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鴻杏
摘 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提問關系到課堂的教學質量,關系到學生能否把握閱讀要領,提高語文綜合素養。“主問題”的提出,試圖解決這一問題,充分發掘學生學習語文的最大潛能,收到了最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語文教學;課堂提問;主問題;含金量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4-356-01
目前,過多、過細、過淺、過濫的“問”和“答”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大問題。這樣的提問最終是不利于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因此,教學中教師設計出能“一問抵多問”的主問題顯得尤為重要。所謂主問題,是指能“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也就是在閱讀教學中能起主導和支撐作用,并能從整體參與性上引領學生深入閱讀文本,引發思考、討論、理解、創造等的核心提問或問題。教學中教師應想方設法設計出“牽一發而動全身”、“含金量”高的主問題,充分發掘學生學習語文的最大潛能。那如何提高語文教學中主問題的“含金量”呢?本人從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探究出幾點方法與大家共勉。
一、從文章的標題切入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的靈魂。在很多情況下,標題能夠精確而明顯地提示文章的基本信息,表露文章的結構,揭示文章的主要內容,反映文章的思想傾向。從課文標題設計主問題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思維活動,把握課文思想內容。教學中抓住文章的“眼睛”設置主問題,往往可以牽一發而動全身。
二、從文章的關鍵詞句切入
課文中通常會有一些非常重要的詞句,這些詞句負載著重要的信息,或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揭示文章的主旨。學生對這樣的詞句的含義的理解直接關系到對整篇文章的解讀。在教學中教師如果緊扣這些關鍵詞句設計主問題,將會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更可以以此來培養學生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如教學《我的老師》時,可這樣設問:海倫·凱勒把沙利文老師來到自己身邊的那一天,看成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這是為什么?這樣可以讓學生了解教育的作用——教育能改變人的命運,進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感情。
三、從文章的主題思想切入
每一篇文章的寫作,都蘊含著作者一定的寫作意圖:或抒發作者的愛國情懷,或高揚人性的美好品格,或表達對人情冷暖的關注,或表達作者對人生的感悟,或蘊含對世人的警示,或揭示某種社會現實,等等。這些蘊含在文章深層的主旨有待于教師設計出各種閱讀問題加以引導點撥,幫助學生進行理解,以此培養學生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如教學魯迅先生的《風箏》時[1],我則這樣提問:“閱讀全文,用簡潔的語言說說課文圍繞風箏主要寫了哪兩件事。這兩件事相隔二十多年,其間作者的思想感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產生變化的原因是什么?”這一問題旨在幫助學生整體感知文章,引導學生理解“我”的思想感情的變化,從而進一步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
四、從文章的構思特點切入
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作者的寫作思路,并在文章的結構脈絡中得以體現。從文章的結構脈絡入手設計主問題,有助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把握文章的結構特點和寫作思路,提高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的能力,提高學生分析理解文章的能力。如教學《山中避雨》可這樣設計:作者將胡琴與鋼琴、小提琴作比較,想說明什么?這樣寫與表達“樂以教和”的主張又有什么聯系?此問旨在引導學生理解本文中比較的寫作手法所起的作用。如教學《“兩彈元勛”鄧稼先》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主問題:課文表現了“兩彈”元勛鄧稼先的哪些可貴精神?試從文中找出具體事例加以說明。此問旨在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感知了解本文運用具體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的特點。
五、從文章的留白處切入
在我們的語文課本中,有許多留白的地方,這種手法與繪畫中的留白有異曲同工之處。在教材中,這些留白給了學生無窮遐想和無盡感悟的空間,常常可以激發學生用靈動的思維對文本進行個性化的解讀,深化對課文的理解。教師要以獨特的視角、敏銳的悟性挖掘文本中的訓練點,設計教學主問題,讓學生植根于課文,想象于書外,通過想象補白,促進學生的語言生長。如《駱駝尋寶記》[2],在教學的最后可這樣設問:“課文講述了駱駝尋寶的經歷,但沒有寫尋寶過程中駱駝想了些什么。你不妨走進駱駝的內心世界,假設自己就是這頭駱駝,寫一篇短文,敘述一下你在尋寶路上的心理活動。”這樣可以引導學生大膽想象,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六、從文章的語言特色切入
任何一篇文章的寫作都體現了作者一定的語言風格,或生動形象,或清新自然,或通俗易懂,或含義深刻,或幽默風趣,或富于人生哲理,或引經據典,或化用名詩名言等等,從而表達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有關的問題設計,對學生加以引導,這對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風格,領悟生動的語感,品味、賞析、學習、借鑒語言特色,感悟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主問題是閱讀教學中有質量的立意高遠的教學問題,更是深層次課堂活動的粘合劑和催化劑。新課標背景下語文課堂中的瑣問碎答、明知故問等已經不能適應教學的需要,而應該用精、少、實、活的主問題代替,以便感染學生,激活課堂。為此,教師應“刪繁就簡,領異標新”,在教學中設計出“一問抵多問”、“牽一發而動全身”、“含金量”高的主問題。用最為精粹的“主問題”形成課堂的重要活動板塊,形成明晰的課堂教學思路,形成生動活潑的學生呈主體性參與的教學局面,用“主問題”激發思考引發討論,深化理解,強化創造,形成波瀾,提高學生閱讀的質量,加深學生思考的層次,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教師用書.語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