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寧
摘 要:自主學習策略是促進學習能力的重要條件,初中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強弱與自主學習策略的選擇密切相關。挖掘農村初中生自主學習的潛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自學的問題情境、走向生活自主實踐、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是培養自主學習策略和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自主學習;學習能力;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4-256-01
自主學習策略是促進學習能力的重要條件,初中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強弱與自主學習策略的選擇密切相關。物理教學中,通過挖掘學生自主學習的潛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借組外力(老師或同學)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建構的方法獲得新知。體會物理知識之間、與其他學科之間、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激發學習的興趣,培養其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增強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升其科學素養是培養自主學習策略和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
一、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策略和學習能力
學生根據教師展示的問題情境,閱讀材料、理解知識、思考問題、發現質疑,構建新的認知結構,在疑難困惑中產生質疑,在矛盾沖突中發現問題,在探究研究中升華興趣,為知識內化、合作交流創造積極條件。創設自學的教學情境,真正還課堂給學生,就要把更多的課堂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學生能做的老師決不去做,讓學生自己去感受、探索、發現,促使其在舊知和新知之間的不斷碰撞中激出思維的火花,從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其創新意識。例如在學習“流體速度越大壓強越小”時,筆者設計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引導學生學習:在一段視頻中,兩艘輪船在并排快速行進的過程中,當它們靠的很近的時候,突然相撞在了一起,發生了撞船事件,事故的原因與船速和水速是否有一定的關系呢?結果科學家們答案各不一樣,請同學們給科學家們當裁判,學生的思維立即活躍了起來,學生們紛紛閱讀材料尋找方法,設計實驗驗證,有一個同學想起了小時候用小麥桿吹豌豆的懸浮現象,于是用飲料管和一個小鋼珠做了類似實驗,非常形象。既突破了難點,掌握了流體的壓強和流速關系的知識,又是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了鍛煉和培養。
二、走向生活自主實踐,積累經驗,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新課程倡導“依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理念,教育要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要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為此,教師要不斷地反思,注重培養自主探究能力,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物理中來。在自主探究中,問題的提出、猜想和制定計劃設計實驗是科學探究的重要環節,要求學生有一定的知識積累,而且要有一定的經驗做鋪墊。而我們現在學生,大多脫離生活實踐,生活經驗很少。為此我在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這一節內容之前,我讓學生禮拜天回家后自己磨刀砍柴、自己打一個木樁,自己用釘子為腿做一個木凳,把他們的感受體驗和作品帶到學校和同學們一起分享,進行了一些生產實踐活動。上課時,我先讓學生交流自己的體驗和感受或討論觀察到的現象,展示自己的作品,然后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想法很多,整個探究過程我完全放開,學生課堂自主探究氣氛很濃烈,學生通過閱讀,積極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討論,完成了本節知識內容的學習,增強了學生制定計劃設計實驗的能力,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養。
上世紀初美國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觀點,提倡學生在活動中學習。《物理課程標準》也明確提出物理教學要“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要求學生樂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產品中的物理學原理,樂于參與觀察、實驗、制作、調查等科學實踐活動。為此筆者認為,老師可以讓學生走進生活,安排一些課外自主觀察、實驗、制作和調查活動,從學生身邊熟悉的生活現象中去探究并認識物理規律,同時還應將學生認識到的物理知識及科學研究方法應用到日常生活和社會實踐中去,即把生活問題物理化,物理問題生活化,以此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使其探究能力得以升華。
三、運用物理知識,培養學生發現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自主學習的目的是將獲得的新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達到對新知識的消化和運用,這是新課程倡導的理念,也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延伸和提高。例如,我們的學生對自行車不陌生,而自行車中所包含的物理規律是很豐富的,可以依次作為學生自學的知識背景,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設計“物理化”的問題:
1、自行車在前進的過程中,是什么力推動自行車前進?前后輪所受地面的摩擦力是那種類型?方向怎樣?
2、如果自行車一個輪子被制動,摩擦力又屬于哪一類型?方向呢?
3、觀察自行車的構造,哪些部位用到了杠桿的知識?
對于摩擦力的慨念很抽象,大多同學很難理解到位,根據人們的實際需要,杠桿的形式多樣,學生很難辨清,學生在課外通過對自行車的觀察思考、親身體驗,在問題的解決中,直觀的加深了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同時,在實踐中會發現:自行車的手把和輪胎上為什么會有一些花紋呢?自行車的座椅下為什么有一些彈簧呢?沒有它會怎樣?等更多問題,自主地通過回顧知識、查閱資料等途徑探索,最終達到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目的,這樣一種方式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又鍛煉和提升了學生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縱觀古今中外,大凡有所成就的人,無不是自主學習意識和學習能力特別強的人。筆者之淺見,如大海一滴水,聊以與同行交流,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積極探索自主學習的策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激情,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利于學生的科學素養的提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