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西讓
摘 要:合作學習是一種先進的學習模式,是對傳統課堂教學理念的突破與創新,能夠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在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各項綜合能力。通過對初中數學合作學習策略進行研究,旨在促進合作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發展,切實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初中數學;合作學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4-279-01
一、引言
在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以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從主觀上將學生置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忽視了對學生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提升。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需要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教師提出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推動教學的發展。
基于此,本文在此淺談初中數學合作學習策略,以期能夠為相關人士提供有益參考與借鑒,促進初中數學教學的發展與建設。
二、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
從本質上說,初中數學合作學習模式就是指教師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要求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與交流完成教學任務,并在探究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各項綜合能力。
可以看出,教師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必須要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使學習小組成立,為合作教學模式提供支撐。
因此,教師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在傳統的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從主觀上將學生的學習成績當作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這就促使教師按照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分組。在這種背景下,教師只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成績,卻忽視了學生之間的關系、學生具體的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進而導致合作學習并不能順利開展。
基于此,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一方面,教師要考慮到學生之間的關系,既不能讓關系過于友好的學生成為一組,這容易讓學生在小組交流中開小差,導致教學任務無法完成。同時,教師也不能將關系過于生疏的學生分為一組,這容易導致學生之間的交流難以開展。另一方面,教師不但要以學生的數學成績作為重要的參考標準,同時也要綜合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意識等多方面的因素。
換言之,教師需要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加強與學生的互動與交流,要對學生的綜合實力進行綜合評價,才能作為分組的依據,確保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
三、要確保學生合作與交流的目標正確
在科學合理分組的基礎上,教師需要確保學生合作與交流的目標正確。換言之,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合作與交流,要能夠讓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探究與前進。
因此,教師需要為學生的合作學習制定切實有效的教學目標,也就是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任務,讓學生根據教學任務進行探究與討論,發揮合作的力量,提高學習的質量和效率。
例如,在學習《一次函數》的過程中,教師為學生制定的教學任務是探究一次函數圖像的性質與特點,并探討如何利用一次函數圖像去解決實際的函數問題。在教學任務的引導學生,學生就能夠在小組中間展開分工與合作,就能夠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思維能力進行探究,并通過小組合作與交流進行總結,得到最終的結論,并在此過程中切實提高學生的各項綜合能力。
又如,在《中心對稱》這一節的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在小組中繪制中心對稱的圖形,并對中心對稱的定義進行推導。在教學任務的導向下,學生就會以教學任務為目標展開探究與交流,就會對相應的數學知識進行深層次的理解和分析,幫助學生在交流與合作中獲得提高。
四、對學習情況進行總結與評價
另一方面,教師必須要對初中數學合作學習進行總結與評價。通過有效的總結,教師才能夠對學生合作學習所得到的結論進行總結與匯總,才能夠指出學生在學習中取得的成績,并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與弊端,幫助學生在日后的學習過程中更有效率的學習。同時,教師也需要使用有效的教學評價給予學生足夠的肯定與認可,讓學生獲得信心,引導學生更努力的進行數學學習。
例如,在《二次函數》的教學中,學生通過合作學習探究了二次函數的定義與性質,卻很難利用二次函數的函數圖像去解決實際的問題。此時,教師就應該肯定學生所獲得的成績,同時指出學生所表現出的不足。根據學生的表現,教師就能夠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利用數形結合的方法進行學習,使學生能夠更好的將數學概念與圖形相互結合,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數學概念。
同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正面積極的教學評價,使學生獲得足夠的認可。教師可以發揮羅森塔爾效應,發揮期待與暗示的力量,使學生在日后的學習中更有動力和信心。
總的來說,合作學習是一種先進的學習模式,其核心在于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引導學生合理分工,通過合作解決教學任務,同時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因此,教師應該完善初中數學的合作學習,推動初中數學的發展與進一步建設。這就需要眾多教師通過實踐不斷總結和完善,使合作學習能夠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更有效的被應用。
參考文獻:
[1] 葉玉妹.初中數學有效合作學習的策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
[2] 楊 晗.初中數學合作學習的探究與實踐[D].華中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