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辦學項目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以黃淮學院國際學院會計專業為例
王新芳
【摘要】國內各類高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發展迅速,為中國學生到國外讀書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求學條件。英語教學作為合作項目中的重點工作內容,能否緊跟國際英語語言環境及其變化的步伐,將直接關系到合作辦學項目的成敗。本文以黃淮學院國際關系學院會計學專業大學英語的教學改革為例,論述了合作辦學項目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及培養目標、改革的方向和改革的可行性措施,為合作項目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合作辦學;教學改革;方向;可行性措施
基金項目:2014年黃淮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校級研究項目“中外合作辦學會計專業課程內容的改革與實踐——以《大學英語》課程為例”之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4XJGLX0211(主持人:趙春紅)
黃淮學院(HuangHuai University)是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主辦的綜合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教育部應用技術大學改革戰略研究試點院校,其辦校主旨是“合作、發展、共贏”,創建了“黃淮學院國際學院會計專業”,與國內181家大中型行業、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開展深度合作。通過“開放式辦學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國際化合作牽手世界知名高校”,與英國、印度、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13所知名大學以及中國臺灣地區的4所高校建立了校際合作關系,已有900多名學生實現出國留學的夢想。目前,學校已形成“地方性、應用型、開放式、國際化”的辦學格局。
盡管黃淮學院升本時間不長,但因其堅持改革,不斷完善教學體制,勇于創新,使得中外合作辦學會計專業英語教學取得了較為輝煌的成果,在河南省內諸多高校當中名列前茅,具有較高的知名度(李秀娟2012)。隨著黃淮學院國際學院會計專業大學英語中外合作項目的不斷發展,學生英語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了他們對合作方在國內安置的專業課程的學習,決定了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這也是國際學院會計專業英語教研室所有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本文以黃淮學院國際學院會計專業大學英語教學為例,探討中外合作辦學英語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改革的方向以及改革措施,為合作項目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目前,黃淮學院國際學院會計專業大學英語由黃淮學院與英國斯旺西大學(Swansea University)合作辦學,該專業的學生均為合作辦學的學生,他們除了學習專業課外,還需要接觸有關外方課程的學習,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較高的英語水平,才能較為透徹地理解課堂中所講內容。而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對學生學習外教專業課程影響甚微,基于此,進行合作辦學項目下的英語教學改革顯得尤為重要。
黃淮學院國際學院會計專業在課程體系中融入國外大學財務會計課程和國際會計師(ACCA)資格認證的主要課程,注重對學生會計執業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養。引進課程由國外專家和專業培訓教師授課,旨在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較強的英語溝通能力,熟悉中國國情和國際慣例,掌握會計實務操作技能,具備會計、審計、管理學以及法學等方面
的知識,具備國際合作能力和管理能力,能在國際公司、跨國企業、國內大中型會計事務所等企事業單位從事會計、審計工作的高級財務會計人才。
(一)由課堂教學向生活教學方向轉變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當前國內絕大部分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下的英語教學方式仍然以課堂教學為主——老師講,學生聽(賈愛武2012)。教師教學中灌輸知識的模式加上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使得英語學與教的過程過于死板,學生學習仍停留在會學不會用的階段,除在課堂學習之外,缺乏足夠的英語語言環境。因此,在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純英語教學,應改變“灌輸式”的課堂教學模式,走向生活化的教學,大力推進“科研相結合,教學一體化”的培養模式改革,注重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
(二)由單一課程設置向多層次分階段方向轉變
在合作辦學項目范圍內的學生,絕大部分都有出國學習、交流甚至工作的期望。同時,由于實際招生原因及合作院校繼續學習費用的限制,學生的英語語言基礎和教學任務存在差異。如果課程設置過于單一,就會影響其英語語言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果,也會使得教學中缺乏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識,從而嚴重影響教學質量。因此,在教學課程設置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基本情況,設置多層次、多階段的課程教學。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語言基礎、學習目標以及專業要求進行自主選擇性的學習,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
(三)由單純的師資培訓向中外師資融合轉變
在合作辦學項目中,加強國內英語師資的培訓固然重要,但引進國外有較高教學水準的師資力量也必不可少。且只有達成中外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和諧統一,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優質教學資源的融合,對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和專業素養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由于國內師資的培訓只能提高國內教師的語言能力和教學水平,但對于國外的語言教學理念和教育方式卻不會產生太大的改變,很難滿足合作辦學中有出國學習或工作要求的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必須改變國內傳統的、單純的師資培訓的模式,向中外師資融合方向改革,增強中外英語教師的教學交流和溝通,從而提高教師的自我學習能力。
(一)科學合理地選擇英語教材
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英語教學教材的選擇具有適用性,教材內容既要滿足黃淮學院國際學院會計專業教學大綱的要求,也要顧及國際會計專業領域發展的新動態,這樣學生才能更快、更便捷地了解會計專業領域在國際領域發展的新形勢,使得會計專業的理論學習能夠有效地與社會接軌。此外,由于學生專業素質的不同,教學中應注意結合他們的具體接受情況,選用難度適中的教學語句,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減少部分學生對專業知識理解的障礙(林曦2013)。建議在黃淮學院會計專業的英語教學中,為學生編撰相配套的會計專業英文詞匯大綱、英文輔導資料,這不僅有利于學生的閱讀,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師的學術和科研水平。
(二)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
要想全面提高英語教學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院可以加大對多媒體教室的建設,為學生創建充足、完善的多媒體教學條件。直觀性、動態性、交互性、可重復性、針對性、圖文聲像并茂的多媒體教學能夠生動、形象、準確地解釋會計專業中英語的知識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加深學生對英語知識點的理解,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此外,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帶著興趣去學習,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引導他們獨立學習、合作學習,激發其學習欲望。同時,還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在學校內創辦英語角、會計專業英語競賽等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
(三)采用更為科學的考試形式與評分方法
會計英語教學更注重的是在會計行業的實際運用能力,它不同于英語的基礎教學。所以這門學科的考試形式與評分標準應該是過程與結果并重(李龍2015)。教師應該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口語水平以及社會實踐過程中的表現等項目所占比重進行綜合后,再計算期末總成績,考查學生一個學
期以來所學知識的綜合掌握程度與運用能力,這樣得出的成績更為人性化、科學化、合理化,更能夠考查新時代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綜上所述,黃淮學院國際學院會計專業合作辦學的英語教學模式改革尤為重要。只有將英語教學模式深化、系統地改革,才能培養出“高精端”的畢業學子,滿足學生在國際會計行業的就業過程中能熟練應用相關的會計理論知識的需求。盡管改革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種種問題,但只要各位教師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就一定能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順利進行。黃淮學院所開設的會計專業也應以此為契機,積極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為企業的全球化發展提供決策支持。
引用文獻
賈愛武.2012.中國英語教師教育與專業發展面臨的問題與挑戰[J].外語教學理論與研究,(3):1-6.
李龍.2015.中外合作辦學藝術設計類專業大學英語教學探索[J].海外英語,(1):108-109.
李秀娟.2012.大學英語教材出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編輯之友,(3):33.
林曦.2013.高校外語教師的跨文化能力培訓研究[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8):52-55.
作者信息:463000,河南駐馬店,黃淮學院國際學院
18569488@qq.com