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學毅 尚黎明
【摘 要】校園體育文化是學校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學校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校園體育文化發展在增強學校體育教育功能,推進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營造良好的體育人文環境以及優質優良的推進素質教育具有強大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校園體育文化 功能 構建 提升
體育文化作為一種高度聯系不同國家、地區、種族的文化形式,它的存在既可以滿足人類的健康欲求,又滿足了人類的精神欲求。學校作為人類文化建設和發展的主戰場,需要體育文化活動的支撐,這對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拓展視野、形成對人類文化的綜合認識具有現實意義。
1校園體育文化的內涵
校園體育文化具體指在學校這一特定的范圍內,以學生為主體的,以課外體育文化活動為主要實踐內容,以校園為活動場所,以校園文化精神為宗旨,共同創造的體育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2校園體育文化的功效
校園體育文化是推動校園文化發展的最有力的催化劑,是倍受廣大兒童和少年歡迎和接受的一種群體性文化,也可使少年兒童的自然屬性當中注入更多的社會元素,使他們真正成為“社會人”。
2.1教育功效
校園體育文化的教育價值主要表現在它的潛移默化和滲透性。在具體的體育活動中,通過統一的規則,規范的行為和嚴密的組織,使參加者和觀賞者自然地接受校園體育文化的教育,參與活動的成員自覺地將自己與學校融為一體,產生激勵、進取、令人振奮、催人向上的教育力量。
2.2傳播功效
校園體育文化的傳播功效體現在體育思想傳播、體育文化意識傳播、體育氛圍和感染力傳播、體育行為傳播等。只有提倡積極的健身活動,弘揚中國傳統體育文化,才能有效發揮體育文化的傳播功效。
2.3娛樂功效
校園體育文化活動的開展,使師生在緊張的工作與學習之余,腦力、體力、心理得到放松與調適,達到放松肌體、緩解緊張、歡悅身心的目的,從而以更好的精神狀態適應和勝任繁重的學習和工作任務,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
3校園體育文化的架構與發展
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和發展是學校教育與社會、家庭教育相互交叉滲透后發展起來的,在學校教育中所呈現的一種新型的教育教學形式,它也是在素質教育思想指導下,學校教育系統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
3.1加強宣傳力度,擴展體育文化傳播途徑
在校園體育文化構建中,要善于利用各種宣傳手段,如展臺、宣傳欄、橫幅、板報、校報、廣播、電視等,用體育比賽中公平競爭、公開競爭、求真求實、遵守規則、尊重對手的體育道德精神來感化教育青少年學生,進行體育知識的宣傳、體育文化的滲透,培養他們對體育的興趣,使大家都了解體育、參與體育、享受體育。
3.2因校制宜,完善學校體育選修課程
為保證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每個人都能在體育活動中展現自我,除體育課程中必修內容,我們可以在現有的體育課程基礎上,對公共體育課進行改革。首先,根據不同時期,青少年學生對體育項目喜好的不同,增設一些新的體育項目,如:定向越野、花式跳繩、毽球、瑜伽、攀巖等。其次,要重視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開展各種形式的體育活動,如:體育俱樂部的定期活動、體育社團的團體活動、學校的各類體育競賽等,這樣不僅使體育活動成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也使體育活動成為學生生活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部分。
3.3舉辦豐富多彩的體育節
每年定期以體育節的形式組織各種體育活動和競賽,增加集體性、趣味性項目淡化競技體育的特征,設置更多的、符合學生實際的、富有時代氣息的比賽項目,增強學生的參與性,讓學生真正成為體育活動節的一部分、一分子,并在體育文化活動中成為競爭者和比賽的勝利者,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加對體育活動的興趣,讓間接興趣和直接興趣相結合,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
3.4重視學校運動隊的建設和發展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競技體育也是學校體育文化的一部分,而且起著助推器的作用。精彩紛呈的比賽會吸引很多青少年的眼球,從而帶動他們積極地參與進來。建特色學校是現在各類學校發展的目標,體育往往是促進學校快速發展的重要元素。當學校的運動隊在國內外的賽事中取得佳績時,也給學校的學生帶來了榮譽感,促進了校園體育文化的發展。
3.5組建體育社團或體育俱樂部,使學生成為體育活動的組織者之一
校園體育文化活動,不僅要讓學生成為參與者,而且還要讓學生成為組織者,讓學生組建體育社團或體育俱樂部,體育教師協助指導,這樣在調動學生參與主動性的同時也能使學生的特長得以發揮。
4結語
校園生活可以促進學生發展,校園體育文化作為校園文化和社會文化的亞文化,對學生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潛移默化的。因此,我們要以新課程理念為引導,牢固確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根據學生的年齡、層次、校園體育設施條件及學校體育傳統優勢,大力營造和培育校園體育文化氛圍,更有效地發揮校園體育文化的示范、導向、凝聚和輻射功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校園體育文化的思想性、科學性、創造性和社會性價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程一輝等.校園體育文化的功能、價值取向與建設性對策[J].體育與科學,2007(3).
[2]張泳華.試論我國校園體育文化[J].當代體育科技,2012(2).
[3]陶華濱等.體育文化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2(8).
[4]龍昆,彭俊.和諧社會下體育文化的創新和發展[J]. 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7(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