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玉
摘 要:高中數學有一定的深度和難度,如果不引入互動的教學方式方法,就極有可能使課堂教學枯燥、乏味、沉悶,甚至讓人生厭。本文主要探討了如何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構建生動活潑而有效的互動教學模式,優化課堂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
關鍵詞:數學;課堂;互動;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4-166-01
互動教學主要是指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和教師的雙重主觀能動性,從而形成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相互討論、對話、觀摩、交流以及促進的課堂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與傳統以教師的知識傳授為主的課堂教學不同,與完全放任的教學方式也不同。互動性教學主要是在教師的組織和領導下讓學生按照一定的學習要求和計劃進行系統的學習,同時也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施教。因此,互動性的教學方法打破了傳統意義上的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撼動了傳統教學的課堂地位,因此這是對學生學習主體意識的尊重與發展。
一、確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
以人為本是互動性教學的關鍵,它注重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和培養,特別注重學生自身的個體發展。因此,互動性教學被看作是學生在學習上的自主性和主動性的全新發展,是一種教學的人文關懷。在高中數學互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懂得換位思考,從高高的講堂上面走下來,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和學習,充分體現學習的民主性。而學習的民主性則充分體現在教師對學生的尊重上,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教師需要在教學中適當聽取他們的意見和想法,并且能夠對他們加以欣賞。可見,如何有效地實施互動教學,關鍵在于教師的教學觀念,這也是互動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
二、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教學目標
教師的教學是針對不同的個體學生,他們的性格、身心及心理都有所不同,并且每個學生所具備的心理素質也有所不同,所以要想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數學學習上取得進步,就必須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分層教學,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與目標。在高中數學教學計劃與目標的制定上,一定要從學生的主體出發,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尤其是高中數學具有一定的難度,加上學生處于不同的層次中,教師在數學互動教學計劃的制定中不能過于片面,要對學生有較為整體的認知。此外,在分層教學的實施中,每個層次的教學要求要盡量接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能夠達到,增加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而不至于挫敗他們的積極性,這樣有利于學生今后的發展。可見,分層教學的實質就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有效地進行因材施,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三、教師要進行充分的教學準備
課堂上的互動性教學可能看起來比較隨心所欲,其實在課堂教學中是需要教師隨機應變的,并為互動教學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充分發揮課堂主導作用,以保證數學互動教學的順利進行。首先,教師要將教學目標變成問題,讓學生能夠在互動過程中進行問題研究,從而掌握一定的數學知識和研究能力。然后,在數學教學問題的設計上,要給學生充分的自由和時間,這樣可以使互動性的數學教學在組織和安排上具有一定的伸縮性和靈活性,從而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探究和討論,提高數學互動教學的質量。最后,高中數學的互動性教學應有更加開放自由的課堂空間,增進學生與教師自己之間的溝通與交流,讓大家充分融入到教學的情境中,努力創建民主、平等和歡快的教學氛圍。
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與課堂氛圍
只有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互動教學中來,才能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探索學習,因此這就需要教師進行良好教學氛圍的創建。教師可以使用親切的語言及和藹的態度來消除學生學習的心理障礙,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情緒和思維的開發。尤其是在高中數學教學的課堂上,教師進行數學提問時要注意對學生回答積極性的保護,不可以對表現不好的學生有言語或行為上的嘲弄和挖苦,尊重學生的自信心,活躍課堂的互動氣氛。因為高中生已經基本完成了人生的成長歷程,自尊心比較強,因此教師的冷言冷語很容易讓他們失去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此外,傳統意義的教學方式是教師進行知識的傳授,而學生也只是被動地接受,這種教學模式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及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因此,在高中數學互動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做好學生課堂學習的參與者、指導者和傾聽者,鼓勵和激發他們發表意見,讓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的狀態中,更好地進行數學學習的探索。
現代教育將學生的主動發展與主體意識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而學生與教師都是互動教學的主體。因此,在互動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努力打造出活躍的課堂學習氛圍,提高教學質量。課堂教學本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知識傳遞、言語交流、思想互動的活動過程,作為一堂理想的、成功的、有效的課,只有將其轉化為非常具體、生動、形象、鮮活的學生學習場所,構建成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師生共同成長的互動舞臺,才能優化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與自覺性。
參考文獻:
[1] 效史東.高中數學師生互動教學模式探究[J].素質教育論壇.2013(2).
[2] 龍燕軍.關于高中數學師生互動式教學的思考[J].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2012(12).
[3] 杜加武.關于高中數學師生互動式教學的思考[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