的改革
前面提過統計學是一門認識的科學,是一種定量認識問題的工具。所以民辦高校經管《統計學》的教學內容,除了保留社會經濟統計學中仍有現實意義的內容,如統計學的研究對象方法、統計學中的基本概念、統計數據的搜集、處理等描述性統計之外,同時應系統地充實推斷性統計,如:參數估數、假設檢驗、方差分析、相關與一元回歸分析、多元回歸分析等。要求教師著重地介紹推斷性統計分析。
(二)教學方式的改革
1.“統計學理論知識”教學方式的改革
大多數民辦高校統計學教師多采用傳統式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即書上如何寫的,我就怎樣原封不動地灌輸給學生,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學習,這種方式不利于學生的學習,應把這種“灌輸式”教學方式改成 “啟發式”教學方式。
學生在開學前拿到教材,看到里面的符號及公式后,首先出現了一種“怕”的心理,馬上把統計學定位為一門數學課程。這時要求老師上第一節課時,一定要打破學生的這種思維定位,要講清數學與統計學的聯系與區別是非常重要的,要消除學生“怕”的心理,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方式。“啟發式”教學的具體方法有很多。這里簡單列出兩種:
第一種:引入案例教學。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專業知識講一些案例,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比如:教師拿出準備好的兩種燈泡說明書,其中一種說明書上寫著該燈泡的平均壽命為850~1000小時,另一種燈泡的說明書上寫著該燈泡的平均壽命為1050~1500小時,這時教師告知學生兩類燈泡的平均壽命是利用統計學原理的推斷性統計分析中參數估數方法得出的,同時也要向學生詳細講明為什么要用推斷性統計的參數估數。
第二種:提問方式。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向學生提出問題“如果現在給你一筆資金,讓你去開一個超市,你如何去規劃這個超市?”馬上會有一些同學想到,首先“選取超市的地理位置”,這時老師就可以接著問“是不是在所有情況下,地位位置都會影響超市的營業額,如果是的話,是不是開超市的規劃方案必須把地理位置放在第一位,也就是地理位置是不是影響營業額的重要因素呢”,這樣學生就會有學習的欲望,帶著問題去學習,最終可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2.“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
目前,統計學分析的軟件有很多,如SPSS、SAS、BMDP、SYSTAT等,但并不適合民辦高校的學生使用,最終作者選取了微軟公司開發的EXCEL軟件,原因是該軟件易學易用,便于掌握,而其他的軟件的功能雖然強大,但有些軟件的要求具備較高專業水平,如SPSS軟件就要求學生的英語水平較高,SAS要求學生的編程水平較高。
社會實踐可以鞏固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又可以鍛煉學生的應用理論能力。現有很多高校要么使用“理論+軟件”教學方式,要么使用“理論+社會實踐”教學方式,但都沒有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只有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用 “理論+軟件+社會實踐”教學方式,才會達到非常好的教學效果。如組織學生對學生逃課問題展開調查的過程如下:
第一步進行數據的收集。首先教師在教室進行理論的教學,如調查對象和單位的確定、樣本的抽取、問卷的構成、問卷的發放、回收與審核等;其次,組織學生到機房利用統計軟件EXCEL,教學生如何在計算機上設計問卷調查,著重強調軟件的一些功能的使用。如單選框、復選框等在什么時候使用,以及如何做自動接收調查結果;最后,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發放打印出的問卷或以電子的方式發給被調查者的郵箱里。
第二步數據的整理,即學生對回收的問卷進行審核及整理。先在教室進行理論教學,教學生何為審核、如何審核及整理等;學完理論后,組織學生在機房利用統計分析軟件中的公式等功能,在短時間內對繁多的數據進行錄入,整理出數據庫。
第三步數據的分析。同樣在教室進行理論教學,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能快速判斷出什么樣的問題會以什么樣的統計方法來解決;掌握理論后,在機房以統計軟件進行教學,讓學生熟練掌握這些統計方法如何用統計分析軟件中的功能鍵完成,以此提高學生對于數據的觀察和處理能力。在這一部分中,教師一定要著重介紹推斷性統計的應用及統計軟件的操作過程。
第四步數據的解釋。要學生結合本專業的其他知識,對最后得出的結果進行解釋說明,從中得出結論。
采用“理論+軟件+社會實踐”教學方式,可以達到以下教學效果:一、理論知識的重要性。學生要想得出正確的決策與結論,必須首先學懂理論知識;二、理論與實踐能相結合。通過“理論+軟件+社會實踐”教學方式,學生能很快地找出不同問題用不同的統計方法來解決;三、問題簡化。通過“理論+軟件+社會實踐”教學方式,學生可以通過軟件的操作,簡單的解決問題,避免復雜的手工計算。
【參考文獻】
[1]王一惠,闞珍珍.高校經管類非統計專業統計學教學方法初探[G].中外企業家,2009(12).
[2]董瑞.經管類專業統計學教學改革的背景與設想[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6).
[3]孟淑亞.對經濟管理類專業統計學教學方法思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0(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