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赟
【內容摘要】在初中美術欣賞課的教育中,教師應牢牢地把握住審美教育這條線,切忌把教學變成“蜻蜓點水”,不深不入,應把審美教育提到一定高度,而初中階段是學生們成長的重要時期,是身心發展的黃金階段,通過藝術鑒賞這一重要途徑實施的審美素質教育,對完善同學們的文化知識結構,發展個體情感,培養創新精神,成為跨世紀的全面發展的人才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關鍵詞】初中美術 欣賞 審美 素質
通過幾年來對初中六冊美術課本的總體分析,除了工藝課和繪畫課之外,教材的審美內容約占總課時的20%,并沒有專題欣賞和隨堂欣賞兩部分內容,這就向我們美術教師提出了更高的專業要求,在平時的教學中不但要向學生傳授畫的基本技能,還要求在有限的課時內通過對學生不斷的啟發和熏陶,來培養他們感受美,認識美,創造美的能力。
在初中美術教育主要通過課堂教學這一環節,而審美素質教育部分在美術欣賞課中得以實現,本人在這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有如下幾點體會:
一、教師必須重視對學生的審美素質教育
作為教師更應加強自身的美學修養,重視對學生審美情操的培養,讓學生從了解美術欣賞的教育作用和意義出發。首先,美術欣賞可以開闊生活視野,擴展知識領域。人類的文明史實際上也是人類創造美和對美追求的歷程。美是人類創造的社會文明的一部分,是人類文化的載體。古今中外人類創造的燦爛奪目、不可勝數的美術作品,是匯集人類文明的高容量的知識寶庫。對學生而言,限于學生所處的時空條件,不可能觀察和體驗到社會生活的所有方面,但是借助古今中外許多優秀的美術作品,就可以使學生形象地意識到很多個人生活難以涉及的廣闊領域,了解學習到豐富的知識。透過美術欣賞這一窗口,我們可以透視到務必豐富的自然世界和人類社會生活方方面面,也是擴展學生知識的最便捷的途徑。其次,美術欣賞可以陶冶情操,升華人們的思想境界。美術欣賞是一種感覺與理解,感情與認識相統一的精神活動。觀賞者通過對美術欣賞,觸動情感,提高認識,收到教育,直到豐富情感,平衡心理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它不但是單純的道德說教,美術的教育作用蘊含于具體形象之中,通過肯定對社會有價值和鞭撻對社會有害的東西,使學生收到深刻的教育,得到生活的啟迪,從而獲得審美的愉悅,陶冶了性情,升華了學生們愛美和創造美的思想境界。由此,就需要我們教師精心準備教案,積極為學生的學習創設一個美的環境。更需要教師積極運用自身的語言,教態,知識和各種形象的手段(如投影,范畫,故事,音樂等)創設有聲有色有形的環境氛圍。
二、建構學生的審美心理結構
一般地講,欣賞美術作品時,應首先從直觀感受和了解視覺藝術語言入手,來審定其外部形式,區別出作品類別和特點。第二步,從理性分析入手,分析作品的題材內容及感情的表達,領悟作品內容和形式的關系,既是通過美術作品所表現和反映出的形象,情境,通過對內容的欣賞感知,從而感受到畫家傾注的感情表達及畫面寓意,進而將美術作品與藝術家的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聯系起來進行分析,全面認識他們之間的關系,進一步理解和體驗內容。最后,再從剖析形象入手,分析作品的思想深度和藝術特色,藝術成就體驗作品的審美意,達到情感的共鳴。當然這僅是一般的欣賞方法,因為,美術的門類品種及形式風格,審美價值取向各有差異,其欣賞方法也應有所不同。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因傷具體的美術作品時,應注意選取不同理念的作品,是學生認識到藝術史上這些觀念并存的局面,從而拓寬他們思路和限界,而不要把學生框死在一個固定的欣賞模式里。比如在出示徐悲鴻的作品時,學生情不自禁地發出一片贊嘆聲,而出示劉海粟的作品時,學生則顯得茫然不解,這是兩種不同的畫種,畫家運用不同的技法和材料,但是不管那幅作品畫得像還是不像,都務必使學生明白這是畫家對美的追求。引導學生領悟畫家美的藝術形象中所要表達純真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在欣賞那些栩栩如生的卵石,蜻蜓的神情和動態或者色彩鮮艷、線條簡練,形象夸張的金魚時,更要欣賞畫家在作品中所傾注的對生活強烈的愛和淳樸的思想感情。在欣賞美術作品的同時,使學生的藝術情趣和生活情趣也受到印象,從中受到了教育。
三、不斷加強學生對美術作品評論,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許多教師看來。美術評論應該是評論家的事,似乎與學生無關。其實不然,美術欣賞是提高人們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對美的研究和理解都離不開對具體的美術作品的欣賞和評價。馬克思說“藝術對象創造出懂得藝術和能夠欣賞美的大眾。”這就是說,按照美的原則創造出來的藝術作品,反過來又會對人們起著美的教育作用,提高人們欣賞藝術的能力。而在欣賞美術作品時學生都有一種自己初步的印象和感覺。因為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積累一些初步的歷史文化知識,而教師如何抓住學生的最初感覺,可以作為深入分析作品的起點,積極引導學生對具體的美術作品進行欣賞,比如在欣賞徐悲鴻先生的《奔馬圖》時,我要求學生仔細地觀察作品,用語言簡單的描述自己看了作品以后的心理感受,課堂呈現一片活躍,熱烈的氣氛。在充分地肯定了學生的回答以后,趁機簡單地介紹畫家的生平和創作這幅畫的時代背景,然后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深層次的分析。這時學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把馬的思想和畫家思想聯系起來,而且把馬的精神升華到民族的精神,學生們不知不覺中感受到了一堂深刻愛國主義教育課,同時也獲得了美的享受。
總之,美術欣賞能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陶冶情操,升華精神境界,提升學生的審美問題素質及審美能力,同時,它還有助于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養成高尚的審美趣味,影響著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的形成,所以美術欣賞對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培養造就21世紀的一代新人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廣州市教育局. 實施素質教育對教師素質的要求及培養,《素質教育的實施與運行》第二卷,第487頁,中國和平出版社.
[2]《中國美術館藏品選集》系列畫冊《中國畫編》,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3]《美術大觀》藝術期刊,遼寧美術出版社.
(作者單位:江西省大余縣浮江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